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宁
- 作品数:47 被引量:220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伴鼻息肉慢性鼻及鼻窦炎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的意义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伴鼻息肉的慢性鼻及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CRSwNP患者(CRSwNP组)和40例无变应性疾病及家族史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对照组)进行变应原SPT,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SwNP组及对照组变应原SPT总阳性率分别为81.7%和17.5%(χ2=40.104,P<0.01),其中CRSwNP组吸入变应原阳性率为3.3%,食物变应原和吸入变应原阳性率为70%,食物变应原阳性率为8.3%;常年性变应原和季节性变应原阳性率为76.2%,常年性变应原阳性率为16.7%,季节性变应原阳性率为7.1%。不同分型分期CRSwNP患者间变应原阳性率有显著差异(χ2=11.360,P=0.010),有前期手术史者变应原SPT阳性率高于无前期手术史者(χ2=4.156,P=0.041),变应原SPT阳性率与鼻部变应性症状不相关(χ2=1.718,P=0.633)。结论CRSwNP组变应原SPT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与CRSwNP的病程、病变范围及预后有关,与鼻部变应性症状无相关性。
- 何宁梁建平陈俊周向阳韦海明周祥祯王涛李穗
- 关键词:变应原皮肤试验变态反应和免疫学鼻息肉
- 鼻窦曲霉菌病的内窥镜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曲霉菌病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对 1 3例鼻窦曲霉菌病患者经内窥镜手术治疗 (ES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症状消失 ,无并发症发生 ,窦口开放良好 ,窦腔粘膜上皮化 ,随访 0 5~ 7年 ,症状无复发。结论
- 陈世强梁建平司勇锋陆秋天陈慧何宁
- 关键词:内窥镜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 修正性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被引量:18
- 2007年
-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影响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34例(63.0%),好转14例(25.9%),总有效率88.9%;无效6例(11.1%)。术后出现轻度眶周血肿1例,无术中大出血、脑脊液鼻漏及鼻泪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熟悉鼻腔重要安全标志及掌握熟练的鼻内镜手术操作技巧是提高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关键。
- 刘蓓梁建平陆秋天袁弘何宁唐凤珠
- 关键词:再手术内窥镜检查鼻窦炎鼻息肉
- 鼻息肉组织IGF-1、IGF-1R的表达与临床相关性
- 何宁梁建平陈俊张金桃韦海明周向阳周祥祯王涛唐凤珠
- 该科技成果来源于广西科学技术厅青年基金课题《鼻息肉组织IGF-1、IGF-1R的表达与IgE的相关性研究》(合同编号:桂科青0728040)。鼻息肉发病率高,手术后易复发且发病机制未明,认为与慢性炎症和变态反应有关。IG...
- 关键词:
- 关键词:鼻息肉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窄带成像高清电子鼻咽喉镜对咽喉反流病的诊断治疗价值
- 何宁
- 鼻内镜下鼻腔多形性腺瘤切除术(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08年
- 多形性腺瘤亦称混合瘤,是来源于涎腺的良性肿瘤,我院近来收治1例鼻腔多形性腺瘤。现报告如下:
- 李东云梁建平何宁李穗
- 关键词:鼻内镜鼻腔多形性腺瘤鼻部外科手术
- 复发性多软骨炎的诊断及治疗(附1例报告)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提高对复发性多软骨炎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报道1例37岁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首发症状为双侧耳廓软骨炎,首诊拟诊为右侧突发性聋,治愈出院2个月后,再发双侧耳廓软骨炎并伴心脏、眼等器官受累,确诊为复发性多软骨炎。结论:复发性多软骨炎是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经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氨苯砜治疗或手术可控制症状。
- 王涛陆秋天覃扬达何宁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与IgE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 factor 1,IGF-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IgE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40例伴鼻息肉的慢性鼻及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的鼻息肉组织(CRSwNP组)和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中鼻甲组织(对照组)中IGF-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所有标本的总IgE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GF-1蛋白在CRSwNP组及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5.3%和15.4%,IGF-1 mRNA在两组的表达分别为0.825±0.315和0.358±0.387,CRSwNP组IGF-1蛋白和IGF-1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t=6.318,P<0.01;t=-5.014,P<0.05);CRSwNP组中合并变应性因素与无变应性因素亚组之间的IGF-1 mRNA表达无差异(t=0.856,P>0.05)。总IgE在两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4.65±3.34和3.40±1.27,CRSwNP组总IgE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5.366,P<0.01)。IGF-1 mRNA与总IgE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r=0.319,P<0.05)。结论IGF-1参与CRSwNP的发病机制,局部变应性因素而非系统性变应性因素影响其表达,IGF-1可能通过促进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凋亡以及促进IgE的生成参与局部免疫调控等途径发挥作用。
- 何宁梁建平陈俊周向阳韦海明周祥祯王涛
-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免疫球蛋白E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鼻息肉
- 2008年
- 何宁梁建平
- 关键词:鼻息肉
- 颅内面神经根梳刮术治疗面肌痉挛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面神经根显微术式。方法:采用颅内面神经根梳刮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25例。术中见明显血管压迫且易于分离者行血管移位隔垫,同时对面神经根进行适当梳理、刮剥以减少复发;未发现明显责任血管或遇穿通动脉、面神经根被动脉包绕不易移位隔垫血管者,行面神经根梳刮并剪断一小束神经纤维(1/6~1/5)。结果:术后面肌抽搐消失22例(88%),症状明显减轻2例(8%),无效1例(4%)。无术后感音神经性聋、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5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面瘫。随访2~8年,面瘫均在1~6个月内恢复,面部肌力基本恢复正常。2年内复发2例(8%)。结论:颅内面神经根梳刮术是治疗面肌痉挛有效的综合显微手术,其并发症少、适应证广且操作简便安全,术中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处理可提高疗效、降低手术风险。
- 刘蓓朱习平陆秋天覃扬达袁弘何宁陈慧唐安洲
- 关键词:面肌痉挛面神经疾病微血管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