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一一八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尿蛋白与血尿酸对运动性肾损害评价的互补性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尿蛋白与血尿酸联合检测对评价运动性肾损害的互补意义。方法问卷调查某部经2周训练后的新战士167名,并同步检测尿常规、血尿酸和血肌酐。用双向无序分类资料关联性检验方法分析尿蛋白与血尿酸联合检测对评价运动性肾损害的互补性。结果经双向无序分类资料关联性检验,χ2=2.39,P>0.05;尿蛋白阳性与血尿酸增高关系密切,程度的Pearson列联系数C=0.1188。结论运动性肾损害可能存在肾小管和肾小球两种不同病理机制损害方式,尿蛋白阳性与肾小球损害密切,而血尿酸增高与肾小管损害更为密切。联合检测尿蛋白与血尿酸对评价运动性肾损害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有利于早期发现运动性肾损害及评价运动训练强度,可以科学指导运动训练以及防止运动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 郑伟华黄学忠刘瑾林初希林元来宓恬
- 关键词:尿蛋白肾小球血尿酸肾小管
- 新鲜血室间质评九年回顾与总结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九年来血液细胞分析仪新鲜全血室间质评数据,为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在实验室间的互认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采用新鲜全血校准品对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用新鲜全血质控品进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在新鲜血质控品中红细胞、血红蛋白测定两项参数相对稳定,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细胞比容测定偏倚较大,特别是血小板计数,由于其偏倚允许范围达25%,其结果失去了互认价值。结论新鲜全血质控品各参数偏倚标准相差悬殊,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测定动态偏倚相对稳定,在血液细胞分析仪经统一校准和比对后的检测结果进行互认具有一定的价值。
- 黄学忠黄秀琴刘瑾
- 关键词:血细胞计数血液
- 新兵初始训练阶段血清尿酸含量变化与血型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新兵训练阶段血清尿酸含量变化与血型分布关系以及尿酸作为评价训练性肾损害的价值。方法男性新兵100例,年龄18~22岁,入伍前体检尿酸含量正常,按训练大纲科目常规施训后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清尿酸含量测定和血型鉴定。对照组为入伍一年以上的考学战士。结果施训组血清尿酸为(427.94±81.11)μmol/L,对照组为(396.3±62.6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7,P<0.01);按血型分组统计,组内各血型间血清尿酸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血型施训前后血清尿酸含量变化除O型外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血清尿酸升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型、O型个体施训后的血清尿酸含量变化较其他血型个体更为敏感(P<0.01)。结论战士在服役期内运动训练处于相对活跃期,其血清尿酸含量明显增高,B型、O型个体血清尿酸水平对运动训练更为敏感。
- 黄学忠潘乐乐刘瑾胡晓璧邹力考
- 关键词:肾损伤血尿酸血型
- 运动训练后尿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尿液中尿酸水平的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分析运动训练后尿蛋白阳性组与尿蛋白阴性组尿液中尿酸水平之间的差异。方法对某部101例新兵进行训练2周后同时进行尿蛋白、尿液中尿酸、尿肌酐、血肌酐的检测,将训练2周后尿常规检测尿蛋白阳性13例为A组;训练2周后尿常规检测尿蛋白阴性88例为B组;同时为除去A、B两组尿浓缩程度的不同,在B组中选取尿肌酐/血肌酐比值平均值与A组近似的12例为C组。用两样本t检验分别统计尿蛋白阳性组(A组)与尿蛋白阴性组(B组与C组)尿液中尿酸水平差异。结果结果A组与B组,A组与C组尿液中的尿酸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训练后尿蛋白阳性组比尿蛋白阴性组尿液中尿酸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引起关注。
- 郑伟华黄学忠刘瑾胡晓璧
- 关键词:尿蛋白尿液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