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于浩龙

于浩龙

作品数:16 被引量:22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广西林业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亚热带
  • 5篇人工林
  • 5篇南亚热带
  • 4篇树种
  • 3篇幼龄林
  • 3篇土壤
  • 3篇物种
  • 3篇物种多样性
  • 3篇米老排
  • 3篇木霉
  • 3篇红椎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人工纯林
  • 2篇人工幼龄林
  • 2篇物量
  • 2篇林地
  • 2篇米老排人工林
  • 2篇木霉菌
  • 2篇格木

机构

  • 12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广西大学

作者

  • 15篇于浩龙
  • 8篇卢立华
  • 5篇刘世荣
  • 5篇明安刚
  • 3篇蔡道雄
  • 3篇史作民
  • 3篇洪丕征
  • 2篇王卫霞
  • 2篇罗达
  • 2篇韦继光
  • 2篇王晖
  • 2篇秦武明
  • 2篇贾宏炎
  • 2篇郝建
  • 2篇赵樟
  • 1篇谌红辉
  • 1篇陆毅
  • 1篇李运兴
  • 1篇赵总
  • 1篇温恒辉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广西农业生物...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南亚热带几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被引量:90
2013年
以我国南亚热带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碳氮储量及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体内碳的分布与器官年龄的关系不明显,而氮的分布与年龄的关系则较为密切,表现为幼嫩器官中的氮含量大于老化器官,而老化器官的C/N比值大于幼嫩器官。格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内各组分的氮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人工林生态系统,并且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在土壤表层具有明显的富集作用。格木、红椎和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分别为236.22、267.84、200.57 t/hm2,氮储量分别为17.91、12.38、10.59 t/hm2。乔木层碳储量分别占42.57%、36.31%和40.28%,0—100 cm土壤碳储量分别占55.77%、62.52%和57.83%;氮储量则是土壤占绝对优势,分别为92.00%、93.72%和95.53%。说明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主要分布在土壤中,且红椎人工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
王卫霞史作民罗达刘世荣卢立华明安刚于浩龙
关键词:人工林碳储量南亚热带
珍贵热带树种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
刘志龙杨锦昌贾宏炎卢立华郭文福谌红辉李运兴曾冀郝建于浩龙赵总马跃陈健全
课题来源与背景:项目来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CAFYBB2011005-8。起止日期: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经费:31万元。立项背景:该研究着眼于中国现代林业建设新时期对林木种...
关键词:
关键词:苗木培育施肥造林技术
广西大明山森林旅游资源评价及环境容量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从广西大明山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及大明山本身的承受能力出发,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面积容量法、卡口法、游道法测定了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容量和旅游环境容量,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误差修正,得出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年生态环境容量为100万人/年,年旅游环境容量为74.5万人次/年;并对其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提出大明山生态旅游区的年接待游客合理容量不宜超过65万人次。
苏小兰陆道调于浩龙秦武明
关键词:森林旅游资源评价环境容量
广西相思树病害的调查与防治被引量:6
2007年
对广西6种外来相思(马占相思、直干相思、纹荚相思、厚荚相思、杂交相思和黑木相思)的病害进行调查,发现主要病害有4种,次要病害3种。并提出防治方法。相思炭疽病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在马占相思、直干相思、纹荚相思、厚荚相思和杂交相思的叶状柄上只产生病原菌的无性阶段,而在厚荚相思叶状柄上可同时出现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相思白粉病病原为白粉菌(Oidiumsp.),为害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和杂交相思的叶状柄和嫩枝。其中杂交相思白粉病发生普遍而严重,发病期多在3~5月;黑木相思叶状柄尖枯病病原为异色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马占相思心腐病,主要发生在树干基部。造成木材的大量损失,病原尚未得到确定。
刘运华韦继光秦武明潘秀湖熊英于浩龙
关键词:相思树病害
正常和环割条件下不同形态氮素添加对红椎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采用盆栽试验和韧皮部环割方法研究了碳水化合物供应、氮素形态及其交互作用对红椎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无机氮源采用硝酸铵(A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有机氮源采用尿素(Urea)、精氨酸(Arg)和甘氨酸(Gly),氮素施用量均为10g N/m^2,处理时间为10 d。研究结果表明,环割、氮素形态及其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了红椎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单一环割处理显著降低了红椎幼苗叶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相对叶绿素含量和CO2利用效率(CUE),但显著提高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其叶片Pn降低主要是由气孔限制和叶绿素含量降低所导致的。正常条件下,所有氮素形态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红椎幼苗叶片的Pn、Gs、Ci和Tr,但显著升高了叶片Ls和WUE,其叶片Pn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供氮过高引起的叶片气孔限制。正常条件下,除Arg处理外,其他氮素形态均显著升高了红椎幼苗叶片的CUE,其中以Gly处理的促进作用最大。环割条件下,3种有机态氮素的添加均显著缓解了单一环割处理对红椎幼苗叶片Pn的抑制作用,尤其以精氨酸最为明显,供应精氨酸的叶片Pn值从单一环割处理的强烈抑制中恢复到了对照水平,而无机态氮的供应均未显著改变这种抑制。结果表明短期碳水化合物供应的阻断会显著抑制红椎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适量供应精氨酸、甘氨酸和尿素等有机态氮会有效缓解这种抑制作用,其中以精氨酸的作用最为明显。
洪丕征刘世荣王晖于浩龙
关键词:红椎氮素形态光合特性
南亚热带格木、马尾松幼龄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被引量:42
2015年
研究比较了南亚热带6年生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龄人工纯林及马尾松与格木混交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依次为马尾松-格木混交林(137.75 t/hm2)>格木纯林(134.07 t/hm2)>马尾松纯林(131.10 t/hm2),总氮储量则为格木纯林(10.19 t/hm2)>马尾松-格木混交林(8.68 t/hm2)>马尾松纯林(7.01 t/hm2)。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库空间分布基本一致,绝大部分储存于0—100 cm土壤层,平均占生态系统总储量的81.49%和96.91%,其次为乔木层(分别占17.52%和2.69%),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所占比例最小。林地土壤碳主要集中于表土层,其中0—30 cm土层平均碳储量为52.52 t/hm2,占土壤总碳储量(0—100 cm)的47.99%,土壤氮的分布则无明显规律。相比于纯林,与固氮树种混交的营林方式表现出更大的碳储存能力。3种幼龄人工林生态系统较低的地上与地下部分碳氮分配比,表明其仍具有较强的碳氮固持潜力。
罗达史作民王卫霞刘世荣卢立华明安刚于浩龙
关键词:幼龄林固氮树种人工林经营南亚热带
模拟氮沉降对红椎人工幼龄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和磷脂脂肪酸法(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研究了我国南亚热带地区新造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人工幼龄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群落结构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施氮量分别为0 kg/(hm2·年)(对照)、50 kg/(hm2·年)(低氮)、100 kg/(hm2·年)(中氮)和150 kg/(hm2·年)(高氮),所施氮素为NH4NO3,试验周期为17个月。结果表明,中氮和高氮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氮素的有效性,但显著降低了土壤p H。所有氮处理均未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但中氮和高氮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碳氮比,并且显著升高了土壤可浸提有机碳含量。中氮和高氮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但显著升高了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再者,中氮和高氮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总PLFAs量、细菌PLFAs量和真菌PLFAs量。3个施氮水平均显著降低了革兰氏阴性菌PLFAs的相对丰度,均显著升高了放线菌PLFAs的相对丰度,但仅高氮处理显著降低了革兰氏阳性菌PLFAs的相对丰度。此外,中、高氮处理均显著升高了真菌细菌PLFAs量比。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模拟氮沉降水平均显著影响了红椎人工幼龄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氮沉降下红椎人工幼龄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MBN和p H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氮沉降显著影响了红椎人工幼龄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进而对土壤健康和肥力产生消极影响。
洪丕征刘世荣于浩龙郝建
关键词:人工幼龄林模拟氮沉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南亚热带
广西林区木霉菌多样性调查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对广西林区6种林分类型的林地木霉菌多样性进行调查,采用形态学方法进行分类鉴定,共分离鉴定出木霉菌11种。研究表明,混交林中木霉菌的分离率最高,松树林木霉菌分离率最低;海拔高度对木霉菌的丰富度影响不大。在所分离的木霉菌中,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出现频率高,是广西林区木霉菌资源的优势种类。
于浩龙赵樟刘云卢立华
关键词:林分类型木霉菌物种多样性
广西北部林区木霉菌资源初探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明确广西北部林区木霉菌资源的种类及分布特征,2007~2008年从桂林、河池、柳州、百色4市8县主要林区采集不同海拔、不同林分、不同土层深度土壤进行木霉菌分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从广西北部林区土壤中共分离出121株木霉,经形态学分类研究,鉴定出11个种,另有2株为不确定种;广西北部林区木霉菌资源丰富,尤以有机质含量丰富、潮湿的森林表层、中层土壤木霉分布几率较高;哈茨木霉、拟康氏木霉和深绿木霉出现频率较高,是广西北部林区木霉资源的优势种类。
于浩龙韦继光苏小兰
关键词:林地木霉菌物种多样性
南亚热带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被引量:14
2014年
通过收获法和建立的单木相对生长方程研究了南亚热带5种树种人工林乔、灌、草不同组分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相似,林龄和经营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有较大差异,表现为米老排林(404.95 t·hm-2)>火力楠林(376.61 t·hm-2)>马尾松林(239.94 t·hm-2)>红椎林(231.01 t·hm-2)>铁力木林(181.06 t·hm-2)。林分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以乔木层为主,占总生物量的87.71%97.86%;其次为地表凋落物层,占1.96%10.90%;灌木层和草本层最低,仅占0.02%1.09%。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格局总体呈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根或枝所占比例次之,再其次是干皮,叶生物量最低。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凋落物层生物量在不同林分间的差异均较大,其中,灌木层生物量以红椎林和马尾松林较高,火力楠林和米老排林较低,铁力木林最低;草本层和地表凋落物层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即马尾松林最高,红椎林其次,米老排林、火力楠林和铁力木林较低。
郑路蔡道雄卢立华明安刚于浩龙李忠国
关键词:南亚热带人工林生物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