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丘阳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气候
  • 1篇演替
  • 1篇演替阶段
  • 1篇生产力
  • 1篇树高
  • 1篇松林
  • 1篇气候响应
  • 1篇温度
  • 1篇径向
  • 1篇径向生长
  • 1篇净初级生产力
  • 1篇阔叶
  • 1篇阔叶红松
  • 1篇阔叶红松林
  • 1篇降水
  • 1篇红松林
  • 1篇不同演替阶段
  • 1篇产力
  • 1篇初级生产力

机构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2篇丘阳
  • 2篇郭静
  • 2篇张雪
  • 2篇高露双
  • 1篇马志远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长白山红松不同树高处径向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被引量:10
2015年
利用长白山红松不同树高(0.3、1.3、4、10、15、20、25 m)处的径向生长资料,分析各树高处径向生长特征,建立红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以期完善红松种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红松不同树高处年径向生长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在1980年前后,20 m处径向生长量出现异常增加外,其他各高度径向生长均出现下降趋势,红松基部和顶端(0.3、1.3m和20 m)处径向生长年际变化更明显。随着树高增加,各处年径向生长率有所降低,0.3m处生长速率最大,且与10 m和15m处径向生长差异显著(P<0.05)。(2)不同树高处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10 m树高是红松径向生长对温度和降水响应差异的分界线。10 m以下红松径向生长主要受到生长季温度的负作用,尤其是4 m处,与当年生长季初期(4月和5月)温度显著负相关(P<0.05)。0.3 m和1.3 m处径向生长分别与上年9月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P<0.05),当年6月平均和最高温度显著负相关(P<0.05)。随着树高上升,降水对径向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而温度对径向生长的作用也发生改变。10 m(含)以上则受到温度和降水的共同作用。10 m处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响应最敏感,受到当年生长季高温的抑制作用,还与上年和当年生长季末(9月)降水显著正相关(P<0.05)。15 m处径向生长与上年9月最低温度和降水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当年5月月平均温度显著负相关(P<0.05)。20 m处径向生长与当年3月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温度,当年7月月平均温度以及当年5月降水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当年1月降水显著负相关(P<0.05)。
张雪高露双丘阳郭静
关键词:径向生长温度降水
气候变化对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红松种群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本文以长白山地区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次生杨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红松林)内红松种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树轮学与相对生长式相结合,获取红松种群净初级生产力(NPP)连年生长(1921—2006年)数据以及相对增长率的年际变化数据,建立红松种群NPP与年际和季节性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不同气候时期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内红松种群NPP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不同演替阶段红松种群NPP与气候因子响应关系存在差异.随着温度上升,次生杨桦林红松种群NPP与上年生长季和当年生长季低温由显著负相关关系转变为显著正相关关系;次生针阔混交林红松种群NPP由与当年春季最低温度的正相关关系转变为与上年和当年生长季温度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气候因素对次生针阔混交林红松种群NPP影响的滞后效应增强;原始红松林红松种群NPP与温度的相关性减弱,与上年生长季降水量的正相关关系增强.研究区气候变化表现为低温和平均温度显著上升,而最高温度和降水没有明显变化.气候变化有利于提高演替初级阶段次生杨桦林和演替中级阶段次生针阔混交林内红松种群生产力,尤其是次生针阔混交林,而对演替顶极阶段红松种群NPP影响不明显.
丘阳高露双张雪郭静马志远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演替阶段气候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