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滨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与MRI检查对肝门周围恶性梗阻术前评估准确性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CT与MRI对于肝门周围恶性梗阻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肝门周围恶性梗阻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得到确诊。患者人院后,择期分别接受CT联合CTA检查及CT胰胆管造影(CT组)和MRI联合MRA及MRCP检查(MRI组),对患者的两组检查影像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本次研究中,CT组和MRI组在肝门周围恶性梗阻中门静脉(90.00%vs.80.00%)、肝动脉(90.00%vs.77.50%)、器官(95.00%vs.90.00%)及淋巴结转移(80.00%vs.70.00%)的术前诊断准确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检查在肝门周围恶性梗阻的器官及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评估方面的诊断效能相当,因此在此类患者的术前评估方面,若患者存在MRI检查禁忌症,可采用CT检查作为替代方法。
- 刘佳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
-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容控与压控型)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初始有创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容控与压控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V-SIMV与P-SIM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初始有创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86例行有创机械通气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V-SIMV)44例和观察组(P-SIMV组)42例。初始上机时对照组采用V-SIMV+PSV,观察组采用P-SIMV+PSV。比较两组初始有创机械通气后2 h、4 h、8 h后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支持压力(PS)、pH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上机有效率。结果①两组患者上机2 h、4 h后,观察组Ppeak、Pmean、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Vte、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h后两组Ppeak、Pmean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S、Vte、pH、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独立样本卡方检验示观察组上机有效率(42/42)100%;对照组有效率(32/44)72.7%,更改模式12例(27.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死亡、出院患者。结论P-SIMV更适合于AECOPD患者初始有创机械通气;同时可提高该类患者的初始上机有效率。
- 张辉吴霞陈秀平刘佳雷蕾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
- 定量动态磁共振在子宫肌瘤射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究定量动态磁共振在子宫肌瘤射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射频治疗术治疗,术前均常规行定量动态磁共振技术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定量动态磁共振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70例疑似子宫肌瘤均经“金标准”检查确诊,确诊率为100.0%;与“金标准”相比,定量动态磁共振技术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7.14%。退变型组患者的PUMCH(北京协和医院)模型的K^(trans)值、K_(ep)值、V_(e)值、V_(p)值显著低于普通型,退变型组患者的PUMCH模型的诸值显著低于富细胞型,富细胞型患者的PUMCH模型的诸值显著高于普通型(P<0.001)。普通型及富细胞型、退变型患者术后诸值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定量动态磁共振技术诊断子宫肌瘤患者,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通过测量DCE-MRI定量参数,有效评估射频治疗术后情况,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 王俊英刘佳董乐
- 关键词:射频治疗术子宫肌瘤
- 颈部肿块的CT和MRI诊断与鉴别诊断特点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颈部肿块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的特点.方法 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颈部肿块患者50例.对所有颈部肿块患者的临床CT与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临床病理实施对比.结果 50例患者中颈部肿块表现为神经源性肿瘤20例,出现颈部淋巴结结核10例,囊性淋巴管瘤10例,甲状旁腺腺瘤10例.对患者实施CT检查及MRI检查过程中,两种检测方法最终均显示为囊性肿块及囊实性肿块的情况,真实情况为在患者颈部间隙之间分布.结论 两种方法在影像学上无明显差异,不能细致观察常出现混淆.对此,在对肿块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能够注重表面,应该根据现实情况对患者进行综合判断.
- 杨有万刘佳董乐
- 关键词:颈部肿块CTMRI
- 肝门部胆管癌采用CT与MRI综合诊断特点探讨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探讨CT和MRI诊断肝门部胆管癌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52例患者均采用CT和MRI检查并观察影像特征、病灶显示情况及定位诊断准确率等情况,分析两种检查手段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5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CT与MRI明确诊断例数分别为46例和49例,准确率分别为88.5%和94.2%,而联合诊断准确率可提高至96.2%.结论 CT和MRI均是诊断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手段,不过MRI在显示病灶界限范围、门静脉侵及、沿胆管壁浸润等方面较CT更具优势,建议临床综合采用两种手段诊断肝门部胆管癌,以提高检查的可靠性和准确率。
- 刘爱军刘佳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CT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