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彬彬
- 作品数:31 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NIT诱导亚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肝脏氧化应激水平及胆汁酸受体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异硫氰萘酯(ANIT)诱导亚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肝脏氧化应激水平及胆汁酸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4只,模型组24只,模型组在第1、7、14、21天分别灌服1.6%ANIT80 mg/kg,正常组以等量麻油灌胃,分别在第9、16、23天各处理大鼠8只。各大鼠于处理前晚禁食不禁水,次日上午空腹麻醉下腹腔静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肝功能;分离肝组织,部分在10%中性甲醛中固定行病理观察,其余肝组织存入-80°C待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肝组织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肝组织MDA含量,比色法测定肝组织GSH-PX和CAT活力,荧光定量PCR测定肝组织Nrf2、SOD1、SOD2、SOD3、CAT、FXR、Ntcp、Bsep、Mrp2、Mrp3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每次给药后48 h血清ALT、AST、ALP、GGT、TBA、TBIL、DBIL水平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ALB水平比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其在三个时相点均维持明显的肝内胆汁淤积,并出现早期肝纤维化表现。在三个时相点,模型组肝组织MDA含量均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而SOD、GSH-Px、CAT的活性比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SOD1、SOD2、SOD3、CAT、FXR、Ntcp、Bsep、Mrp2的mRNA表达比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Mrp3 mRNA比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肝组织Nrf2的mRNA表达在第16、23天比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ANIT间隙性多次给药可成功诱导大鼠亚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其发生过程中存在氧化应激及胆汁酸代谢障碍。
- 姚嘉明陈芝芸陈曦刘彬彬叶蔚王小奇张洁
- 关键词:肝内胆汁淤积胆汁酸代谢
- 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中医证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由于发病率的增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重视。幽门螺杆菌是胃肠道重要的致病因子,其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一直争议较大。本研究旨在观...
- 叶蔚姚嘉明刘彬彬刘庆生王小奇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 反流性食管炎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辨证论治思路
-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等炎症改变的消化系统疾病,可伴发食管内外的并发症。此症没有中医病名,属于中医"反酸"...
- 刘彬彬叶蔚
- 文献传递
- 反流性食管炎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辨证论治思路被引量:15
- 2011年
-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等炎症改变的消化系统疾病,可伴发食管内外的并发症。此症没有中医病名,属于中医"反酸"、"呕逆"等范畴。通过分析病因病机,辨病辨证相结合,中医药治疗RE及其并发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及一定的优势,但面临许多问题。希望建立较规范的辨证论治体系,有利于增加中医治疗RE的疗效及机理的深入研究。
- 刘彬彬叶蔚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并发症中医药疗法
- 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组织法尼醇受体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 肝内胆汁淤积是目前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原因较为复杂,包括遗传性、感染性、药物性、酒精性、自身免疫性、妊娠性和手术后等。该病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探明,目前缺乏疗效确切的治疗药物。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
- 姚嘉明于芳芳王小奇叶蔚刘彬彬刘庆生
- 关键词:急性肝内胆汁淤积
- 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黏膜cyclin D1、CDK4、PCNA、p16的表达
-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等炎症病变.由于近年来发病率的增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重视.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食管...
- 叶蔚刘彬彬刘庆生张洁王小奇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食管黏膜细胞周期因子
- 文献传递
-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候特点探析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0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资料,对其临床主症、次症、伴随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对其病位、病性、病机特点进行归纳研究。结果:本病中烧心、泛酸、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反胃等反流症状较为常见,而且腹胀、嗳气、胃脘痛、口苦发生率较高;证候实证多见,以气滞、郁热最多见,虚证少见。证型中肝胃郁热最多,脾胃虚弱其次,气郁痰阻最少。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以气滞、郁热居多,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升降失衡;胃失和降,浊气上逆。
- 叶蔚王小奇刘彬彬姚嘉明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候
- 越鞠丸加味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PCNA、p53、CyclinD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观察越鞠丸加味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PCNA、p53和CyclinD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全幽门结扎+贲门肌切开术"法建立大鼠反流性食管炎模型。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越鞠丸加味组、奥美拉唑组,每组10只。各药物组连续给药3周后。HE染色观察大鼠食管黏膜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p53、CyclinD1的表达。结果:从大体上和病理上观察模型组大鼠RE评分与正常组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两药物组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PCNA、p53、CyclinD1表达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1);越鞠丸加味组和奥美拉唑组大鼠食管黏膜PCNA、p53、CyclinD1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越鞠丸加味治疗组PCNA、CyclinD1表达低于奥美拉唑组,p53表达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越鞠丸加味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的病理学改变,减轻食管炎症,降低RE大鼠食管黏膜PCNA、p53、CyclinD1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RE的作用机理之一。
- 郑婷婷叶蔚叶斌刘彬彬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PCNA
- 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中医证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由于发病率的增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重视。幽门螺杆菌是胃肠道重要的致病因子,其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一直争议较大。本研究旨在观...
- 叶蔚姚嘉明刘彬彬刘庆生王小奇
- 文献传递
- 和胃降逆法对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及内镜分级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研究和胃降逆法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及食管黏膜内镜分级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中药治疗组以和胃降逆法治疗,选用和胃降逆方1包;西药治疗组以奥美拉唑胶囊20 mg。两组均1日2次,共8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胃镜检查及食管黏膜病理活检。观察和胃降逆法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食管黏膜内镜改变。结果:和胃降逆法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其总有效率达96.77%,与西药奥美拉唑的总有效率(94.83%)相当;同时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管黏膜内镜分级积分。结论:和胃降逆法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明显改善食管黏膜内镜分级改变。
- 叶蔚王小奇姚嘉明刘彬彬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降逆法内镜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