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成忠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5
供职机构: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新生儿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3篇缺血性脑病
  • 3篇缺氧
  • 3篇缺氧缺血性
  • 3篇缺氧缺血性脑
  • 3篇缺氧缺血性脑...
  • 3篇脑病
  • 2篇新生儿缺氧
  • 2篇新生儿缺氧缺...
  • 2篇新生儿缺氧缺...
  • 2篇新生儿缺氧缺...
  • 2篇血浆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输血
  • 2篇利钠
  • 2篇利钠肽

机构

  • 9篇枣阳市第一人...

作者

  • 9篇刘成忠
  • 6篇肖传宇
  • 5篇谢强
  • 4篇侯文华
  • 3篇翟敏
  • 3篇张玮
  • 3篇李先清
  • 3篇余霞
  • 3篇廖廷彦
  • 2篇李晓玲
  • 2篇王建伟
  • 1篇贺思
  • 1篇王力
  • 1篇王建伟
  • 1篇兰安云
  • 1篇顾欣
  • 1篇王琴

传媒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浆脑利钠肽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动态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变化规律及其与血钠、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的关系。方法124例HIE患儿,血钠低于130mmol/L者36例为低血钠组,88例为血钠正常组;另选取非HIE、足月、体重正常、血钠正常者38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儿出生第3、7、14天血浆BNP水平。比较低血钠组和血钠正常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结果及跟踪观察52周的发育商数(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并分析血浆BNP与血清钠、NBN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生后第3天,124例HIE患儿血浆BNP为(0.612±0.1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t=2.296,P〈0.05);低血钠组明显高于血钠正常组(q=7.70,P=0.000)及对照组(q=9.04,P=0.000)。生后3、7、14d时,血钠正常组NBNA评分均高于低血钠组,低血钠组患儿NBNA评分从生后第3天至第14天逐渐升高(P均<0.01)。在28周以前(含28周),低血钠组与血钠正常组的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交往5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52周时,两组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会交往4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出生后3、7、14d时,低血钠组血浆BNP水平与血清钠浓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762、-0.671、-0.735,P均〈0.01);血清钠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5、0.570、0.538,P均<0.01)。结论BNP可能参与和导致了HIE患儿的低钠血症,并直接和经过低钠介导在HIE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动态监测血浆BNP浓度可以作为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预测预后的指标。
张玮翟敏李先清廖廷彦余霞李晓玲刘成忠贺思兰安云
关键词:利钠肽儿童发育
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前S1、前C区变异、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HBV)感染者前S1抗原阳性与前C区变异发生频率、HBV DNA阳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检测313例HBeAg阴性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载量,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测序分析HBV前C区nt1 762~nt1 764位和 nt1 896位点基因突变.结果 313例血清HBV DNA阳性175例(55.6%),阴性138(44.1%);175例HBV DNA阳性的标本中有155例(88.6%)前S1抗原阳性,138例HBV DNA阴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33例(23.9%).HBV DNA与前S1抗原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前S1抗原阳性188例,发生nt1 896位变异为160例,nt1 762~nt1 764位变异为117例.前S1抗原阴性的125例中,发生nt1 896位变异为67例,nt1 762~nt1 764位变异为69例.前S1抗原阳性与阴性患者nt 1 896位点变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阴性的HBV感染者中,前S1抗原不受前C区变异影响,可更客观地反映HBV复制状态.
刘成忠肖传宇侯文华谢强
关键词:PRES1抗原
2009—2010年枣阳地区临床输血状况调查
2010年
谢强肖传宇王建伟刘成忠
关键词:输血风险申请单血液内科输血前符合率
维生素C对直接法测定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C(Vit C)对直接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结果的影响。方法:两项目分别测定加入不同浓度Vit C的血清,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Vit C对利用Trinder反应进行检测的HDL-CH和LDL-CH结果有显著负干扰作用,测定值与干扰物浓度成负相关关系,当Vit C浓度达到1 600mg/L时,其影响度达到100%,也就是测定结果为0,当Vit C浓度低于200mg/L时,LDL-CH检测结果基本不受其影响(t=2.08,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Vit C的影响程度要远高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在用直接法测定HDL-CH、LDL-CH时,其检测原理是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游离出HDL-CH和LDL-CH,然后再测定其胆固醇的含量;Trinder反应是构成胆固醇测定的基础,而Vit C具有强的还原性,与色原性物质竞争H2O2,从而使氧化过程中产生的H2O2被消耗,导致色素形成减少,同时Vit C也可还原第二步反应中形成的红色醌类化合物,使反应液颜色减弱,吸光度下降,从而使测定结果偏低。
肖传宇刘成忠顾欣王力侯文华
关键词:维生素CTRINDER反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009-2010年枣阳地区临床输血状况调查
目的通过调查枣阳地区临床医生对安全科学合理输血的掌握程度和执行情况,为规范临床输血行为和医疗管理机构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3月就诊于湖北省枣阳市一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的血液内科、肾病内科、神...
谢强肖传宇王建伟刘成忠
关键词:临床输血
不同稀释液对高值血清肌酸激酶稀释测定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稀释液不同的稀释倍数对高值血清肌酸激酶(CK)稀释后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对线性范围内的高值血清CK用不同稀释液(蒸馏水、生理盐水、灭活血清、已知CK值的正常血清)不同的稀释倍数(稀释倍数为1∶2、1∶3、1∶4)进行稀释后检测。结果:用4种不同稀释液对高值血清CK稀释后检测结果较原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稀释不同倍数后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用灭活血清和已知CK值的正常血清稀释不同倍数后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比较容易获得的4种稀释液直接作为高值血清CK的稀释液均不是理想的,其中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作为稀释液随着稀释倍数的改变,所测得值没有规律可循,不能作为高值血清CK的稀释液使用。灭活血清和已知CK值的正常血清作为稀释液随着稀释倍数的改变,其所测得值遵循一定的规律(即稀释后所测值为原值的1.09倍左右),能作为日常用来稀释高值血清CK的稀释液使用。
刘成忠肖传宇侯文华谢强
关键词:肌酸激酶稀释液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A1896变异和BCP T1762/A1764双变异与临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与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明确检测突变的意义。方法PCR扩增HBV—DNA前C区序列,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测序HBV感染者血清中HBV前C区A1896突变及BCP T1762/A1764双突变例数。结果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发生nt1896住核苷酸G—A点突变18例;发生nt1762位A—T16例;发生nt1764位G〉A18例;发生nt1762位A—T与1764位G—A双突变16例;1762住A—T1764位G—A双变异和1896位G~A变异的联合变异频率明显高于单个变异。用SPSS16.0软件分析突变与HBV—DNA载量的关系。前C区A1896变异,BCPT1762/A1764变异均与HBV—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DNA载量仅能反映实时病毒载量,HBV前C区A1896变异和BCPT1762/A1764双变异在各种病毒载量感染者中存在,仅依靠血清学指标及HBV—DNA载量来判断传染性是不够的。检测HBV—DNA前C区A1896变异和BCPT1762/A1764双变异,可辅助判断传染性及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
刘成忠王琴肖传宇王建伟谢强侯文华
关键词:基本核心启动子前C基因DNA序列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低钠血症与血浆脑利钠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低钠血症与血浆脑利钠肽(BNP)相关性;HIE病理过程中的BNP及低钠血症生理和病理作用机制。方法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动态观察22例低钠血症HIE患儿3日龄、7日龄和2周时血浆BNP和血钠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与血钠正常的52例HIE患儿及血钠正常非HIE患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日龄HIE患儿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7日龄时,血钠正常的HIE患儿与对照组之间已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低钠血症HIE组明显高于血钠正常HIE组(P<0·01);低钠血症组的三个时间段BNP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低钠血症组各时间段的血钠浓度呈递减,依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低钠血症HIE组与血钠正常HIE组相应时间段行为神经(NB-NA)测定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低钠血症组的HIE患儿在三个时间段NBNA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低钠血症组BNP水平与血钠离子在各时间段具有负相关性。结论BNP参与和导致了HIE低钠血症,并直接和经过低钠介导在HIE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张玮余霞廖廷彦刘成忠李晓玲翟敏李先清
关键词:新生儿脑缺血脑缺氧低钠血症脑利钠肽
东莨菪碱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预后。方法:跟踪观察使用东莨菪碱的114例HIE患儿(干预组)和未使用东莨菪碱的85例惠儿(对照组)的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智商(IQ)和发育商数(DQ)。结果:NBNA测定4-6d龄后干预组明显高于非干预组。这种差距一直保持至3个月;IQ测定中、重度HIE惠儿分别在6个月、12个月仍有显著差异;DQ测定两组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在4周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适应能力及语言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社交能力在16周开始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东莨菪碱干预疗法可以使HIE惠儿脑组织及脑功能在前6个月得到充分改善,减少了HIE后遗症。
张玮余霞刘成忠廖廷彦李先清翟敏
关键词:新生儿脑缺血脑缺氧干预治疗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