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强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篇氮气
  • 1篇压缩机站
  • 1篇制冷
  • 1篇制冷机
  • 1篇市话
  • 1篇自动控制
  • 1篇无线
  • 1篇无线市话
  • 1篇无线市话系统
  • 1篇静态特性
  • 1篇径向
  • 1篇控制系统
  • 1篇工质
  • 1篇氦气
  • 1篇氦制冷
  • 1篇氦制冷机
  • 1篇泵机组
  • 1篇PLC控制
  • 1篇PLC控制系...
  • 1篇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中国科学院等...

作者

  • 5篇余强
  • 3篇周芷伟
  • 2篇庄明
  • 1篇张启勇
  • 1篇胡良兵
  • 1篇陆小飞
  • 1篇朱志刚
  • 1篇付豹
  • 1篇冯汉升

传媒

  • 2篇真空与低温
  • 1篇低温与超导
  • 1篇自动化与仪表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00 W@4.5 K氦制冷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24年
聚变技术综合研究设施(CRAFT)低温系统计划建造4座氦制冷机,200 W@4.5 K氦制冷机作为其中之一将用于为超导材料性能研究平台提供测试条件。通过对工艺流程的分析,明确了200 W@4.5 K氦制冷机液化模式的控制流程。基于CODAC进行了氦制冷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阐述了具体的网络架构和软件设计,以及液化模式下的压缩机自动控制流程和控制回路的设计与实现。运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动控制程序能够有效完成压缩机启动过程中的增载和压力控制。
袁恺周芷伟张启勇余强
关键词:氦制冷机PLC控制系统CODAC自动控制
1.8 K超流氦系统中常温减压泵机组的控制与调试被引量:1
2024年
核聚变领域和高能物理等领域内的大型科学装置的迅猛发展,促进了1.8 K/2 K超流氦系统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作为获取超流氦的常用方法,介绍了1.8 K超流氦系统中常温减压泵机组的工艺流程、结构、设计参数、自动控制流程、远程监控的设计以及启动停机过程的性能测试验证。通过常温减压泵机组的逐步减压控制,快速且稳定地获取了1.8 K超流氦,泵组各实测参数均达到或优于设计参数。
贺圆周芷伟席冠玉杨鹏程余强余强朱志刚
工质与结构对径向气箔轴承静态特性影响分析
2023年
本文以氦气、氮气与空气为工质润滑的径向气箔轴承为研究对象,耦合气膜厚度方程求解定常Reynolds方程,得到了不同工质润滑的动压径向轴承无量纲气膜压力分布图与中截面无量纲气膜厚度分布图,并得到了同一内径下,转速、长径比与偏心率对承载力与摩擦力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介质在相同工况下的径向气箔轴承具有相似的无量纲气膜压力分布,在中截面处,氦气润滑的轴承具有最高的气膜压力,氮气润滑的轴承具有最低的气膜压力。不同润滑介质的气体轴承无量纲气膜厚度分布基本相同,随着周向角度的增加,气膜厚度先减小后增加,氦气润滑的轴承在正压区域的气膜厚度最大,润滑介质为氮气时在正压区域的气膜厚度最小。气体轴承的承载力和摩擦力矩均随着转速的提高而增加。在内径与偏心率相同情况下,长径比越大气体轴承的承载力越大,在内径与长径比相同情况下,偏心率越大气体轴承的承载力和摩擦力矩也更大。
赵梓宇冯汉升冯汉升陈怡丹余强周亚琦余强庄明
关键词:氦气氮气静态特性
EAST低温系统氦压缩机站建模与故障态模拟
2018年
为提升EAST氦低温系统压缩站运行的可靠性及故障态下的自动处理能力,该文利用过程模拟软件Ecosim Pro建立了氦压缩机站模型,设计实验程序模拟了启动、正常停机和单台压缩机紧急故障停机过程,获得了压缩机站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通过分析故障对关键部位压力和流量造成的影响,研究了相应的应急控制策略并设计了故障监测与处理模块。模拟结果表明,所提应急控制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故障处理效果,该动态模拟研究对于实际系统的控制程序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余强余强周芷伟胡良兵庄明
无线市话系统市场分析与推广方案研究
无线市话是基于个人手持电话系统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技术的新一代通信产品,它采用微蜂窝技术,通过微蜂窝基站实现无线覆盖,将用户端(即无线市话手机)以无线方式接入本地电话网和依靠固...
余强
关键词:无线市话系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