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延龙

作品数:69 被引量:122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专利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22篇油藏
  • 12篇示踪剂
  • 12篇储层
  • 11篇岩石
  • 11篇稠油
  • 9篇示踪
  • 9篇剖面
  • 9篇裂缝性
  • 8篇低渗
  • 8篇低渗透
  • 8篇产液
  • 8篇产液剖面
  • 7篇平井
  • 7篇物理模拟
  • 7篇沥青质
  • 7篇储层伤害
  • 6篇低渗透油藏
  • 6篇岩石矿物
  • 6篇石矿
  • 6篇离散点

机构

  • 49篇西安石油大学
  • 22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长江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化
  • 1篇陇东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大港油田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 1篇华北油田
  • 1篇延长石油(集...
  • 1篇学研究院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69篇何延龙
  • 35篇景成
  • 19篇蒲春生
  • 17篇黄海
  • 11篇任龙
  • 9篇董巧玲
  • 7篇王鑫
  • 6篇吴飞鹏
  • 6篇任杨
  • 5篇王强
  • 5篇林加恩
  • 5篇张强
  • 4篇佘跃惠
  • 4篇张凡
  • 4篇王成俊
  • 4篇刘洪志
  • 4篇陈庆栋
  • 3篇谢青
  • 3篇董浩
  • 3篇崔淑霞

传媒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油田化学
  • 2篇当代化工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陕西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爆炸与冲击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测井技术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广东化工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石油化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5篇2024
  • 8篇2023
  • 1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产液剖面测试和井间示踪的水平井-直井双向示踪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产液剖面测试和井间示踪的水平井‑直井双向示踪方法,适用于直井注水且水平井生产的联合注采井网,包括如下内容:根据水平井状况和地层水特征等信息,筛选缓释型示踪剂和井间示踪剂;采用与目标水平井配套的缓释型示踪...
景成王强林加恩谷潇雨董珍珍何延龙
文献传递
一种套管射孔水平井产液剖面测试装置、生产测试一体管柱及测试方法
本发明属于套管射孔水平井完井产液剖面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管射孔水平井产液剖面测试装置、生产测试一体管柱及测试方法,该装置的基管中部开设有第一进液孔,保护管套设于基管之上;保护管的两端均布设有堵头和吸油吸水膨胀橡胶...
景成钱品淑石石谷潇雨何延龙任龙
文献传递
纳米颗粒提高采收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纳米材料应用于油气田开发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纳米颗粒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应用,从纳米颗粒分类、提高采收率的机理、辅助提高采收率技术及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用等方面介绍了纳米颗粒的研究进展。提出纳米颗粒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重点应朝着研发耐高温、耐高盐、孔隙中低吸附和低滞留、高回收率的纳米颗粒方向迈进。
何延龙安狮子王吉涛赵靓王一妃
关键词:驱油机理
一种基于数字岩心模型的稠油油藏储层解堵过程模拟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数字岩心模型的稠油油藏储层解堵过程模拟方法,以原始含多种岩石矿物组分的数字岩心模型和储层伤害数字岩心模型为参考,结合不同模拟条件下化学解堵剂对岩石矿物和沥青质解堵效果的室内实验结果(不同类型岩石矿物的转...
何延龙龚迪光王洋袁有金
文献传递
微乳液进样GFAAS法测定食用油中的铬
2017年
建立微乳液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GFAAS)测定食用油中铬的方法,研究微乳液的形成条件以及基体改进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优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升温程序,通过与微波消解处理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按质量分数为15%食用油,6%水相,20%曲拉通X-100和59%正丁醇能配制成稳定的微乳液。不需要添加基体改进剂,仪器最佳检测条件为预灰化温度800℃、灰化温度1 400℃、原子化温度2 300℃。在此条件下,试验相对标准偏差<5%,检出限为0.211 ng/m L,加标回收率在90%到110%之间,并与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的测量结果相近。该方法简单,准确,实用性强,并适用于大量食用油样品的测量。
吴晨曦何延龙汪亦茗竺强强
关键词:食用油微乳液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基于页岩油储层自发渗吸的压裂液体系评价与优选被引量:1
2023年
页岩油压裂焖井过程中,压裂液会与基质中的原油发生渗吸置换现象,可以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储层压裂焖井过程中不同压裂液体系的渗吸效果,将核磁共振、XRD与自发渗吸实验相结合,评价了不同压裂液体系的界面性质、渗吸效率、渗吸平衡时间以及不同孔径下渗吸特征,优选出适合于长7页岩油储层高效开发的最优压裂液体系。研究表明:研究区长7页岩油储层孔径主要分布在2 nm至20μm之间,小孔原油渗吸动用程度最大,贡献率可达13.98%;评价的8种压裂体系中,CNI-A界面张力低、渗吸平衡时间长,可有效增强原油驱动力和原油的变形能力,提高压裂焖井期间油水置换效率,渗吸采收率可达47.46%,最适于研究区长7页岩油储层。优选结果对长7页岩油储层的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王毅黄海唐梅荣何延龙董凤娟陆峰张文通
关键词:页岩油
燃爆冲击作用下岩石初始破坏区形成机制与主控因素被引量:11
2016年
为揭示燃爆冲击作用下井周岩石破坏区的形成机制,并分析影响初始破坏区(破碎区和初始裂隙区)的主控因素,开展了两种岩样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冲击破坏实验,分析了岩石冲击破坏模式及岩石对加载速率的响应,借助基于Von Mise准则建立的岩石冲击破坏的破碎区和初始裂隙区计算模型可知:加载速率低于190GPa/s时,可依据冲击峰值压力引导的应力分布确定破碎区和初始裂隙区作用范围;燃爆压裂在近井地带主要产生破碎区和裂隙区,破碎区直径为井眼直径的1-3倍,初始裂隙区直径为井眼直径的5-7倍;冲击载荷作用下,初始破坏区与加载速率、脆性指数呈正相关,且受脆性指数影响更显著。研究结果可提高对燃爆压裂过程中岩石的破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的认识深度,为燃爆压裂冲击条件设计提供指导。
吴飞鹏刘洪志任杨蒲春生何延龙景成
关键词:加载速率
一种考虑缝端压差的渗吸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属于实验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考虑缝端压差的渗吸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包括:模拟筒、三个进液口、三个排液口、左内筒、围压套、右内筒、加压组件、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第三进液管;三个排液管,设置在模拟筒外部,分别与三个...
黄海何延龙王寅秋安狮子张强白云飞王鑫
巨大芽孢杆菌yc1-9-1及其在裂缝性油藏水驱调控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及油气采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巨大芽孢杆菌yc1‑9‑1及其在裂缝性油藏水驱调控方面的应用。所述巨大芽孢杆菌yc1‑9‑1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776。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在裂缝性油藏水驱调控方面的应...
何延龙黄海安狮子赵靓王成俊王鑫白云飞
长脉冲燃爆压裂复合燃速火药配方优化与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针对常规燃爆压裂火药类型单一、燃速偏快、难以形成峰值压力与持压时间的优势平衡,致使改造规模有限的问题,深入考察成熟火箭推进剂配方,借助密闭爆发器、燃速仪等实验设备,筛选优化了高、低两级燃速火药配方体系。测试了各自燃烧性能、安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高、低燃速火药燃爆加载速率分别为13.38 MPa/ms、2.38 MPa/ms,燃爆时间分别为11.7 ms和51.8 ms,将一定质量两种火药复合串联,利用高燃速火药爆燃轻易制裂地层,随后低燃速火药长时间持续低速燃烧,最大限度增大破裂规模和裂缝长度。经现场应用表明,该复合型火药体系燃爆压裂过程安全可控,能有效改善地层应力状态,降低井底破裂压力,提高单井产量,为燃爆压裂技术在深层、超高压地层的应用提供有利支撑。
任杨吴飞鹏蒲春生何延龙董巧玲黄小梅
关键词:火药配方脉冲压力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