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百龙

作品数:29 被引量:97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肿瘤
  • 8篇细胞
  • 8篇放疗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5篇小细胞
  • 5篇恶性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脑转移
  • 4篇肺癌
  • 3篇疗法
  • 3篇内分泌
  • 3篇放射疗法
  • 3篇分泌
  • 3篇病理
  • 2篇调强
  • 2篇调强放疗
  • 2篇血液

机构

  • 22篇吉林大学第一...
  • 4篇吉林大学
  • 4篇吉林大学白求...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长春市中医院

作者

  • 29篇刘百龙
  • 23篇董丽华
  • 19篇刘敏
  • 4篇王辉东
  • 4篇刘敏
  • 3篇宋宇哲
  • 3篇张玉宇
  • 3篇王强
  • 3篇高岩
  • 2篇李薇
  • 2篇石硙岩
  • 2篇时颖华
  • 2篇郭亮
  • 2篇白欧
  • 2篇杨硕
  • 2篇李钰
  • 2篇马云飞
  • 1篇夏文明
  • 1篇李虹彦
  • 1篇杨旭

传媒

  • 6篇吉林大学学报...
  • 5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隐匿性乳腺癌伴肾上腺肿物1例报告
2011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5岁,因右腋下无痛性肿物4个月于2010年1月15日入院。就诊4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腋下一肿物,约蛋黄大小,不伴有疼痛,双侧乳腺未发现肿物,无乳头溢液。于本院门诊行超声引导下腋窝肿大淋巴结穿刺,病理回报:穿刺组织内可见癌。
闫雷刘敏刘百龙董丽华
关键词:隐匿性乳腺癌肾上腺肿物淋巴结穿刺无痛性肿物无乳头溢液双侧乳腺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参数的比较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计划在靶区剂量学及正常危及器官保护的差异。方法 1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4例左侧乳腺癌,6例右侧乳腺癌)均给予50 Gy/25 f放疗,每例均设计调强计划(IMRT)和常规计划(CRT)。比较两者在靶区剂量分布(PTV剂量体积及均匀性指数)和正常危及器官受量(肺脏、对侧乳腺和心脏)差异。结果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计划中PTV,其中的V95%和V107%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调强放疗中V110%和V115%低于常规放疗,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调强放疗的均匀性指数明显优于常规放疗(P<0.001)。在肺脏受量上,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计划在V10、V20、V30和V4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对侧乳腺受量最大值,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计划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剂量体积V5和V30两者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对于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调强放疗较常规放疗计划靶区分布更优,均匀性更高,且能够明显降低肺脏和对侧乳腺受照量。
刘敏董丽华王辉东宋宇哲刘百龙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术调强放疗常规放疗
安罗替尼联合放疗治疗复发难治小细胞肺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无法耐受进一步化疗的晚期复发难治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应用安罗替尼联合放疗后取得满意疗效的治疗经过,阐明安罗替尼联合放疗对多线治疗后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无法耐受进一步化疗的晚期复发难治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分析应用安罗替尼联合放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患者,女性,70岁,既往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多年,以“咳嗽、气短”起病,经肺部CT和穿刺活检以及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后诊断为广泛期SCLC(胸膜转移),并给予相关治疗。经过3线化疗后,患者反复出现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无法耐受继续化疗,疾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困难无法平卧,给予患者安罗替尼口服和胸部放疗。放疗前查PET-CT示左肺上叶支气管开口高代谢结节,双侧肺门及纵膈多发放射性摄取增高淋巴结。给予安罗替尼12 mg每日1次口服3 d,放疗6 Gy/3 f后患者喘息明显好转,可平卧。患者诉头晕,血压168/80 mmHg,考虑与安罗替尼有关,且患者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可平卧保证放疗安全实施,故停用安罗替尼。放疗38 Gy/19 f后,患者呼吸困难消失,复查左肺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明显缩小。放疗后40 d复查肺部CT提示胸腔内病灶进一步缩小,后续于内科继续全身治疗。结论:对于无法耐受化疗或多线化疗失败的SCLC患者,安罗替尼联合放疗值得尝试,其疗效及安全性需大样本临床研究以证实。
刘慧马云飞刘百龙刘敏
关键词:放射疗法化学疗法
年轻与老年乳腺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比较研究
目的:旨在明确年轻(年龄≤35岁)乳腺癌与老年(年龄>60岁)在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差异。方法:我们对2009年9月至2014年7月于我科就诊的所有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77名年龄≤35岁及35例年龄>6...
刘敏刘百龙包雪莹许天开杨硕王强李钰高岩董丽华
关键词:老年乳腺癌乳腺癌患者年轻乳腺癌病灶大小临床病理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特点及治疗被引量:2
2014年
肺神经内分泌癌包括很多种病理类型,其生物学行为各异〔1〕。1991年,Travis等〔2〕首次提出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LCNEC)的概念,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明确区分于典型和非典型类癌和小细胞肺癌( SCLC )。其具有以下特点:细胞大小至少是SCLC细胞的3倍,细胞聚集成栅栏或玫瑰结状,有丝分裂率高,染色质颗粒形态多变〔1,3〕。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肺癌进行了组织学分类,在大细胞癌变异型下划分了LCNEC、基底细胞大细胞癌、淋巴上皮样大细胞癌、透明细胞大细胞癌、伴有横纹肌样表型的大细胞癌〔4〕。
刘敏董丽华宋宇哲刘百龙
关键词: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阿帕替尼治疗无法耐受化疗的肺鳞状细胞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1例无法耐受化疗的晚期肺鳞状细胞癌(肺鳞癌)患者应用阿帕替尼后的疗效,并进行文献复习,阐明阿帕替尼对无法耐受化疗的晚期肺鳞癌的有效性,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患者明确诊断为Ⅳ期肺鳞癌,经过4个周期化疗后,病灶体积缩小不明显,且患者因不良反应无法耐受继续化疗,疾病进展迅速,原发灶和多处转移灶的放疗部位反应较好,但病变广泛,给予阿帕替尼(500 mg·d^(-1),40d)治疗。结果:患者应用阿帕替尼后,胸壁和肺内病灶体积均较给药前缩小,但患者因骨髓抑制(Ⅲ度血小板下降)停药后,胸壁包块体积增大,血象恢复后阿帕替尼减量至250 mg·d^(-1)口服,达到了5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论:对于无法耐受化疗或多线化疗失败的肺鳞癌患者应用阿帕替尼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控。
全晓月刘百龙刘敏董丽华
关键词:肺鳞状细胞癌骨髓抑制
肿瘤放射学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肿瘤放射治疗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影像诊断学基础上得到发展和完善,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欧美发达国家,肿瘤放射治疗学的教学系统而全面,成为为肿瘤放射治疗培养人才的重要铺垫。然而,我国的现状是肿瘤放疗专科医生较少,仅有5000余人;全国放射医学专业仅有两所院校:我校和苏州大学。目前肿瘤放射治疗的教学存在如下问题:1理论与实践分离,获得知识缺乏系统性,对疾病认识不深刻,
刘敏刘彬张玉宇刘百龙董丽华
关键词:肿瘤放射治疗放射生物学影像诊断学放射物理学专科医生英语表达能力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5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认识,改进治疗措施,减少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率、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方法:分析住院的恶性血液病合并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52例的一般临床资料、微生物学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52例患者应用抗真菌药物后总有效率为59.6%,死于真菌感染患者19例,死亡率为36.5%。结论: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期间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及经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刘百龙白欧李薇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真菌
颈和胸上段食管癌两种固定方式摆位误差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颈胸一体热塑膜是一种较新的颈、胸部位肿瘤放疗固定方式,与常用的头颈肩热塑膜有所不同,本研究探讨头颈肩热塑膜和颈胸一体热塑膜两种固定方式对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01-01-20171030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收治的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0例采用头颈肩热塑膜固定,B组20例采用颈胸一体热塑膜固定。放疗时每周行锥形束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一次,采用骨性配准加手动微调,A组共115次,B组共115次,使用SPSS20.0统计分析两种固定方式摆位的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三维矢量误差和每组在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的相关性。结果在X、Y、Z方向的相对摆位误差A组为(0.04±0.26)、(0.03±0.27)、(0.03±0.17)cm,B组为(0.07±0.17)、(-0.02±0.26)、(0.05±0.17)cm,(t=-2.623,P=0.011;t=1.585,P=0.122;t=-1.228,P=0.230);绝对摆位误差A组为(0.22±0.17)、(0.20±0.14)、(0.12±0.15)cm,B组为(0.15±0.10)、(0.21±0.13)、(0.12±0.14)cm,(t=5.103,P〈0.001;t=-0.504,P=0.671;t=1.126,P=0.282)。三维矢量A组为(0.36±0.18)cm、B组为(0.34±0.1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6,P=.276。A组Z方向摆位误差最小,B组Y方向摆位误差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胸一体模固定技术可以减少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摆位重复性好,患者体位舒适,推荐颈、胸上段食管癌放疗患者使用颈胸一体模定位。
王辉东刘百龙陈坤志夏文明时颖华葛超杨旭刘敏董丽华
关键词:食管癌锥形束CT
一种病床可拆卸隔断帘
本实用新型涉及病床用隔断帘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病床可拆卸隔断帘,包括床体框架,所述床体框架底面的四个拐角处分别安装有支撑腿,所述床体框架上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分别安装有支撑杆,四个支撑杆的顶端分别套接在安装框架的底面,所述安...
吴杰李虹彦王超虹刘敏刘百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