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漠
- 作品数:20 被引量:13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动力髋螺钉联合复位固定小转子预防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内翻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背景: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因各种原因出现髋部骨折,大部分骨折均为不稳定骨折,且合并小转子的移位,目前仍有许多报道使用动力髋螺钉修复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效果明显,但是在修复过程中是否行小转子固定仍存在较大争议。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动力髋螺钉联合小转子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修复后髋内翻的发生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医学文摘数据库(Pub Med)、FMJS外文全文数据库(EMC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VIP)及万方数据库,收集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过程中小转子复位固定与否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事先制定的纳入与剔除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604例患者,其中动力髋螺钉联合小转子固定组298例,小转子不固定组30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动力髋螺钉联合小转子固定组髋内翻、其他并发症、疗效优良率均优于小转子不固定组(P均<0.000 1),其中髋内翻为[OR=0.17,95%CI(0.07,0.41),Z=3.99,P<0.000 1]。小转子不固定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均优于联合小转子固定组(P均<0.000 1)。提示在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小转子不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和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但动力髋螺钉联合小转子固定修复Tronzo-EvansⅢ型以上的转子间骨折在疗效优良率、髋内翻及其他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小转子不固定。说明动力髋螺钉联合小转子固定有利于预防股骨转子间骨折修复后髋内翻等并发症的出现。
- 林贞桦贺嘉男刘兴漠
- 关键词:植入物动力髋螺钉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内翻META分析
- 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 探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方法 取4具新鲜冷藏的人尸体腰骶椎、骨盆标本,依次实施3种固定术式:(1)髂骨翼拉力螺钉;(2)L5~S1椎弓根钉棒系统;(3)髂骨钉与L5椎弓根钉连接系统。对上述试件分别与无固定组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同时还对22例应用髂骨钉行腰骶骨盆固定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最好,各种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均明显减少,与无固定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应用疗效满意。结论应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是维持腰骶骨盆间稳定的理想术式:
- 苏汝堃刘兴漠邓颖辉潘滔李佛保
- 关键词:生物力学
- 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方法取6具新鲜冷藏的人尸体腰骶椎、骨盆标本,依次实施3种固定术式:①髂骨钉(B组);②L5S1椎弓根钉棒系统(C组);③髂骨钉与L5椎弓根钉连接系统(D组)。将上述三组分别与无固定组(A组)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结果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最好,D组在各种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均明显减少,在6.4Nm力矩下的三维运动度为:旋转(1.07±0.86)°、侧弯(0.95±0.47)°、前屈(1.22±0.67)°、后伸(1.80±0.73)°;与无固定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是维持腰骶骨盆间稳定的理想术式。
- 苏汝堃李佛保潘滔刘兴漠
- 关键词:生物力学
- 周期性张应力对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p38 MAPK表达及其磷酸化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观察周期性张应力(cyclic tensile strain,CTS)对兔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细胞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表达及其磷酸化的影响,探讨力学载荷在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行一侧前交叉韧带切断术(ACLT)制作OA动物模型,术后10周消化分离兔膝软骨细胞体外培养,非手术侧软骨细胞为正常组,OA细胞随机分为低应力组、高应力组以及对照组,分别加载0.1 Hz、1.0 Hz、0 Hz的周期性张应力。加载应力24 h、1周和2周后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各组p38 MAPK及其磷酸化产物表达水平。结果:在各时点各组p38 MAPK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加载CTS前,正常组与OA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加载CTS 1周后,高应力组与低应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载CTS 2周后,低应力组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Western blotting显示p38 MAPK磷酸化产物在对照组和OA+高应力组持续表达,而OA+低应力组在24 h、1周、2周3个时点的表达逐渐下降。结论:力学载荷可影响p38 MAPK的表达及磷酸化程度,骨性关节炎的发展发生与应力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相互影响。
- 刘兴漠项禹诚孙青潘滔黄帅王德春
- 关键词: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软骨细胞
- 广州地区骨质疏松症合并髋部骨折骨密度阈值的研讨被引量:14
- 2003年
-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的骨密度阈值为预防髋部骨折提供有用的数据和措施。方法 调查和分析 13 3例年龄在 65岁以上 ,受伤后两周内入院治疗的男女性不同类型的髋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情况 ,分析及提出髋部骨折的骨密度阈值。结果 无论何种类型的股骨颈骨折男性的骨密度均比女性高 ,差异有显著性 ,虽然男性股骨颈骨折平均BMD≥ - 2 3 1SD ;但其中 73 %病例有 1个部位骨密度≤ - 2 5SD。女性股骨颈骨折和男、女性粗隆间骨折髋部骨量损失相近似 ,都明显低于男性股骨颈骨折。结论 股骨颈骨折的类型以及粗隆间骨折Garden分型与骨量无关 ;外伤后女性发生股骨颈骨折或粗隆间骨折与骨量无关。男性发生粗隆间骨折与骨量丢失更多有关 ;男女性骨质疏松髋部骨折都可以用骨密度减低 2
- 区品中刘红光刘兴漠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髋部骨折骨密度阈值
- 肱骨干骨折内固定物取出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治疗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通过对肱骨干骨折内固定钢板取出术产并发桡神经损伤病因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的分析,总结其治疗方法。方法:12例肱骨干骨折内固定钢板取出术并发桡神经损伤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后,10例3个月恢复;2例无恢复者,在肌电图的指导下,行显微手术,修复损伤的神经。结果:12例病人,10例经非手术治疗3个月后恢复;2例无恢复者,3个月后行探查显微手术,3个月后,神经功能部分恢复,6个月大部分恢复。结论:桡神经在这种情况下的损伤多为挫伤,早期手术探查,会加重血液循环的破坏,影响神经的修复。因此,非手术治疗为首选。当3个月后无恢复时,再行手术治疗。
- 黄彦刘兴漠
- 关键词:桡神经损伤肱骨干骨折内固定物钢板取出伤病
- 全文增补中
- 经后路不同伤椎置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比较经后路不同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48例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分为短节段跨伤椎置钉组(A组)17例,短节段伤椎置钉组(B组)20例,单节段伤椎固定组(C组)11例。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伤椎Cobb角度的矫正情况。结果 C组的手术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P<0.05)。经随访,B组在术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变化与末次随访相比变化较少(P<0.05),而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术式均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短节段伤椎置钉在维持患椎高度丢失及稳定Cobb角上优于其他两种手术方式。单节段伤椎置钉疗效相仿,同时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是值得选择的手术方法之一。
- 林贞桦黄帅贺嘉男刘兴漠王贤金先跃梁斌
-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
- 周期性张应力与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被引量:5
- 2013年
-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在关节软骨缺损及骨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中,软骨细胞可过度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各种异常刺激均可能打破基质金属蛋白酶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间平衡,从而导致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退变,软骨细胞功能下降和失调。目的:观察兔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周期性张应力对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兔单侧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术后10周分离软骨细胞体外培养,非手术侧软骨细胞为正常组,术侧软骨细胞随机分为高应力组、低应力组及对照组,加载幅度为sin10%,0.1,1.0,0Hz的周期性张应力,于24h、48h、1周、2周和4周后RT-PCR测定各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3,9,1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加载周期性张应力24h后,正常组及对照组间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3,9,13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加载周期性张应力1周、2周及4周后高应力组和低压力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发现,低应力组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3,9,13的表达持续下降,加载周期性张应力24h与4周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力学载荷可影响兔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在细胞分子水平上,关节软骨缺损病理的发生发展与应力相互影响。
- 刘兴漠孙青项禹诚梅新君黄胜潘滔
- 关键词:周期性张应力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关节软骨缺损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13
- 关节软骨-骨一体化修复体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 评价新型多级结构仿生型关节软骨-骨一体化修复体的生物相容性,使用一体化修复体对兔关节全层软骨缺损进行修复,并对修复结果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方法 1.生物相容性实验:包括急性毒性实验、溶血实验、免疫原性实验及慢性毒性实验.2.关节软骨修复实验:制作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动物模型,随机于一侧植入一体化修复体,另一侧不予处理.术后4、6、8和12周分别处死动物,取修复组织行大体、放射学、组织学观察并用Wakitani法进行组织形态学评分.结果 1.生物相容性实验:(1)急性全身毒性实验动物体质量呈上升趋势,且各组体质量增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3种浓度梯度的修复材料溶血率均未超过5%.(3)慢性毒性实验:术后12周动物肝肾功能与正常对照组及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关节软骨修复实验:术后4~8周植入侧修复组织主要为透明软骨,表面光整平滑有光泽,与周围组织整合良好,对照侧无明显修复组织.Wakitani评分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多级结构仿生型关节软骨-骨一体化修复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在动物体内可诱导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后的修复.
- 刘兴漠项禹诚麦海民吴刚王迎军潘滔
- 关键词:软骨生物相容性材料
- 胶原/羟基磷灰石一体化支架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新型胶原/羟基磷灰石一体化修复支架材料修复创伤性软骨缺损的生物机制及可行性。方法 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制作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动物模型并在实验组植入新型生物支架材料,正常组不予处理。术后1、2、4周分别处死动物,Wakitani法对修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评分,RT-PCR测定关节滑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2、3、9和13 mRNA含量及纯度。结果术后2周实验组修复组织主要为透明软骨,对照组无明显修复组织,Wakitani评分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RT-PCR显示实验组MMP-2、3和9的活化降低(P<0.05),而MMP-13在修复过程中持续表达(P>0.05)。结论新型生物支架材料通过抑制MMPs表达水平来减轻炎症反应和保护软骨,在动物体内可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
- 刘兴漠项禹诚潘滔孙青王德春王迎军吴刚
- 关键词:软骨缺损生物支架基质金属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