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平
- 作品数:63 被引量:139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更多>>
- 甲状腺疾病与肝脏
- 2014年
- 甲状腺位于颈部器官的两侧.而人体肝脏位于右侧上腹部,两个相距这么远的器官,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简单的说,肝脏是人的化工厂,而甲状腺则是人体物质代谢的统筹安排者.正常人甲状腺重约20~30g,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甲状腺主要分泌两种激素,其一是降钙素,参与钙磷的稳态和骨代谢的调节.其二是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过程.甲状腺素通过调节机体各个器官,尤其是肝脏,来影响我们三大基础物质的代谢.而同时肝脏也是甲状腺激素代谢转化的地方,通过反馈机制调节甲状腺功能.肝脏和甲状腺是唇齿相依,相互影响,共同协助影响机体的健康状况.
- 刘俊平
-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代谢人体肝脏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物质代谢降钙素
-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1b型NS5A耐药基因相关变异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对HCV基因1b型(HCV GT1b)NS5A耐药基因相关变异(resistance-associated variants,RAV)情况及其与病毒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为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s,DAA)的应用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以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53例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43例HCV GT1b患者NS5A RAV中L31M和Y93H的突变发生情况及其与HCV、肝功能、血小板计数及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丙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模型(APRI),γ-GT/血小板计数模型(GPR),基于4项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模型(FIb-4)]等数据的相关性。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53例,其中GT1b 43例,男9例,女34例;GT2a 10例,男2例,女8例;未检测出其他基因型。43例HCV GT1b患者NS5A RAV发生率为13.9%(6/43),其中L31M和Y93H分别为1/43(2.3%)、5/43(1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0,P=0.219)。突变与未突变两组在HCV RNA、ALT、AST、白蛋白、血小板计数及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APRI、GPR、FIb-4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HCV GT1b患者存在NS5A RAV突变且发生率高,不受病毒、血生物化学及肝纤维化等因素影响,HCV治疗前检测NS5A RAV有助于合理选择DAA,减少耐药发生。
- 宁会彬靳慧鸣肖二辉刘俊平尚佳
- 关键词:肝炎病毒属突变
- 全量血浆置换术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比较研究
- 2024年
- 目的 对比全量血浆置换术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医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共计108例,采用电脑抽号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54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治疗,常规组患者给予全量血浆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临床指标。结果 研究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更优异(P<0.05);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控制效果更理想(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更佳(P<0.05);研究组临床指征(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均得到改善(P<0.05)。结论 对于肝衰竭患者而言,全量血浆置换术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治疗对比,为其提供后者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肝功能,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纠正患者的凝血功能,控制炎性因子水平。
- 陈宁马力张乾安逸远刘俊平
- 关键词:肝衰竭
- 翻倍剂量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无应答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翻倍剂量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原发无应答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疗效。方法无应答慢性丙肝患者66例,入组后均行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多态性检测;并给予翻倍剂量长效干扰素(360μg/次,1次/周,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15mg/(kg·d),根据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ological response,EVR)情况决定抗病毒疗程。比较不同HCV基因型、IL-28B基因位点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us response,SVR)率、复发率、无应答率。结果 66例中HCV基因1b型57例,HCV基因2a型9例;IL-28Brs12979860位点是CC型19例,CT型23例,TT型24例;基因1b型患者中实现SVR率为31.6%,无应答率为56.1%,复发率为12.3%,基因2a型患者中实现SVR率为22.2%,无应答率为55.6%,复发率为22.2%,不同基因型患者SVR率、复发率、无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8B rs12979860位点为CC型患者SVR率为63.16%、复发率为15.79%、无应答率为21.05%,IL-28Brs12979860CT型患者SVR为34.78%、复发率为8.70%,无应答率为56.52%,IL-28Brs12979860TT型患者SVR率为0,复发率为14.67%,无应答率为83.33%,IL-28Brs12979860CC组与TT组,IL-28Brs12979860CT组与TT组SVR率、无应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多态性可预测翻倍剂量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再治疗无应答慢性丙肝的疗效。
- 刘俊平靳秀宁会彬李宽曹永革肖二辉李威毛重山康谊尚佳
- 关键词: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长效干扰素无应答
-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真实世界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评估艾尔巴韦/格拉瑞韦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真实世界研究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开放式、单中心的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103例使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析其临床基线特征,以及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03例患者中,男55例(53.4%),女48例(46.6%),年龄为(47.6±13.9)岁;基因1a型2例(1.9%),基因1b型101例(98.1%);17例(16.5%)干扰素经治患者均为基因1b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例(2.9%)。103例患者中,35例合并基础疾病,26例有合并用药。98例完成治疗12周的随访;89例完成治疗结束后12周的随访,均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4%(21/103),主要为失眠、焦虑、乏力,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3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在治疗后无乙型肝炎病毒激活。结论: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较高,安全性良好。
- 李宽宁会彬靳慧鸣彭真刘俊平马梦阳尚佳
- 关键词:丙型肝炎慢性
-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儿童丙型肝炎1例报告被引量:3
- 2019年
- 1病例资料患儿男性,5岁,主诉“体检发现丙型肝炎抗体阳性2年”于2017年8月23日入本院。患儿2年前体检发现抗-HCV阳性,当时无纳差、乏力、腹胀、恶心等不适,未治疗,定期每6个月于本院门诊复查。2017年8月10日于本院门诊随诊检查肝功能:ALT 37 U/L,AST 47 U/L,HCV RNA:2 954 969 IU/m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Abbott m2000全自动核酸检测仪,雅培原装试剂,检测下限为12 IU/ml),门诊以“慢性丙型肝炎”为诊断收入本院感染科。患儿既往体健,无高血压,无冠心病,无血脂异常,无脑血管疾病,无HIV、HBV感染病史,否认“结核、疟疾”病史。预防接种随社会进行,无手术史,无外伤史,无输血史,无献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 宁会彬刘俊平靳慧鸣李宽肖二辉尚佳
- 关键词:抗病毒药儿童病例报告
- 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标准化抗病毒再治疗疗效观察
- 2013年
- 目的对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给予标准化抗病毒治疗方案并观察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以及门诊就诊的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资料,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每周1次,联合利巴韦林15mg/kg,1次/d,治疗48周。治疗基线状态检测基因分型、HCV RNA。分别于治疗第4、12、24周,治疗结束(48周)和结束后24周(72周)检测HCVRNA。计量资料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_2检验或精确概率检验。结果共收集235例患者资料,经过标准化抗病毒再治疗,235例患者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复发分别为140例(60.0%)、182例(77.4%)、197例(83.8%)、160例(68%)、37例(15.7%)。复发组患者的RVR、EVR、ETVR、SVR、复发率均高于无应答患者。基因1型HCV感染患者的RVR,EVR、ETVR、复发率均低于非基因1型患者。治疗中实现RVR和EVR的患者最终SVR、ETVR显著高于未实现RVR和EVR患者,复发率却低于未实现RVR和EVR患者。结论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熳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过标准化抗病毒再治疗有效率较高,其中病毒基因分型、治疗中病毒学动力学变化是预测疗效重要因素之一。
- 刘俊平康谊尚佳丁岗强肖二辉魏君峰曹青
- 关键词:干扰素类病毒学应答
- 重症肝炎CRRT中置换液剂量同CRRT清除能力及效果的相关性
- 目的:通过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浆置换(PE)对终末期重症肝炎合并肾衰竭患者炎症及肾功能指标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置换液剂量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
- 丁岗强高飞靳秀康谊刘俊平尚佳
- 关键词:血浆置换
- 失代偿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脾切除术后抗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14年
-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多数难以耐受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行肝移植术,因为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干扰素治疗对于进展性肝硬化的患者列为禁忌证[1]。所以,通常认为失代偿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适用于干扰素加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不作为抗病毒治疗的依据是源于人们担心治疗可能会进一步使病情恶化。然而,这只是基于临床判断,并无相应的数据支持。事实上,许多失代偿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通过临床干预,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实验室指标,使之具备抗病毒的条件。本研究对10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通过脾切除术纠正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术后2~12周开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程1年,随访48周,分析治疗结局及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 肖二辉曹永革康谊魏君锋曹青刘俊平丁岗强侯环荣尚佳
- 关键词:脾切除术后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性影响因素聚乙二醇干扰素
-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极快速病毒学应答基因1型慢丙肝初治患者36周疗效观察
- 目的 观察极快速病毒学应答基因1型慢丙肝初治患者接受36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基线HCV-RNA水平>4000001U/ML,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
- 丁岗强康谊尚佳刘俊平魏群锋肖二辉曾艳丽
- 关键词:丙型干扰素类病毒学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