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珍
- 作品数:66 被引量:494H指数:13
- 供职机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α-常春藤皂苷的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测定α-常春藤皂苷的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app)。方法:采用HPLC测定α-常春藤皂苷在水、有机溶剂及缓冲液中平衡溶解度,在正辛醇-水及缓冲盐溶液中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溶液(45∶55),检测波长203 nm。结果:25℃时,α-常春藤皂苷在水中平衡溶解度0.011 g·L-1,Papp=24.73(logPapp=1.39),在正丁醇和乙醇中平衡溶解度分别为86.10,28.18 g·L-1。结论:α-常春藤皂苷的水溶性较差,改善其口服制剂的溶出度有利于提高体内生物利用度。
- 何明珍梁起栋饶小勇欧阳辉苏丹孙勇兵孟拓冯育林杨世林
- 关键词:平衡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 一种木脂素二聚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木脂素二聚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述化合物的分离制备方法简单,可以获得纯的化合物。实验表明,本发明所述的化合物能显著降低D‑氨基半乳糖致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ALT、AST活...
- 何明珍 冯育林 李志强 杨世林 欧阳辉 李军茂 张皓男 张武岗
- 丹参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采用薄层层析法鉴别丹参提取物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提取物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在TLC色谱中检出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具有较强的专属性鉴别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分别在3.880~38.80μg/mL(r=0.9999)、4.408~44.08μg/mL(r=0.9999)、3.996~39.96μg/mL(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44%(RSD=1.75%)、97.59%(RSD=1.03%)、97.07%(RSD=1.60%)。该法简便、准确,可用于丹参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 王加文洪建华晏永新张小娟何明珍杨世林
- 关键词:丹参提取物隐丹参酮高效液相色谱法
- 基于UFLC-Q-TOF-MS/MS技术及PCA分析的不同产地杏香兔耳风药材差异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该研究建立UFLC-Q-TOF-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法快速、简便、准确鉴别不同产地杏香兔耳风药材差异性的方法。采用超高速液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UFLC-Q-TOF-MS/MS)对江西、云南、江苏和河南地区等产地的杏香兔耳风药材进行检测,质谱采用ESI源的负离子模式,利用Markerview等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PCA和OPLS-DA聚类分析及t检验。结果显示在负离子模式下不同产地的药材主成分得到了良好的区分,聚类结果同时体现了杏香兔耳风药材在地域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共鉴定出40种差异成分。该研究建立的鉴别杏香兔耳风药材产地差异性的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和简便等优势,为杏香兔耳风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 吴蓓彭春燕李军茂何明珍李艳欧阳辉冯育林杨世林
- 关键词:杏香兔耳风化学成分液质联用聚类分析
- DPPH法测定白花檵木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研究白花檵木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对白花檵木乙醇提取物及其经大孔树脂分离所得洗脱物,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扫描分析其化学组成。结果白花檵木乙醇提取物及各极性部位均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其中乙醇提取物的IC50值为(17.54±0.71)μg/ml,10%乙醇洗脱物的IC50值为(11.47±0.91)μg/ml,70%乙醇洗脱物的IC50值为(9.73±0.26)μg/ml。结论白花檵木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经大孔树脂纯化,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
- 邵海华何明珍张武岗欧阳辉冯育林杨世林
- 关键词:DPPH鞣质抗氧化活性
- 酸藤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酸藤子Embelia lae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HP-20大孔吸附树脂、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各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和解析。结果从酸藤子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淫羊藿次苷D2(1)、山柰酚-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2)、反式对羟基桂皮酸(3)、咖啡酸(4)、槲皮素-3-O-α-L-鼠李糖吡喃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5)、4-(β-吡喃葡萄糖基氧基)-苯甲醛(6)、1-O-对羟基肉桂酰单甘油酯(7)、山柰酚-3-O-β-D-(2''-O-β-D-呋喃糖基)-吡喃葡萄糖苷-7-O-α-L-鼠李糖吡喃糖苷(8)、绿原酸(9)、反式咖啡酸(10)、对羟基肉桂酸甲酯(11)、反式-3-O-香豆酰奎宁酸(12)、5-对反式香豆酰奎宁酸甲酯(13)、1-(3',4'-二羟基肉桂酰基)-环戊二烯二醇(14)、槲皮素-3-O-β-D-呋喃芹糖-(1→2)-β-D-吡喃葡萄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15)、槲皮素-3-O-吡喃葡萄糖苷(16)、柽柳黄素3-O-β-D-葡萄糖苷-7-O-α-L-鼠李糖苷(17)、N-(3-((3,4,5-三羟基-6-(羟甲基)四氢-2H-吡喃-2-基)氧基)丙基)肉桂酰胺(18)、D-去氢南天竹啡碱(19)。结论其中化合物18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酸藤子碱苷,化合物1~3、5~8、11~15、17和19首次从酸藤子植物中分离得到。
- 李婉亭李志强曾祥昊余惠敏钟国跃冯育林冯育林
- 杏香兔耳风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研究兔耳风属植物杏香兔耳风Ainsliaea fragran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柱色谱以及HPLC等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杏香兔耳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O-β-D-glucopyranosyl-8α-hydroxy-11α,13-dihydrozaluzanin C(1)、岩白菜素(2)、glucozaluzanin C(3)、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4)、costunolide-15-β-D-glucopyranoside(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7)、芹菜素-6,8-二-C-葡萄糖苷(8)、绿原酸(9)、1,3-O-二咖啡酰奎宁酸(10)、3-O-反式对羟基香豆酰奎宁酸(1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2)、木犀草素(13)、原儿茶酸(14)、5-O-顺式对羟基香豆酰奎宁酸(15)、1-O-咖啡酰奎宁酸(16)、隐绿原酸(17)、5-O-反式对羟基香豆酰奎宁酸(18)、3,5-O-二咖啡酰奎宁酸(19)、2′-O-E-caffeoyl-8α-hydroxy-11α,13-dihydro-3β-O-β-D-glucozaluzaninC(20)。结论化合物2、4~8、11、15~16、18为首次从兔耳风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徐贞权何明珍姚闽王昭君欧阳辉李志峰杨世林李军茂冯育林
- 关键词:杏香兔耳风咖啡酰奎宁酸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快速鉴别木芙蓉叶的化学成分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HPLC-Q-TOF-MS/MS)技术对木芙蓉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UHPLC-Q-TOF-MS/MS,Welc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保留时间、精确分子离子峰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对木芙蓉叶进行成分鉴定。结果初步鉴定了木芙蓉叶中73个化学成分,其中包括42个黄酮类,15个三萜类,11个有机酸类,3个香豆素类,其他类2个。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为进一步阐明木芙蓉叶的药效物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 李军茂何明珍欧阳辉谭婷李艳冯育林杨世林
- 关键词:木芙蓉叶裂解规律化学成分
- 酸藤果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 研究酸藤果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MCI、中压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酸藤果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依据所得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纯化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nantenine(1)、oxonantenine(2)、大黄素甲醚(3)、丁香酸(4)、香草酸(5)、stigmast-4-ene-3,6-dione(6)、(+)-lyoniresinol(7)、7S,8Sthreo-4,7,9,9'-tetra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8)、1,3-dihydroxylprop-yl-(9Z,12Z)-octadeca-9,12-dienate(9)、(22E)-5a,8a-epidioxyergosta-6,22-dien-3b-ol(10)、dihydroxyisoechinulin A(11)、对羟基苯甲酸(12)、豆甾醇(13)、谷甾醇(14)和胡萝卜苷(15)。结论 化合物1、2和5-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杨林军何明珍黄文平谢彦云王琦李艳李志峰冯育林杨世林
- 关键词:大黄素甲醚丁香酸
- HPLC法同时测定二丁颗粒中的单咖啡酰基酒石酸、秦皮乙素和菊苣酸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二丁颗粒(紫花地丁、蒲公英、板蓝根和半边莲)中单咖啡酰基酒石酸、秦皮乙素和菊苣酸的含有量。方法二丁颗粒提取液的分析采用COSMO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36 nm。结果单咖啡酰基酒石酸、秦皮乙素和菊苣酸分别在0.002 0~0.040 6μg(r=0.999 9)、0.030 7~0.613 0μg(r=0.999 9)和0.002 8~0.056 3μg(r=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99.7%、100.4%,RSD分别为1.7%、0.88%、1.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二丁颗粒的质量控制。
- 占远黎田儿黄文平简辉李艳何明珍杨世林张武岗冯育林王永林
- 关键词:秦皮乙素菊苣酸HP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