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寿康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小麦F_1单体标记性状的研究被引量:3
- 1991年
- 单体分析是小麦基因定位的最常用方法。迄今已命名的300多个小麦基因,多数是采用单体分析方法进行基因定位的。在单体的后代中大约有3/4的单体株和1/4的二体株,通常需镜检根尖或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将单体株与二体株区分开。镜检鉴定需仪器设备及熟练的技术,而且工作量大。所以自单体分析方法问世以来,国内外学者均希望能找出一些明显的表型性状,作为单体株的标记性状,以取代繁重的镜检鉴定工作,但迄今为止进展甚微。
- 贾继增丁寿康李月华张京张辉齐秀改
- 关键词:小麦F1代标记性状
- 小麦新品系宛原50-2矮秆基因的染色体定位被引量:19
- 1994年
- 宛原50—2是一个株高比常用矮源矮,农艺性状较好的新品系.通过21个单体系F_1、F_2的株高和F_2的赤霉酸反应及测交分析,发现该品系携带有4对或4对以上的矮秆基因.其中Rht lS位于染色体4B上;Rht8和Rht9分别位于染色体2D和7B上;一对可能通过诱变产生的对赤霉酸不敏感的矮秆基因,暂命名为Rht(Wan),位于染色体4D上.
- 贾继增丁寿康李月华张辉齐秀改
- 关键词:小麦矮秆基因基因定位
- 从F[*v2*]代千粒重60克以上单株的分离比率评价不同地区小麦大粒种质
- 向育种者提供有效的大粒种质资源,几年来该文作者对收集到的来自不同地区的大粒种质,进行了遗传评价,该文就从它们杂交F[*v2*]代,出现千粒重在60克以上单株的分离比率与双粒重的关系及大粒基因的表达和环境关系的一些问题进行...
- 李月华丁寿康齐秀改
- 关键词:小麦粒重杂交后代
- 春小麦圆柱的矮秆基因定位被引量:2
- 1989年
- 春小麦“圆柱”是一个矮秆、多粒、高蛋白、高赖氨酸种质资源。本研究应用单体分析方法,对其矮秆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圆柱的矮秆基因分别位于其2B、4B和5D染色体上,表现为完全隐性遗传。对比研究发现,圆柱2B和4B染色体上的矮秆基因与迄今已经定位和尚未定位的小麦矮秆基因不同,为新的矮秆基因。故此,圆柱可能是一个新的矮源。
- 张京丁寿康贾继增李月华齐秀改姚玉环
- 关键词:小麦春小麦基因定位
- 小麦剪药去雄套袋杂交技术被引量:6
- 1992年
- 小麦剪药去雄套袋杂交技术与常规杂交法相比,简化了杂交程序,提高了工效5—7倍。结实正常,假杂种少。通过套牛皮纸袋克服了杂交种子瘪小的缺点,提高了杂交种子质量。该技术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是小麦杂交的一个实用高效的新方法。
- 李月华丁寿康贾继增张辉
- 关键词:小麦杂交
- 我国小麦的大粒资源及大粒源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
- 1990年
- 本文在总结十余年小麦大粒种质资源工作的基础上,展示了我国小麦大粒种质的状况,提出目前我国小麦大粒种质的标准。根据小麦大粒种质的分布分析了粒重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及不同生态区相互引种的规律和利用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对珍、稀大粒种质的系谱分析为和用不同大粒源选育丰产新品种提供了信息。
- 李月华丁寿康贾继增
- 关键词:小麦
- 小麦遗传资源的性状鉴定及其源的研究
- 1989年
- 本文介绍了目前世界小麦遗传资源长期保存的简况,其中全世界保存遗传上有差异的小麦样本超过10万份,我国有3.5万余份。描述了小麦遗传资源有关农艺、抗性与品质性状鉴定的发展与现状。对目前不同类别性状的鉴定方法作了评价。阐述了研究性状遗传源(控制性状基因)的重要性。介绍了矮源、抗锈源等等的研究情况,并对当前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评价。
- 丁寿康
- 关键词:小麦遗传资源性状
- 小麦大粒与多粒结合的可能性及其途径的研究
- 用6个千粒重50克以上的大粒种质资源和9个穗粒数50多粒到110多粒的多粒种质资源,及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54个杂交组合的F[*v1*]代资料,对小麦千粒重和穗粒数等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遗传力、显性度,亲子相关、...
- 丁寿康张京
- 关键词:小麦粒重遗传力品种间杂交植株性状
- 小麦种质资源的现状与发展
- 丁寿康
- 关键词:小麦品种资源种质资源
- 我国小麦大粒种质的研究被引量:6
- 1993年
- 本文概述了我国小麦大粒种质分级标准、生态区划、基因表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源的归类、遗传特点等方面研究进展。介绍了一批大粒与矮秆,早熟性状相结合的种质。
- 李月华丁寿康贾继增张辉
- 关键词:小麦千粒重矮秆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