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大鹏

作品数:25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实验动物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肿瘤
  • 9篇切除
  • 7篇脊柱
  • 7篇脊椎
  • 6篇切除术
  • 6篇细胞
  • 6篇颈椎
  • 6篇脊椎肿瘤
  • 5篇手术
  • 5篇外科
  • 4篇胸椎
  • 4篇入路
  • 4篇骶骨
  • 4篇细胞瘤
  • 4篇脊索
  • 4篇脊索瘤
  • 3篇蛋白
  • 3篇蛋白酶
  • 3篇骶骨肿瘤
  • 3篇外科治疗

机构

  • 24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常熟市第一人...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45...

作者

  • 25篇冯大鹏
  • 24篇肖建如
  • 20篇杨兴海
  • 15篇黄权
  • 10篇贾连顺
  • 9篇郑伟
  • 9篇吴志鹏
  • 8篇马俊明
  • 7篇周振华
  • 7篇杨诚
  • 6篇陈华江
  • 6篇袁文
  • 6篇杨墨松
  • 4篇刘铁龙
  • 4篇严望军
  • 3篇黄稳定
  • 3篇谢宁
  • 2篇薛峰
  • 2篇滕红林
  • 2篇林在俊

传媒

  • 7篇脊柱外科杂志
  • 4篇临床骨科杂志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国际骨科学杂...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肿瘤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年份

  • 4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外侧入路全脊椎切除重建术治疗胸椎骨肿瘤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探讨胸椎骨肿瘤后外侧入路全脊椎切除方式、重建技术及其疗效.方法 25例胸椎骨肿瘤患者实施后外侧入路全脊椎切除重建术.经胸椎后外侧入路行单椎节切除22例、双椎节切除3例,均采用Harms钛网植骨/钛网骨水泥联合TSRH/MOSS/CDH M8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重建.结果 随访3个月~6年,23例术后近期疗效较满意,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缓解;21例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瘫痪加重;3例分别于术后1~3年局部复发;术后12和18个月各死亡1例.结论 胸椎后外侧入路全脊椎切除能显著降低胸椎骨肿瘤局部复发率,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手术疗效.钛网植骨/钛网骨水泥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能有效重建脊柱的前后柱稳定,同时具有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优势.
杨兴海肖建如马俊明杨诚冯大鹏刘铁龙陈华江赵必增杨立利袁文贾连顺
关键词:全脊椎切除术胸椎
MMP-13和MMP-14在脊索瘤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MMP-13和MMP-14蛋白在脊索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方法对47例脊索瘤患者的肿瘤和瘤旁正常组织的MMP-13和MMP-14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MMP-13和MMP-14在脊索瘤肿瘤组织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98%和76.59%,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5.26%和21.05%)。MMP-13与MMP-14阳性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MMP-14蛋白在脊索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脊索瘤发生的年龄相关。MMP-13、MMP-14蛋白表达阳性的脊索瘤患者较MMP-13、MMP-14蛋白表达阴性者的无瘤生存期短。结论 MMP-13和MMP-14蛋白表达改变可能与脊索瘤的发生机制有关,也可促进脊索瘤的侵袭性生长。MMP-13、MMP-14蛋白是影响脊索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冯大鹏杨兴海肖建如
关键词:脊柱脊索瘤基质金属蛋白酶13免疫组织化学
脊柱恶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临床研究
2011年
目的:对患有脊柱恶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例患有脊柱恶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临床确诊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例。A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再进行放疗、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平均存活率、平均出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其临床表现。结果:B组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了解患有脊柱恶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保证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为进一步进行有效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临床采用手术加放疗、化疗的方法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虽然患者会出现骨髓移植的放疗、化疗常见并发症,但是可以使患者的存活时间、生存治疗得到更好的保障,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首选方法。
魏海峰冯大鹏滕红林卞建李海俊陈春茂
关键词:脊柱
TSRH-3D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和腰椎骨盆稳定性重建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TSRH-3D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腰椎骨盆重建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经前后联合入路或腰骶椎后路手术治疗61例高位骶骨肿瘤患者。肿瘤切除方式:L5~S1椎节切除4例,L5~S2椎节切除7例,全骶骨切除17例,骶骨部分切除33例。肿瘤切除后应用TSRH-3D系统进行腰椎骨盆重建,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结果术中出血量500~6000(2700±800)ml。手术时间150~380(220±80)min。未出现手术相关的死亡。61例均获随访,时间3~50(18±15)个月,近期疗效均较满意。腰骶部疼痛均减轻或缓解,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出现一侧髂骨螺钉断钉,7例出现排尿困难,4例出现脑脊液漏,2例切口延期愈合,复发7例,因肿瘤复发转移出现全身衰竭死亡3例。结论TSRH-3D腰椎骨盆重建系统安装方便,手术操作容易,创伤小,对脊柱的稳定性破坏小,便于植骨,容易获得植骨融合而达到长期稳定的效果,适合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和腰椎骨盆稳定性重建中应用。
杨墨松肖建如马俊明杨诚杨兴海冯大鹏黄权
关键词:骶骨肿瘤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间盘突出症(TDH)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经后路手术治疗TDH患者24例,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经一侧或两侧关节突和下位横突进入切除突出椎间盘,其中15例采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双侧钉棒系统内固定,9例采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单侧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随访1~8年,23例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例T10~11巨大椎间盘突出者神经功能无改善。1例T8~9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者术后症状加重,经对症治疗后1例神经症状加重者术后2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至D级。按Otanietal方法评价疗效:优16例,良8例,优良率达91.6%。结论 CT或MRI检查对TDH确诊与定位有重要价值。后路经关节突和下位横突(单或双侧)入路切除胸椎间盘可获得满意疗效。
缪志和李铭冯大鹏肖建如
关键词:胸椎间盘突出椎板切除术椎间盘切除术
胸椎椎间盘突出症后外侧入路几种手术方式的选择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后外侧入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1995年1月~2006年5月经后外侧入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27例胸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手术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共27例,男16例,女11例,平均年龄44.2岁。均采用经后外侧入路椎间盘摘除术,其中经肋骨横突入路摘除椎间盘2例,经椎间孔外侧前方入路摘除椎间盘11例,经关节突入路摘除椎间盘14例。结果随访1~10年,25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例T10,11巨大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无改善,1例T8,9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术后症状加重,总体手术优良率达92.6%。结论CT或MRI检查对确诊与定位有重要价值。可根据椎间盘突出的大小、位置等情况选择其入路。经后外侧入路椎间盘摘除术是治疗胸椎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有效、安全的术式。
薛峰陆建民冯大鹏杨兴海肖建如
关键词:胸椎椎间盘移位椎间盘切除术
颈椎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中长期随访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颈椎骨巨细胞瘤(GCT)的临床特点、肿瘤切除方式及预后。方法手术治疗23例颈椎GCT,依据脊柱肿瘤WBB分期,采取椎体次全切除3例,矢状位切除5例,附件切除1例,全脊椎切除14例。脊柱重建方式采取单纯自体髂骨植骨和颈前路钛板、钛网植骨内固定或前后联合内固定加植骨融合。18例患者术后配合局部放疗。结果1例C1-2椎体、附件GCT患者在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术后10d因呼吸、循环系统衰竭死亡。22例获得3年~10年4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后颈部疼痛症状消失,神经根刺激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3个月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平均有1—2个级别的改善。植骨全部融合。内固定融合良好,未见脊椎失稳现象。椎体次全切除组复发3例;矢状位切除复发2例,而全脊椎切除组仅1例于术后4年复发。随访期内死亡4例,均为复发病例,1例行翻修手术后6个月出现肺部转移,13个月时死于肺部感染;另有3例均因肿瘤复发最终导致高位瘫痪、全身器官衰竭死亡。结论颈椎GCT是一种良性侵袭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应在尽可能保留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实施扩大范围的肿瘤切除术。全脊椎切除结合术后辅助放疗能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
马俊明杨诚杨兴海杨墨松冯大鹏黄权黄稳定贾连顺肖建如
关键词:巨细胞瘤颈椎随访研究
上颈段哑铃形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上颈段哑铃形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6例上颈段哑铃形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外科分期、手术入路、切除方法、内固定重建技术及疗效。肿瘤性质包括神经鞘瘤33例,神经纤维瘤9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依据前期设计的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外科分期方法,Ⅰ期8例,Ⅱ期24例,Ⅲ期9例,Ⅳ期3例,Ⅴ期2例。经后外侧入路行肿瘤切除36例,前后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10例。39例采用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重建,3例采用前后联合固定,4例未行内固定。结果 1例术中发生椎动脉损伤,压迫止血。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9例,2例继发颅内感染,经相关处理后痊愈。术后随访6~125个月,2例恶性神经鞘瘤患者于术后8个月、14个月出现局部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后21个月、38个月因肺部转移导致全身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未见复发,随访仍在持续进行中。结论上颈段哑铃形肿瘤的外科治疗具有相当的难度与风险,外科分期系统有助于合理制定手术方案。经后外侧入路或联合前方入路可实现肿瘤切除与重建,应注意相关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以提高疗效。
杨兴海肖建如吴志鹏冯大鹏周振华黄权陈华江刘铁龙严望军袁文贾连顺
关键词:脊椎肿瘤颈椎椎管
兔脊柱VX2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兔脊柱VX2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5只,分为两组。实验组(20只)采用VX2瘤细胞悬液经横突-椎弓根注射法建立兔脊柱VX2移植瘤动物模型,对照组(5只)以生理盐水注射代替VX2瘤细胞悬液进行同样操作。接种后每天观察下肢神经功能变化,接种术后第2周起每周行X线、CT影像学检查肿瘤生长情况。动物出现下肢瘫痪、死亡或接种后6周为观察终点,取出接种椎作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照组5只兔观察期内均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检查未见异常。实验组中1只兔因钻孔破入椎管,退出实验。19只兔成功接种,1只于接种术后9天感染死亡,1只经病理检查证实观察截止时仍无肿瘤生长,其余17只成瘤(89.5%)。观察期内9只出现完全瘫痪,5只不全瘫,其余3只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结论经横突-椎弓根种植法建立兔脊柱VX2移植瘤模型具有成瘤率高、可重复性好的特点。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脊柱转移癌发展、压迫脊髓导致瘫痪的病理过程,有助于脊柱转移癌各种治疗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杨兴海黄权肖建如周振华吴志鹏高智颖冯大鹏贾连顺
关键词:脊柱肿瘤VX2肿瘤动物模型
脊柱活动节段脊索瘤的外科治疗及其预后(附15例报告)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脊柱活动节段脊索瘤外科治疗方式与疗效。[方法]对接受手术治疗的15例脊柱活动节段脊索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肿瘤WBB(Weinstein-Boriani-Biagini)分期,肿瘤主要位于椎体范围内,即4~9扇区内7例,累及椎体且超过一侧4扇区或9扇区4例,同时超过两侧4扇区和9扇区4例;肿瘤侵及A^D层13例,A^C层2例;单椎节骨质破坏9例,2个椎节骨质破坏5例,累及3个椎节1例。手术行椎体或矢状切除10例,全脊椎切除5例。后路重建4例(4例病灶均位于上颈椎),前路重建3例,前后联合重建8例。术中取大块自体骨(髂骨或肋骨)或钛网+植骨块融合9例,钛网+骨水泥填塞支撑6例。术后均辅以瘤灶局部放疗。[结果]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植骨融合率100%。随访14~123个月,平均56.2个月,局部复发7例,死亡4例,未见远处转移病例。[结论]脊柱活动节段脊索瘤临床发病较少,早期症状不典型。应注重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脊柱脊索瘤的主要手段,全脊椎切除能明显降低复发率。术后辅助以肿瘤病灶局部放疗对抑制肿瘤复发或进展有积极作用。
杨墨松马俊明杨诚谢宁杨兴海冯大鹏黄权肖建如袁文贾连顺
关键词:脊索瘤外科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