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雪梅

作品数:46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语言文字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21篇凯特
  • 21篇凯特·肖邦
  • 9篇《觉醒》
  • 6篇觉醒
  • 5篇女性
  • 5篇女性主义
  • 4篇伦理
  • 4篇美国女作家
  • 3篇叙事
  • 3篇英文
  • 3篇女性觉醒
  • 3篇罗斯福新政
  • 3篇教育
  • 3篇家庭
  • 3篇家庭教育
  • 3篇访谈
  • 3篇访谈录
  • 3篇妇女发展
  • 2篇短篇
  • 2篇短篇小说

机构

  • 29篇江苏大学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东南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江苏大学京江...
  • 1篇江苏省江都中...

作者

  • 37篇万雪梅
  • 2篇林健
  • 1篇李超
  • 1篇吴庆宏
  • 1篇刘良翠
  • 1篇陈桐
  • 1篇刘哲
  • 1篇秦圣洁
  • 1篇汤雯

传媒

  • 5篇海外英语
  • 2篇四川外语学院...
  • 2篇当代外国文学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英语广场(学...
  • 2篇外国语文
  • 2篇外国语文研究
  • 1篇江苏高教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中学历史教学...
  • 1篇历史教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疯狂英语(教...
  • 1篇重庆电子工程...
  • 1篇科技视界
  • 1篇英美文学研究...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 3篇200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法抑制的欲望:消费主义视角下的《一双长筒丝袜》
2024年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1851—1904)的短篇小说《一双长筒丝袜》作为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其开放性的结局为不同理论的阐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同于较为流行的女性主义视角,文章从消费主义的角度对文本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女主人公萨默斯太太沉溺于过度消费带来的虚幻快乐中,试图通过连续的消费找回婚前作为中产阶级富家小姐时的生活状态,最终无可避免地陷入消费主义的泥沼,无疑将使自己与家庭的生活雪上加霜。考虑到当前社会存在的消费主义与物质崇拜倾向,重新思考《一双长筒丝袜》的当代意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过嘉裕万雪梅
关键词:凯特·肖邦消费主义物质欲望
和谐运用背诵与多媒体网络教学法初探
2008年
刘良翠万雪梅林健
关键词:网络教学法背诵英语听说视频教学
论界面研究视角下的英美文学教学被引量:2
2015年
作为英语专业主干课程的英美文学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而界面研究的视角可为解决此问题提供启示。首先,英美文学教学中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培养;其次,从三个主要的方面说明原因,并以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其人其作为例说明如何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落实孝道的培养,最后,此研究旨在为英美文学教学走出困境、回归其本位,从而为培养国际化精英人才、促进东西方文化文明的和谐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万雪梅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孝道凯特·肖邦归化
凯特·肖邦短篇小说《克里奥尔黑奴》中的饥饿书写分析
2024年
在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克里奥尔黑奴》中,情节发展刻画了前黑奴希科和穷白人阿格蕾伊面临的饥饿困境,希科无私地将来之不易的食物送给阿格蕾伊,表现出其利他主义的一面。而在情节发展背后,还存在一个隐性进程,以饥饿困境为支撑点,它凸显出对黑奴屈从主人的刻板印象,展示出肖邦种族观念中保守性的一面。情节发展和隐性进程既互为补充又互为颠覆,邀请读者做出复杂反应,对于全面理解作品内涵和作家思想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李倩万雪梅
关键词:凯特·肖邦短篇小说
凯特·肖邦短篇小说《美国南部的德雷斯顿女士》中的老年书写探析
2024年
美国作家凯特·肖邦是19世纪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但是她对衰老也有着细腻独特的见解。在《美国南部的德雷斯顿女士》这篇短篇小说中,黑人奴隶帕·杰夫以其积攒了一辈子的好声誉来保护一个白人小女孩脆弱的自尊,其中所体现出的肖邦的积极老年观念值得探讨。该文以隐含作者理论为主要依据,深入剖析帕·杰夫这一老年形象,探究作者的积极老年观以及其背后的形成机制,对启示当下如何积极面对老年阶段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潘依倩万雪梅
关键词:凯特·肖邦隐含作者
《一小时的故事》中的婚姻观探析
2024年
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中,凯特·肖邦并未真正聚焦于对男权压制的抗争,她对马拉德夫人所追求的自由并不完全持赞赏态度。对作品进行分析可知,肖邦通过反讽、转换观察视角、转换叙事方式等手法,展现了马拉德夫人在婚姻中对个人绝对自由的追求及代价,对婚姻和自由进行了深度思考和审视。作品折射出的婚姻观、自由观对于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
李超万雪梅
关键词: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婚姻观
生死二元对立的诗意超越——论凯特·肖邦的《觉醒》被引量:9
2007年
一般说来,凯特.肖邦的《觉醒》只是一部美国女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笔者认为《觉醒》还是一部哲学与美学意义上的成功小说。书中,爱德娜的性与爱的分离、最后裸身投进大海与庄子的“心与形的分裂”、海德格尔的“先行到死中去”,以及老庄、梭罗的自然观等东西方的哲思相互交融,诗意地解构了生死二元对立,将人带进了永恒的一元世界。
万雪梅
关键词:凯特·肖邦觉醒生死
美在爱和死——凯特·肖邦作品研究
本论文的研究努力挖掘和发现在百年前凯特·肖邦就已经用自己的创作和生命去探究得到的成果。凯特·肖邦本人身心和谐,精通艺术、酷爱音乐,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短暂一生虽一次次痛失包括父母丈夫在内的数位亲人,30出头便一个人带着6...
万雪梅
关键词:美国文学凯特·肖邦艺术风格
叙事“视角”新探被引量:4
2010年
在西方叙事学大框架下,对"视角"的划分,不论是英国罗杰·福勒的"外视角"和"内视角",还是法国茨维坦·托多罗夫的"外视点"和"内视点",都与以中国近千年前北宋画家郭熙的"三远"为主的"四远"有异曲同工之处,而且后者更具有视觉文化的效果。笔者以为,不管是西方的叙事"视角",还是东方中国的"四远",都存在着人的"眼睛之视"与"心灵之视"的问题。"眼睛之视"会受当时当地等条件的限制,但"心灵之视"却可以穿越时空、跨越国界彼此相近相通;心灵之视的没有偏向将使得我们关注到更多应该被关注的文本、文论、画论等;也使"建构一种更具‘世界文学’意味的"叙事视角并使其担当起文学范畴内应负的职责更加成为可能。
万雪梅
关键词:叙事视角视觉文化
欲望的挣扎——解读《一位正派女人受到的诱惑》被引量:3
2009年
滋润女人身心最佳的源头是爱情。作者深刻解读了女性心智和身体各方面的潜能与需要,匠心独运。当丈夫大学时的朋友到自己的庄园做客时,女主人公内心泛起了涟漪,从而感受到女主角心中爱的萌动与退缩、诱惑与抑制、情感与道德的复杂心理活动过程。
林健万雪梅
关键词:凯特·肖邦欲望诱惑挣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