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波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代谢
  • 1篇地高辛
  • 1篇地高辛标记
  • 1篇地高辛标记探...
  • 1篇豆种
  • 1篇乙酰辅酶A羧...
  • 1篇抑制基因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酸含量
  • 1篇水稻
  • 1篇水稻突变体
  • 1篇探针
  • 1篇突变体
  • 1篇农杆菌
  • 1篇农杆菌介导
  • 1篇种子
  • 1篇种子含油量
  • 1篇种子油
  • 1篇株系
  • 1篇抗性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任波
  • 3篇李毅
  • 1篇郑文明
  • 1篇瞿礼嘉
  • 1篇顾红雅
  • 1篇薛绍白
  • 1篇魏春红
  • 1篇陈章良
  • 1篇程英豪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RDV病毒RNA沉默抑制基因Pns10抑制由GFPi引起的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 line GFP16c)GFP系统基因沉默
<正>对16cxPns10与16c 烟草幼苗第一对真叶,利用农杆菌注射接种 GFPi。接种后28天,16cxPns10烟草顶端新生叶片保持 GFP 荧光,下位叶片 GFP 沉默现象受限于叶脉;相反,16c 烟草顶端新生叶...
任波魏春红周蓬罗碧泉李毅
文献传递
大豆种子脂肪酸合成代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05年
大豆种子油是人类食用油的重要来源,该油用量占全世界食用油的31%。大豆种子油的主要成分是三酰甘油,其中的重要营养是脂肪酸。一般大豆品种的种子含油量约为18% ̄22%,其中的脂肪酸含量与组成分别是11.73%的棕榈酸(16:0)、3.29%的硬脂酸(18:0)、21.81%的油酸(18:1Δ9)、54.16%的亚油酸(18:2Δ9,12)以及8.98%的亚麻酸(18:3Δ9,12,15)。大豆种子脂肪酸合成主要发生在质体中,参与脂肪酸合成的酶主要为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脂肪酸合酶。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大豆脂肪酸生物合成代谢,包括提高种子脂肪酸含量、改善脂肪酸组成,可以满足人类对大豆油日益增长的需求,并可以使大豆油更具有营养价值与特殊的工业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大豆种子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基本途径,对近来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基因工程调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展望。
任波李毅
关键词:合成代谢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酸含量种子含油量大豆种子种子油
地高辛标记探针结合化学发光技术快速灵敏检测植物总RNA中的miRNAs方法
miRNAs是一类非编码RNA基因产物,长度约为22个碱基。miRNAs在植物、动物等各类生物中广泛存在,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内源基因表达,从而参与调控生物的细胞分化与器官发育。miRNAs通常是在转录后水平通过互补配对与目...
任波马迪李毅
文献传递
插入T-DNA片段构建部分水稻突变体株系被引量:11
2004年
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将T-DNA片段高效插入水稻中花11的基因组DNA中。利用二次枝梗种子和未成熟种子的盾片愈伤组织作为转化起始物,探索并优化了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率、再生率和转化率的试验条件,得到近10 000株转化植株。经PCR分析和Southern 杂交证明已将外源基因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当代转基因植株可抗0.2%的除草剂Basta。200余棵T0代转化株系出现白化苗、宽叶、狭叶、黄叶、高秆、矮化并杂草化、不育、白化穗、皱穗和抽穗延迟等突变表型,结实率普遍较低。对3个转基因水稻突变株的子代进行bar基因分析发现,bar基因在子代中呈现3∶1的分离规律。试验中发现了转基因子代的突变征状的分离与bar基因的分离相一致现象。对具有突变征状的转基因水稻植株进行T-DNA 边序分析发现这些突变很可能与T-DNA插入有关。
程英豪郑文明瞿礼嘉顾红雅任波薛绍白陈章良
关键词:水稻突变体T-DNA标签农杆菌介导除草剂抗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