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凤霞

作品数:33 被引量:23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输血
  • 9篇血型
  • 5篇血型鉴定
  • 5篇抗体
  • 4篇血清学
  • 4篇溶血性
  • 4篇溶血性贫血
  • 4篇贫血
  • 3篇血浆
  • 3篇血清
  • 3篇血小板
  • 3篇溶血
  • 3篇配血
  • 3篇微柱
  • 3篇微柱凝胶
  • 3篇免疫性
  • 3篇基因
  • 3篇交叉配血
  • 3篇ABO血型
  • 2篇血浆置换

机构

  • 32篇中南大学湘雅...
  • 4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上海市血液中...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长沙市中心医...
  • 1篇长沙血液中心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3篇刘凤霞
  • 19篇桂嵘
  • 12篇马金旗
  • 12篇黄蓉
  • 8篇赵国胜
  • 7篇刘竞
  • 7篇文贤慧
  • 5篇高萌
  • 5篇傅云峰
  • 4篇张军华
  • 4篇屈琳
  • 3篇李国才
  • 3篇张军华
  • 2篇张亚男
  • 2篇屈林
  • 2篇曾娇辉
  • 2篇屈琳
  • 2篇唐浩
  • 1篇李玉娇
  • 1篇黄胜伟

传媒

  • 7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2014中国...
  • 1篇全国第八届输...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罕见B_(el)01亚型的血清学和基因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B_(el)01亚型的血清学特征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分析该献血者ABO表型,磷酸盐耦联法检测糖基转移酶活性,PCR-SSP法进行ABO亚型基因分型,对第1~7外显子进行测序。结果:血清学试验检测疑为Bel,血清和红细胞上均无D-半乳糖基转移酶活性,ABO血型基因分型结果为BO2,基因测序结果确认为Bel01/O02,外显子1~7测序结果为该样本在B101/O02的基础上发生了16C>T以及18insTTGCA突变,该突变为首次发现。结论:ABO亚型鉴定需采用血清学方法联合基因分型和基因测序。
谷兰刘凤霞
关键词:血清学基因序列分析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临床检验教学改革尝试的实践与体会被引量:7
2011年
临床检验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临床检验学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能紧跟临床检验学日益发展的趋势,不断地自主创新,加强科学思维,成为素质型医用技术人才。通过深入学生心理,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各方面的改革尝试,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此逐步深入地提高临床检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屈林郑兰香李红卫刘凤霞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血浆置换术在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价治疗性血浆置换(TPE)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本院神经内科和ICU 26例GBS患者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进行TPE前后肌力变化,结合相关常规指标和生化指标,评估TPE的疗效,并同时观察TPE的副反应。结果采取TPE后患者肌力平均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治愈率88.46%,总有效率100%。TPE相关副反应表现为轻度寒战、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现象,低血糖,发生率为7.5%。结论 TPE能够改善GBS患者相关症状,疗效肯定且副反应少,其治疗基本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张军华文贤慧刘凤霞马金旗桂嵘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血浆置换术肌力
微柱凝胶试验检测冷凝集素综合征被引量:2
2003年
刘竞马金旗刘凤霞黄胜伟易萌清
关键词:微柱凝胶试验冷凝集素综合征
抗-M引起血型鉴定困难、交叉配血不合1例被引量:11
2011年
1927年Landsteiner等用人红细胞免疫家兔制得抗血清,发现M和N抗原,中国汉族人群中MN血型抗原频率在40%-50%之间。有抗-M引起的血型鉴定困难和交叉配血不合1例,报道如下。
刘凤霞刘竞屈琳赵国胜
关键词:抗-M血型鉴定安全输血
大量输血时血浆与红细胞的比例探讨被引量:16
2014年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大量输血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的合适比例。2011年1月-2013年1月,因各种原因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151例,按照凝血功能正常与否,分为凝血功能正常组(138例)和凝血功能异常组(13例),以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之比为1∶1作为分界,每组均分为高血浆(2∶1)、中血浆(1∶1)、低血浆(<1∶1)3个比例组。输血前和大量输血后24 h检测凝血功能。结果表明,大量输血24 h后,凝血功能正常组的低血浆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明显降低(均P<0.05);高﹑中血浆组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凝血功能异常组的中血浆和低血浆组在大量输血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仍在异常水平(P>0.05),高比例组的凝血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大量输血时,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应根据患者凝血功能进行调整,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建议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的比例为2∶1,以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建议冰冻血浆与红细胞的比例为1∶1,减少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和高血容量的发生。
文贤慧刘凤霞张军华桂嵘
关键词:凝血功能大量输血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
替考拉宁抗体致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及防治
目的了解替考拉宁引起的药物相关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以及防治。方法对本院2013年6月014年7月烧伤科和ICU病房出现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阳性的39名患者的...
张军华刘凤霞黄蓉桂嵘
关键词:替考拉宁溶血性贫血
文献传递
自身抗体干扰输血相容性检测处理对策被引量:18
2021年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由于存在自身抗体使输血前相容性检测复杂化,若不能正确鉴定这些患者的血型,明确是否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同种抗体/自身抗体并及时发出合适的成分血,可能导致输血延误甚至危及生命。正确掌握AIHA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处理对策,对于保障AIHA患者的输血及时性和输血安全性意义重大。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从AIHA的血清学特点、自身抗体类型、血型鉴定方法、抗体筛查与抗体鉴定方法,以及此类患者的输血策略等方面做出总结,旨在为输血科工作人员排除AIHA患者自身抗体的干扰和输血提供指导。
刘凤霞黄蓉王勇军周明桂嵘谢毓滨兰炯采沈伟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鉴定抗体筛查抗体鉴定交叉配血
混合抗体型自身抗体干扰同种抗体鉴定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准确鉴定混合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同种抗体/自身抗体特异性的技术方法,为献血者血液成分选择提供指导。方法根据直接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筛选混合型AIHA患者血液标本,用稀释法或吸附法等方法处理患者血浆/清后行同种/自身抗体特异性鉴定,红细胞经放散后行同种/自身抗体特异性鉴定。根据抗体鉴定结果选择合适表型的红细胞输注,观察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输注疗效。结果16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血清/放散液中检出同种抗体/自身抗体特异性的。1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有输血,均选择与患者ABO同型/RhD同型或相容且避开针对同种抗体/自身抗体特异性抗原的红细胞输注,均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且输血后贫血症状有所改善。结论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消除混合型AIHA患者的自身抗体对同种抗体鉴定的影响,从而选择合适的献血者血液对此类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可有效避免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朱婷文黄蓉刘凤霞李玉娇颜芝桂嵘
关键词:同种抗体特异性自身抗体输血反应
3463例O型血孕妇产前IgG抗A(B)抗体效价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检测IgG抗A(B)抗体效价的临界值,分析抗体效价水平变化和孕妇年龄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根据围产期3 463例孕妇及其丈夫血型,分别用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检测IgG抗A、抗B抗体效价。根据不同妊娠次数(1次、2次、≥3次),将1 620例O型孕妇分3组,从22周开始每隔4周检测血清中IgG抗A(B)的效价,分别用微柱凝胶法检测IgG抗A、抗B抗体效价,检测新生儿溶血病相关指标。结果微柱凝胶法抗体效价256作为参考值;3 463例围产期孕妇检测IgG抗A(B),IgG抗A检测共2 257人次,其几何平均效价为169,IgG抗B检测共1 711人次,其几何平均效价为143。连续监测1 620例不同孕次数O型血孕妇,首次妊娠896例中IgG抗A(B)抗体效价≥256的共260例(29.02%),2次妊娠248例IgG抗A(B)抗体效价≥256的共107例(43.15%),≥3次妊娠共476例IgG抗A(B)抗体效价≥256的共220例(46.70%);抗体效价滴度分别升高1、2、3个及以上孕妇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6.4、27.8、29.9岁,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1.66%、40.94%、84.90%。结论检测O型孕妇产前血清中IgG抗体时,微柱凝胶法的敏感性高于传统试管法,微柱凝胶法检测抗体效价的参考值高于试管法;多次妊娠者IgG抗A(B)抗体效价阳性率高于首次妊娠者;且当抗体效价升高2个及以上滴度时,年龄越高,HDN发病率越高。
屈琳刘凤霞
关键词:抗体效价新生儿溶血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