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赣生
- 作品数:14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 波萝寒害模型及其理论分析
- 1989年
- 本文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根据菠萝寒害机理建立了寒害模型并对该模型作了动力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菠萝寒害状态依赖于寒害期间光合作用、淀粉水解和呼吸作用这三个过程的反应速率系数。当它们满足某一特定条件时,反应中间产物出现振荡行为,寒害趋缓;否则,寒害加剧。这一特点类似于细胞生物膜寒害。最后我们还对菠萝寒害作了数值模拟。
- 龚玉兵侯赣生
- 关键词:寒害淀粉水解动力理论极限环速率系数耗散结构理论
- 大气对流的Hamilton系统的突变理论分析
- 1990年
- 本文就文献[1]所讨论的大气对流现象,用突变理论研究了层结曲线为二次型时的非线性对流模型,给出了突变理论应用于Hamilton系统的一个例子。
- 王建蔡曙光侯赣生
- 关键词:HAMILTON系统
- 一种狩猎者为有限食饵而具自竞争的生态方程及其应用被引量:2
- 1991年
- 赤眼蜂和螟虫之间的生态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狩猎者为有限食饵而具有自竞争的生态系统。根据这种系统的生物学特点,构造出一个生态模式,并对其作了定性分析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模式较之Volterra-Lolka生态模式,在描述天敌治虫规律上,更为切合实践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侯赣生
- 有旋场中几率流体的统计熵及其应用被引量:1
- 1990年
- 首先定义熵动量并对其取旋度,再根据波尔兹曼熵公式,推导出二维平面几率流体涡度熵的时变方程,最后根据地球大气的实际,对熵变方程作出了物理解释,并且提出了一个诊断天气系统变化的方法。
- 侯赣生
- 具有周期变化的热源时大气对流系统的混沌现象被引量:1
- 1991年
- 本文在大气对流运动基本方程组中引进具有周期变化的热源,研究了大气对流系统的强迫对流问题.利用截谱方法导出了控制大气对流运动的低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并对该方程组进行了定性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普朗特数为7的大气可以出现混沌;有周期变化的热源比无周期变化的热源时湍流发生的临界莱雷数要小;混沌是一种非周期现象,它在相空间的轨迹是混乱的.具有周期变化的热源时的混沌对大气湿对流的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王建侯赣生
- 关键词:热源混沌
- 一种嵌入模糊集的天敌治虫的生态方程
- 1990年
- 根据天敌昆虫赤眼蜂与农业害虫如螟虫等之间生存竞争的特点,构造出一个生态方程。又根据赤眼蜂产卵活动与螟虫孵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的温度的最适的数值域,拟定了一个模糊集合,用以确定生态方程中的参数。对生态方程的稳定性分析和数值模似,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 侯赣生
- 关键词:天敌昆虫模糊集
- 基于薛定谔方程的多层薄膜透射率计算方法被引量:1
- 2018年
- 为减少敷膜数量、提高反射效率,提出了一种多层薄膜透射率计算方法.对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解的平面波函数,根据薄膜的边界条件分别求出界面含入射波、透射波振幅的关系式.通过膜层内部的透射波和反射波衔接这两个关系式,得到该薄膜层含透射波振幅的关系式,拓展得到多层薄膜含透射波振幅的关系式.根据能量因子和折射率的关系,按匹配原则选定膜层厚度,将振幅关系式变换成计算多层薄膜透射率的方程式.选用4种光学介质制成膜系,对方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发现了敷膜反射效应的退变临界点.当敷膜层数为8时,膜系反射率值达到99.69%。若采用传统的"λ/4"膜系则敷膜层数为13才能达标,可见所提方法比传统方法的反射效率提高了约38%。
- 侯赣生侯彤万晨星侯晓月
- 关键词:薄膜光学薛定谔方程
- 一种网络通信中信息和数据的加密系统被引量:13
- 2005年
- 采用对信息和数据的具有秘密钥层次加密算法,实现网络通信中信息和数据的保密和安全.
- 侯彤侯红万亚兵盛玉萍侯赣生
- 关键词:密文
- 高层大气臭氧生消光化学反应的非平衡态研究(1)——“纯氧大气”气泡室模式
- 1995年
- 该文采用“纯氧大气”气泡室模式模拟研究得出:每日由于太阳天顶角变化而引起光致离解系数的变化,导致臭氧浓度的日变化;并建立了臭氧浓度扰动方程,臭氧浓度扰动是光化学反应过程中臭氧浓度涨落增衰的结果,而臭氧层的层状精细结构是扩散机制所致.
- 颜森林侯赣生傅传鸿
- 关键词:非平衡态臭氧光化学反应高层大气
- 全文增补中
- 一个雨层云降水过程的动力模型分析及其随机特点被引量:1
- 1990年
- 本文根据雨层云特点,针对云滴增长的相变过程,建立了与雨层云降水过程相适应的反应—动力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到了云滴浓度增长率的表达式和关于云滴总数的概率分布函数。
- 蔡曙光王建侯赣生
- 关键词:降水雨层云动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