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婧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青岛市“双百调研工程”课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农村
  • 2篇学科
  • 2篇学科视角
  • 2篇社会
  • 2篇生计
  • 1篇选择性
  • 1篇学分
  • 1篇研究范式
  • 1篇研究方法
  • 1篇养老
  • 1篇社会工作
  • 1篇社会工作介入
  • 1篇社会学
  • 1篇社会学分析
  • 1篇社会研究
  • 1篇实证调查
  • 1篇事务
  • 1篇事务管理
  • 1篇农村法律
  • 1篇农村法律服务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农学院

作者

  • 11篇侯婧
  • 6篇左停
  • 3篇胡新萍
  • 1篇徐秀丽
  • 1篇李倩
  • 1篇苟天来
  • 1篇张蓉
  • 1篇王立全

传媒

  • 3篇青海民族研究
  • 2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农村经济
  • 1篇前沿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劳动保障世界
  • 1篇农业部管理干...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概念、维度与应用:农民行动的研究范式
2024年
中国农村社会中农民的行动与其生活实践中的功能性需要息息相关,农民行动的多面向研究是理解中国农民和中国社会的重要路径。通过对农民行动基本界定、农民行动研究的多种维度以及农民行动研究的应用等内容的检讨,发现在开展农民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应以特定的场域为背景采取动态研究视角,以历史和文化为维度,强调其本土性等事项,为农民行动研究的进行提供有效参考。
侯婧
关键词:学科视角
现代性冲击下乡土经验的消逝——读张柠《土地的黄昏——乡村经验的微观权力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城市文明已经毋庸置疑地嵌入乡村生活中。乡村所特有的文化在与城市文明碰撞的过程中被扭曲,被覆盖,而失去了自身的本来面目,传统中国的乡村文化正在消亡,而农民的新的价值体系又尚未建立。在已有文化趋于消失,而新的文化又不能承接的情况下,农民这个乡村生活的主体,则在这种文化空缺中表现得惶恐,不知所措。在《土地的黄昏》一书中,作者正是通过自身生活的经验事实,
侯婧
关键词:乡村生活权力分析黄昏
生计过程中的农民行动与自然资源——以河北省两村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农户生计过程中各种行动的选择、形成过程,是农民在特定的社区环境下与当地的自然资源互动的过程。调查发现:首先,农民在使用土地时,除了在土地上产生使其维持其生存的基本资料外,还需要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因为土地是他们长期的生活保证;其次,农民需要某种特定的方式适应某一地理环境下的生态系统过程而达到自身生存的目的;第三,农户的生计过程不是各个生产活动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形成农民从事生产、生活的生产链条;第四,当农民无力改变自然使其为自己的生计服务时,宗教作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而成为农民借助非自然力量改变自己生活的重要部分。
侯婧左停胡新萍
关键词:生计自然资源
村民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集体行动选择——关于河北东村水库和放牧管理的对比分析
2010年
本文立足于东村社区,以水库堵塞前后的矛盾与无序对比放牧所实现的低成本共管模式为例分析村民在集体行动中的不同选择,抽离出村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规律,揭示村民与农村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心理距离如何使同一小集团在不同的公共事务管理中做出不同的选择。
王立全左停侯婧
关键词:农村社区公共事务集体行动
建国以来中国的国家与农民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中国的国家与农民的关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随国家发展的步伐不断调整。从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民和农业对工业的无条件付出,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民的自觉反抗中的建立,再到农业税的彻底取消,国家与农民作为利益博弈的双方不断调整策略。而在当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国家已经无法通过集体主义对农民和农业进行管理,重塑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建立平衡国家与农民利益关系的合理机制已成为必然。
胡新萍赵兴梅苟天来侯婧左停
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离土”背景下农村“留土”老人的养老问题研究——基于河北省张北县的调查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实地调查,本研究发现,在"离土"背景之下,农村"留土"老人的生活较之传统生活呈现出"离土儿女婚嫁致使留土老人负担加重"、"养儿防老到养女防老"和"他养到自养"的变化,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社会基础有所改变,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当下应打破传统,在注重家庭养老功能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养老模式,并发展新的养老模式,在自养和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同社区保障、国家救济相结合,共同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以家庭养老为主导,以社区养老为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之间承接的多种养老模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李倩张蓉侯婧
关键词:老人农村养老
生计过程中的农民行动逻辑被引量:5
2016年
农民群体的大量"离土"迁移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学科的研究热点,然而在乡土社会的具体情境中,农民的生计活动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呢?本研究采用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以农民的生计过程为载体,对农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特征、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试图通过窥视社区中农民的生计社会,说明中国农民生计过程中行动特征和逻辑的重要层面。
侯婧左停
关键词:生计
农村留守家庭的调查研究——以陕西省N县为例
2020年
农村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导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使留守家庭问题引起了学术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对陕西省N县的实地调查,以留守家庭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了解了当地农村留守家庭的现状。与以单个留守群体为研究对象的以往研究不同,本研究从家庭的视角,关注家庭结构中成员互动,为解决留守家庭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孟庆香袁小清杨爽侯婧
关键词:家庭成员
贫困地区农村法律服务及农民权利意识的社会学分析——基于宁夏盐池县的实证调查被引量:1
2014年
法律作为国家的根本和治国的依据而与公民有着直接的关系。农民的生产、生活更因为农民的相对弱势地位而与法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本研究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对目前乡土社会中法律与村规民约的关系、农民对社会公正的诉求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调查认为农民对于法律存在选择性的理解和接受,对于社会公正存在多元化的需求,自我权利意识不强。
侯婧左停
关键词:农村法律服务选择性
农村社会研究中案例研究的路径与视角——以农民组织研究为例
2010年
案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被社会科学各个研究领域广泛使用。但是不同的学科在使用该方法研究特定领域的研究问题时,其逻辑框架和侧重点又各有不同。本文以农民组织为例,论述分析了不同学科在使用案例研究方法时的不同脉络和特征,进而对案例研究主要特征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梳理。
侯婧左停徐秀丽胡新萍
关键词:研究方法学科视角农民组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