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昌林
- 作品数:31 被引量:22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与国际热带木材组织合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 细叶云南松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广西雅长林场细叶云南松针阔混交林植物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为桂西北细叶云南松林管理保护、可持续开发利用及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重要值、Shannon-Wiener指数(H′)、均匀度指数(E)和Simpson指数(D)等指标,分析细叶云南松林植物多样性;采用扩散系数(Di)、聚集指数(Ci)、平均拥挤度(m*)、Green指数(Gi)、聚块性指数(Pai)和聚集强度(Pi)等指标,分析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桂西北细叶云南松林的植物多样性格局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种群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22个优势种服从聚集分布,少数种群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结论】广西雅长林场细叶云南松针阔混交林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林内环境荫蔽,不利于幼苗天然更新及幼树生长,适当进行人工抚育可促进群落的稳定性。
- 庞圣江张培贾宏炎杨保国刘仕玲冯昌林
-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种群分布桂西北
- 短叶省藤和黄藤组培苗造林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黄藤组培苗的适应性与保存率不低于实生苗,其造林的立地、整地、上层林木和种植措施等可与实生苗相同。黄藤组培苗能保持母株优良的生长特性,生长显著快于未经选择的实生苗。同时,组培丛芽苗的第1单芽的茎长生长快于第2单芽的茎长生长。短叶省藤的单芽高度与造林保存率有显著的相关性,高度大的单芽保存率高,反之则小。造林前的苗高分析表明,单芽苗和丛芽苗第1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15cm的比率接近,丛芽苗第2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10cm的比例接近,第3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5cm的比例接近。与黄藤相同,短叶省藤丛芽苗各单芽的生长速度也与造林前单芽的高度相关,苗高大的单芽生长快,苗高小的单芽生长慢。
- 曾炳山刘英尹光天冯昌林卢繁
- 关键词:保存率组培苗适应性造林技术
- 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分布区土壤理化性质被引量:9
- 2010年
- 为了更好地繁殖和保存兰科植物的优良基因,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按兰科植物的水平分布及垂直分布状况,选择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样地22个,分别取样测定土壤(0-20 cm)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土壤密度为0.530-1.012 g.cm-3,平均值为0.794 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39.7%-62.9%,平均值为54.1%;土壤通气度为16.7%-34.4%,平均值为25.1%。土壤pH值为5.33-8.03;有机质质量分数为30.55-98.32 g.kg-1;全氮及水解氮质量分数分别为1.46-7.38 g.kg-1和191.40-713.40 mg.kg-1;全磷及有效磷质量分数分别为0.72-1.77 g.kg-1和0.80-6.30 mg.kg-1;全钾及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为1.32-9.88 g.kg-1和25.30-99.80 mg.kg-1。从而充分表明,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分布区土壤较疏松、通气性及透气性能良好。土壤中氮、磷、钾主要养分质量分数丰富。
- 黄承标冯昌林李保平邓振海罗玉婷蓝玉甜
- 关键词: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
- 黄藤人工林密度效应被引量:16
- 2006年
- 设置造林规格为3m×3m(A)、2m×3m(B)、1m×3m(C)和1m×2m(D)4个水平的密度试验,分析造林密度对黄藤人工林生长与收获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蘖力、藤丛的母茎长和总茎长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递减,密度的不同对6年和14年时的萌蘖力分别造成显著和极显著差异,而对植株母茎长无显著影响,但对14年时藤丛总茎长则有极显著影响;在14年时,林分自疏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密度水平间有极显著差异;林分直径大致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递减,不同密度间有显著差异,但造林密度减小或增大至一定程度时对直径所产生效应并不明显;单丛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受造林密度影响最大,除密度A与B及C与D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密度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藤林总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逐步减少,不同密度间无显著差异,但以密度为3333株·hm-2时的总产量最高。在营建黄藤人工林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3m×1m或3m×2m密度,从而获得较高的藤产量,便于藤林的经营管理。
- 杨锦昌许煌灿尹光天冯昌林卢立华
- 关键词:造林密度直径
- 单叶省藤生态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的研究被引量:21
- 1998年
- 系统地论述了单叶省藤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壮苗培育、造林技术以及人工藤林经济效益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单叶省藤的天然分布仅见于海南岛东部及南部海拔300~1100m的原始林和次生林中,但人工栽培已扩大到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区)的南部地区,其最适栽培区的气候条件是:年均温>22℃,年降雨量>1500mm,≥15℃年积温>7000℃,最冷月均温>14℃,干旱月数少,几乎全年无霜冻;要求土层较深厚、肥沃和较湿润的土壤条件;采种处理后的种子可沙床播种催芽,亦可将种子置于低温高湿条件贮藏至翌年3月播种,湿砂层积催芽,安全可靠、发芽整齐、费用低廉,为生产上育苗的最佳催芽方法;适宜的光照、供水和施肥将促进单叶省藤苗高、叶数和叶面积的增长,提高苗木光合作用能力,加速各器官生物量的积累;人工造林宜用营养杯苗实行林藤间种,种植密度为1200~1500丛/hm2,丛植3~4株,石梓、火力楠、木麻黄、马尾松等是实施间种的较佳上层树种;在25年经营期内,藤茎总产量11349.0kg/hm2,净收入42939.86元/hm2,内部收益率21.2%,收益成本比2.13,投资收回期10.3a,经营藤林具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 尹光天许煌灿曾炳山周再知冯昌林
- 关键词:棕榈单叶省藤生态生物学特性造林
- 大青山石山树木园营建与林木引种驯化技术推广
- 蔡道雄贾宏炎卢立华农兴山冯湘何日明梁多杰郭文福冯昌林麻新李吉良袁雪梅
- 该项目是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大青山石山树木园营建与林木引种驯化的研究”成果为依托的推广项目,项目重点对原成果中的石灰岩溶山地树种选择及造林等关键技术进行推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只是对原成果进行重复,而是进行了完...
- 关键词:
- 关键词:树木园营建引种驯化
- 黄藤人工林茎长分布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08年
- 对广西大青山黄藤人工林固定样地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选择Logistic、Weibull和Richards3种理论生长方程,采用两次曲线拟合法分别描述母茎长和萌茎长结构规律,旨在建立黄藤人工林茎长分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对于描述母茎长和萌茎长结构规律均适合,Weibull和Richards方程则分别适合于拟合母茎长和萌茎长的分布特征;通过比较拟合效果,分别建立了Weibull和Logistic方程中的b、c参数与林分因子相关的参数预测模型,结合林分生长模型研制了基于两次曲线拟合的茎长分布模型.经检验,所建立的黄藤人工林茎长分布模型预测精度高,可在生产上应用.
- 尹光天杨锦昌冯昌林李荣生邹文涛姜艳
- 关键词:经济林学
- 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气候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6
- 2008年
- 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内,按兰科植物的垂直分布状况设置3个气象观测站,对主要的气象要素进行连续8a的定位对比观测,以探讨兰科植物分布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33.7~1698.7h,随海拔的升高呈现高-低-高的分布格局。年平均气温为16.8~20.4℃,直减率为0.55~0.62℃.hm-1。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活动积温为4959.5~6787.0℃.a-1,直减率为264.0~368.6℃.hm-1。年地面平均温度为20.1~24.2℃,直减率为0.57~0.86℃.hm-1。年平均降雨量为940.8~1216.9mm,随海拔的升高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规律。年平均蒸发量为1089.8~1685.5mm,其直减率为83.8~124.1mm.hm-1。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83%,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增。年平均风速为1.2~1.8m.s-1,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减。自然保护区与相似海拔的乐业县气象站相比较,日照时数和稳定通过10℃的活动积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地面温度、降雨量、蒸发量、相对湿度和风速偏小。并根据该区兰花植物的垂直分布频度,分别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
- 黄承标陈俊连冯昌林卢志锋李吉祥
- 关键词: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
- 林隙大小对土沉香人工更新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研究林隙大小对土沉香人工更新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我国南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下人工更新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凭祥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人工马尾松大(83~109 m^2)、中(52~76 m^2)、小(18~43 m^2)林隙以及林冠下栽植的4年生和12年生土沉香幼树为研究对象,采取典型抽样法,对土沉香幼树生长、叶片形态和一级枝条特征进行系统调查,并测定2种年龄幼树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随林隙面积的增大,2种年龄土沉香幼树的胸径、树高、冠幅和树冠长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叶片长度、宽度、平均单叶面积和比叶面积随林隙增大而减小,叶片长宽比则逐渐增加,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一级分枝的枝条基径、枝条长度和枝条数量均随林隙面积的增大而增加,分枝角度则逐渐减小;叶片、枝条、根、树干以及全株生物量均随林隙面积增大而增加,表明大林隙有利于促进幼树生长发育,林冠下的光照严重不足,抑制幼树生长而影响生物量积累。【结论】林隙对人工更新苗木的影响长期存在,大林隙有利于土沉香幼树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小林隙及林冠下其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 庞圣江张培杨保国刘士玲邓硕坤冯昌林
- 关键词:林隙土沉香生物量积累
- 单叶省藤的丛栽效应被引量:1
- 2008年
- 以单株种植为对照,通过设置2株、3株和4株共3个水平的丛栽试验对单叶省藤的丛栽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母茎保存率随丛栽株数的增加而降低,且均低于单株种植时的母茎保存率,各丛栽水平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藤丛保存率均达到100%,高于单株种植时的保存率.②丛栽对植株萌蘖数和藤丛平均株数具有显著的影响,植株萌蘖数和藤丛平均株数分别随丛栽株数的增加而呈递减和递增的变化.③丛栽分别对植株母茎长和藤丛总茎长产生明显的负面和正面效应;与单株种植相比,丛栽抑制植株母茎的生长,但有利于增加藤丛总茎长.④丛栽株数对植株的平均直径和节间长也有显著影响,但二者主要在单株种植与3、4株丛栽之间有显著差异.⑤随着丛栽株数的增加,藤条的产量也逐渐递增;与单株种植相比,丛栽可以显著提高藤林的产量;仅2株丛栽与4株丛栽之间的藤条产量有显著差异.⑥进一步的经济分析表明,2株丛栽可获得最高的经济收益,因而在进行丛栽时以2株丛栽为宜.
- 邹文涛尹光天杨锦昌冯昌林李荣生
- 关键词:单叶省藤萌蘖保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