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思文

作品数:29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文化科学
  • 5篇文学
  • 4篇历史地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研究生教育
  • 4篇教育
  • 3篇人际传播
  • 3篇书信
  • 2篇新闻
  • 2篇学派
  • 2篇通行
  • 2篇图书
  • 2篇清代
  • 2篇媒介
  • 2篇媒介融合
  • 2篇教育质量
  • 2篇经学
  • 2篇考据
  • 2篇交通行业
  • 2篇交通运输类
  • 2篇轨道交通
  • 2篇轨道交通行业
  • 2篇拔尖
  • 1篇动态因子模型

机构

  • 26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成都电子机械...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作者

  • 26篇刘思文
  • 3篇周丹
  • 2篇华宝玉
  • 2篇赵人达
  • 1篇汪启明
  • 1篇胡科
  • 1篇刘国祥
  • 1篇刘思文

传媒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郭沫若学刊
  • 1篇东疆学刊
  • 1篇出版广角
  • 1篇科技与出版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成都纺织高等...
  • 1篇学位与研究生...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成都电子机械...
  • 1篇唐山学院学报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山东图书馆学...
  • 1篇研究生教育研...
  • 1篇成都工业学院...
  • 1篇传播与版权

年份

  • 1篇2017
  • 10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南交通大学校歌》歌词确立时间考辨
2015年
西南交通大学于2011年115周年校庆时正式公布了校歌,它是在1947年版《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歌》基础上稍微修改曲谱而成的。歌词文雅、词义高远,深受师生及校友喜爱。一般认为,歌词是由当时的唐山工程学院国文及历史教员吴稚晖先生于1934年创作完成并确立的。然而从校歌歌词内容、学校年谱杂志和校歌审议文件三个方面,综合《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年谱》、《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专章》、《交通大学稿——校徽校训校歌》等史料考辨发现,《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歌》歌词应于1930年5月左右正式确立。
刘思文周旭慧
关键词:校歌歌词校园文化
版权商品论:全新的版权意识——版权经济学论纲(一)被引量:4
2014年
版权可以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交易。版权贸易本质上是商品交换。政府应把版权资源看作是国家公共资源的一部分,加强对引进与输出的指导与管理,将这种无形资产转变为商品,并进而转化为有形资本;不仅吸收优秀外来文化,还要承担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任,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播到更大的空间。
汪启明刘思文
关键词:版权版权贸易
学术类图书选题策划中的SWOT意识
2010年
学术类图书选题策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术图书的市场效益。针对学术类图书目前的发展现状,应从夯实优势、优化劣势、发掘机会、正视威胁等四个方面提高选题策划的SWOT意识,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高效益出版,进而拓宽学术类图书出版业的发展空间。
刘思文
关键词:学术类图书选题策划
朝鲜朝文人李安讷对王粲及其赋的接受被引量:1
2016年
王粲诗赋光耀千古,影响了当时和后来的中国赋文,也影响了朝鲜朝文人,朝鲜朝中期文人李安讷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李安讷以王粲作品为载体,引"王粲赋"、"登楼赋"典故和化用王粲赋句入诗,撰写仿作《次王粲登楼赋》,成为朝鲜朝"和粲赋"中一面重要的旗帜,推动了王粲赋在朝鲜朝的传播。故探讨李安讷对王粲及其赋的接受对中朝文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刘思文于潇怡
基于控制论的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质量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是保障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础和根本。针对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在控制论指导下,从研究生生源选拔开始进行“超前式”前馈控制,对培养过程进行“试点化”实时控制,并通过“预...
华宝玉刘思文周丹
基于人际传播理论的郭沫若书信传播特点和模型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书信是一种私密性很强的文体,是名家著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人际传播中最基本,也最具代表性的有效传播媒介。郭沫若留下的书信近700封,这在中国近现代作家中不多见。从人际传播视角解读郭沫若不同时期书信交流文本,发现其书信传播具有互动性、创新性、简约性、即时性以及局限性等特点,为深入了解郭沫若内心世界及学术交流圈系提供信息支撑,进一步丰富了郭沫若书信研究体系。
刘思文
关键词:人际传播书信
20世纪以来地域学派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16年
地域学派是研究区域环境与学术文化关系的标本。地域学派的出现是区域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中国学术史上,兼有区域学术意义的学派有稷下学派和濂、洛、关、闽四大学派及湖湘学派、泰州学派、永嘉学派、浙东学派、扬州学派等,它们依托地域而不断发展、壮大。从地域学派研究历程、代表作、特点和不足等维度对1911年以来学界对地域学派的研究作一梳理。
刘思文
近三十年国内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1979~2009)被引量:3
2010年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的近三十年研究成果调查发现:学者们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在内容上呈现分散、多元的格局,且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其研究方式也偏重理论结合实际的个案研究,研究视野的深度和广度虽有明显进步,但仍存在学科运用单一、系统化研究不充分和重复性研究等问题。因此,国内学者应在今后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中关注媒介融合下的新现象、新动态,并运用多学科知识来分析问题和不断拓展研究的视野与方法,以达到监督和推动媒介健康、有序发展的目的。
刘思文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媒介融合
论全媒体语境下编辑主体观念转型与功能创新被引量:16
2011年
伴随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方案的出台,传统的出版环境已经发生变化。面对多媒体融合下的各种新兴出版形态,作为整个出版活动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应抓住时代机遇,跳出传统单向性的"文本把关人"和"平面化处理者"的角色,实现主体观念的转型与功能的创新,走"信息互动式开发与营销"的"两栖"道路,推动编辑话语上的反"意见领袖"化,编辑平台上的"换挡加速"和编辑产品上的"长尾"效益化,使其更好地为大出版服务。
刘思文
关键词:全媒体语境
民国时期名人书信传播趋势与舆论引导——以郭沫若的书信为中心被引量:1
2016年
书信是早期传播中的一种重要媒介,也是人际传播中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传播形式。民国时期的名人书信,成为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中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对社会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分析民国时期名人书信传播的舆论形成和传播角色转变,可从中发现名人书信传播的路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引导和管控传统媒介的舆论导向。
刘思文
关键词:民国时期人际传播舆论引导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