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
- 作品数:16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杂合肾脏替代治疗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生命体征及感染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1.探讨杂合肾脏替代治疗(Hybrid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HRRT)能否改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及体温情况;2.探讨杂合肾脏替代治疗能否降低脓毒症合并AKI患者血浆降钙素原、白细胞、血乳酸水平。方法将2015-2017年收治的108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脓毒症除血液净化外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RR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48 h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体温情况及血浆降钙素原、白细胞、血乳酸水平。结果治疗48 h后观察组心率、体温改善虽好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但平均动脉压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48 h后观察组白细胞下降水平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但血乳酸及血浆降钙素原下降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1.杂合肾脏替代治疗有助于稳定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的平均动脉压;2.杂合肾脏替代治疗可以降低脓毒症合并AKI患者血乳酸及血浆降钙素原水平。
- 郝鹏李旭李晓峰梁彦平何清
- 关键词:脓毒症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血浆降钙素原血乳酸
- VAV-ECMO抢救多发伤致严重心肺功能障碍1例报告及经验分享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VAV⁃ECMO抢救多发伤致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可行性及风险控制。方法通过对我院治疗的1例多发伤致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的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学习,评估VAV⁃ECMO治疗多发伤致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可行性及风险。结果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是ECMO治疗的难点,VAV⁃ECMO是抢救多发伤致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新方法。结论VAV⁃ECMO为抢救多发伤致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提供新方法,风险评估是关键。
- 石粉梅麦汉滔郝鹏何清张克林
- 关键词:多发伤
-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10至2017-09收治的10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VVHDF联合HP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48 h的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比较两组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及28 d病死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1、APACHEⅡ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住院天数[(9.39±4.52)d vs(11.33±4.66)d]及总住院天数[(18.24±17.17)d vs(24.63±15.10)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VHDF联合HP治疗可改善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病情,降低促炎因子IL-1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缩短患者ICU住院天数、住院总天数,但并不能降低28天病死率。
- 郝鹏梁彦平李晓峰李旭何清
-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
- S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SICU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35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5.7%,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23.3%,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11.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2.0%和4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50.0%和56.4%;非发酵菌严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保持高度敏感;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具有高抗菌活性。结论 SICU医院感染的耐药问题严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及时掌握病原菌的耐药性变化,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 何清陈燕涛曾丽萍叶华钟贵芳郭瑞莲
- 关键词: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间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 2012年
- 目的探讨间断性肾脏替代治疗(I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科自2008年10月~2011年11月21例SAP患者行间断血液滤过治疗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检测肝肾功能、氧合指数(PO2/FiO2)、电解质、葡萄糖、血常规,并行APACHEⅡ评分。结果 21例SAP患者存活18例,死亡3例;经IRRT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P<0.05),生命体征明显好转;生化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常规综合治疗SAP同时,早期合理应用IRRT可以清除炎症介质,维持内环境稳定,改善脏器功能,提高疗效,为临床治疗SAP提供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 叶华何清曾丽萍钟贵芳郭瑞莲
- 关键词:血液滤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 肠瘘并发腹腔感染的治疗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肠外瘘并发腹腔感染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肠外瘘并发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治愈出院18例(81.3%),死亡3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有效的腹腔冲洗、脓肿引流、抗生素治疗以及积极支持疗法,是治愈肠外瘘并腹腔感染的关键。
- 曾丽萍许炳灿何清唐启彬李文滨王捷
- 关键词:肠外瘘腹腔感染
- 术后脓毒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延迟肠内营养对术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内我院ICU收治腹部手术后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EEN),32例行肠外营养(PN)+延迟肠内营养(DEN)。分析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率、持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治疗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死亡率的差异。结果与DEN组比较,EEN组机械通气率低、CRRT治疗时间及住ICU时间缩短;住院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肠内营养是脓毒症患者重要的营养支持方式,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可部分改善临床预后。
- 曾丽萍何清叶华唐启彬孙健王捷
- 关键词:脓毒症肠内营养ICU
- 肝移植围手术期使用艾沙康唑治疗毛孢子菌感染有效2例并经验分享
- 2024年
- 目的探讨艾沙康唑治疗毛孢子菌病的可行性及分享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对我院2例肝移植围手术期发生肺毛孢子感染病例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学习,总结毛孢子菌病的特点与诊疗要点,以及评估艾沙康唑治疗毛孢子菌病的可行性。结果两例患者因“肝衰竭”行肝移植术,术前通过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更早地发现肺部毛孢子菌感染,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后效果不佳,均选择加用艾沙康唑联合治疗;病例1术后还合并肺部烟曲霉菌感染,使用艾沙康唑时间将近10个月,影像学上的双肺病灶有改善且多次真菌相关病原学结果阴性;病例2艾沙康唑治疗时长为2周,最后治愈出院。截至投稿日期,病例1患者已死亡,病例2患者仍存活。结论艾沙康唑是一种潜在有效治疗毛孢子菌病的药物,可为临床提供多一种选择。
- 麦汉滔张克林郭瑞莲庄苏园何清
- 关键词:毛孢子菌肝衰竭肝移植
- 肝移植术后并发人类疱疹病毒6B脑炎1例附文献分析
- 2024年
- 人类疱疹病毒6(human herpesvirus-6,HHV-6)包含HHV-6A和HHV-6B两种病毒变异体[1]。HHV-6在实体器官移植的受体中感染率高,其中HHV-6B是导致移植术后感染的主要病毒类型,但只有1%的感染者会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2]。HHV-6脑炎更常见于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且预后较差,但发生于肝移植术后患者的报道目前不多,以个案报道为主,对其认识并不十分充分[3]。本文报道1例肝移植术后并发HHV-6B脑炎的病例以及文献回顾与分析,以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与诊治。
- 麦汉滔许磊波郭瑞莲韩宏伟何清
- 关键词:个案报道干细胞移植术实体器官移植病毒类型病毒变异人类疱疹病毒6
- 普通外科ICU严重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析与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外科ICU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58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病原学发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7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6株,占70.79%,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39株,占20.79%,以屎肠球菌为主;真菌13株,占8.4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67.50%和57.25%,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初始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第2、3周之后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上升,真菌则多在第3周后出现。58例中混合病原菌感染占89.66%,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又占30.5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属。结论严重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混合感染的发生率及细菌的耐药率比较高,及早、合理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有利于控制细菌耐药的产生和播散。
- 叶华李莉钟贵芳张克林郭瑞莲程慧华何清
- 关键词:严重腹腔感染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