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凯阳

作品数:111 被引量:288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2篇细胞
  • 26篇干细胞
  • 26篇干细胞移植
  • 25篇造血
  • 25篇白血
  • 25篇白血病
  • 24篇造血干
  • 24篇造血干细胞
  • 24篇造血干细胞移...
  • 24篇脐血
  • 24篇淋巴
  • 21篇非血缘
  • 20篇非血缘脐血
  • 16篇血液
  • 16篇淋巴瘤
  • 15篇血液病
  • 13篇细胞淋巴瘤
  • 13篇恶性
  • 13篇恶性血液病
  • 12篇脐血移植

机构

  • 47篇安徽省立医院
  • 40篇安徽医科大学...
  • 19篇苏州大学
  • 15篇安徽医科大学
  • 8篇安徽省肿瘤医...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作者

  • 111篇丁凯阳
  • 48篇耿良权
  • 46篇孙自敏
  • 43篇王兴兵
  • 38篇刘会兰
  • 36篇朱薇波
  • 30篇童娟
  • 29篇汤宝林
  • 29篇刘欣
  • 16篇郑昌成
  • 16篇阮长耿
  • 15篇白霞
  • 13篇周晨阳
  • 13篇王祖贻
  • 11篇杨会志
  • 11篇皖湘
  • 10篇姚雯
  • 9篇董宁征
  • 9篇蔡晓燕
  • 9篇韩永胜

传媒

  • 15篇中华血液学杂...
  • 9篇安徽省第十二...
  • 8篇中国实验血液...
  • 5篇白血病.淋巴...
  • 5篇临床与实验病...
  • 4篇血栓与止血学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安徽医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临床内科杂志
  • 3篇2005年华...
  • 3篇第10届全国...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国际输血及血...
  • 2篇第四届中国医...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医药研究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21篇2012
  • 16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3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7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血缘双份脐血移植植入规律及植入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非血缘双份脐血移植(DUCBT)的植入规律及植入动力学。方法选择接受DUCBT的血液病患者29例,采用复合扩增荧光标记短串联重复序列结合聚合酶链反应(STR—PCR)方法对供受者16个特异性等位基因进行定量分析,了解造血细胞嵌合体动态变化,判断植入情况,研究DUCBT植入规律。同时,通过对两份脐血复苏后有核细胞总数(TNC)、CD^34+细胞数、CD^3细胞数和NK细胞数、冷冻前集落形成单位(CFU)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进行分析,研究植入份脐血的植入动力学和植入份脐血的特点。结果29例患者中,23例获得植入,其中22例为单份脐血的优势植入,1例为两份脐血的均势植入。22例单份脐血优势植入者中,20例移植后14d、另2例移植后21dSTR—PCR检测呈100%单份脐血嵌合体;6例未获得植入的患者,移植后14dSTR-PCR显示2例呈双份脐血嵌合体,4例呈双份脐血或单份脐血与受者混合嵌合体,移植后21d外周血和移植后30d骨髓均呈100%受者嵌合体。DUCBT后7dSTR—PCR检测结果与是否植入不一致(kappa=0.112,P=0.198),14、21d外周血和30d骨髓标本均一致(kappa=0.811,P=0.001;kappa=0.900,P=0.001;kappa=0.900,P=0.001)。DUCBT获得植入患者植入份与非植入份脐血相比,复苏后TNC、复苏后CD^34+细胞数、冷冻前CFU、冷冻前CFU—GM、复苏后CD^3+细胞数、复苏后NK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83、0.455、0.615、0.534、0.114、0.463)。结论采用STR.PCR技术检测供受者16个特异性等位基因的定量分析方法确定DUCBT后的植入状态是敏感和特异的,DUCBT后14d可作为确定脐血是否植入的时间。DUCBT中优势植入份脐血的特点仍不清楚,需进一步研究。
王翠翠孙自敏刘会兰耿良权王兴兵丁凯阳汤宝林童娟王祖贻
关键词:脐血干细胞移植
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进展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进展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14例进展期CML患者接受UCBT治疗,全部为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环孢素A联合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13例造血顺利恢复。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的中位时间为22.8d(14~32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37-8d(27~52d)。10例(78.6%)发生急性GVHD,其中Ⅱ~Ⅳ度6例(46.2%),生存时间〉100d的11例患者中7例(63.6%)发生慢性GVHD。2例复发。14例患者中9例生存,5年总生存率为643%,5年无病生存率为57.1%。结论非血缘UCBT是进展期CML的有效治疗手段。
张玲莉刘会兰耿良权王兴兵丁凯阳汤宝林童娟孙自敏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
非血缘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成人和儿童疗效比较--单中心研究
本文就单中心非血缘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和儿童恶性血液病安全性和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疗法对于两个群体的治疗都是安全有效的,是高危难治恶性血液病儿童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于成人患者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孙自敏周晨阳童娟宋阎迪汤宝林刘洪军李春朱薇波吴竞生王祖贻刘会兰耿良权王兴兵丁凯阳昊云刘欣杨会志韩永胜
广谱β-内酰胺酶在恶性血液病感染中的临床研究
2003年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对策;方法:收集我院血液科2000年1月~2002年12月ESBLs(+)菌株引起的感染46例;随机抽取45例ESBLs(-)菌感染者作为对照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产生ESBLs主要为G-杆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最为常见;住院时间长,中性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下降和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时间超过7天者为ESBLs菌株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ESBLs(+)组中以败血症和肺部感染为最主要的感染形式;所有的ESBLs菌对亚胺培南敏感,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制剂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结论:ESBLs菌的产生有其高危因素,诊断明确后及时选用敏感抗生素,可以改善预后。
郑昌成耿良权丁凯阳吴竞生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性感染
挽救性二次移植在非血缘脐血植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非血缘脐血植入失败挽救性移植的时机及疗效.方法:2000年4月至2011年12月,共行脐血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135例,我院单中心非血缘脐血植入失败14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始终未达到0.5×109/L,...
耿良权孙自敏刘会兰王兴兵丁凯阳童娟汤宝林
关键词:临床疗效移植物抗宿主病
一种新的FⅩⅢ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FⅩⅢ缺陷症
2007年
目的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ⅫⅠ(FⅫⅠ)缺陷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 FⅫⅠA基因[F(13)A]进行分析,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尿素溶解法定性检测 FⅫⅠ活性,抽提外周血基因组 DNA,PCR 扩增 FⅫⅠA基因的1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 产物纯化后直接基因测序,并对家系成员F(13)基因相应的突变序列进行检测。结果先证者 FⅫⅠ定性试验阳性。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F(13)A存在纯合缺失,外显子10自127067位起缺失33个核苷酸(127067del33,GI:AF418272),导致阅读框内缺失11个氨基酸(406Met-416Ala),产生了由7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截短型 FⅫⅠA蛋白。其父母 FⅫⅠ定性试验为阴性,均显示为该序列的杂合缺失突变。结论先证者为遗传性 FⅫⅠ缺陷症患者,由 F(13)A 外显子10缺失突变所致。该突变为国际首次报道。
焦卫云吴竞生丁秋兰王学锋徐修才丁凯阳刘欣
关键词:遗传性基因突变家系
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血缘脐血与血缘相关移植的比较——单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估并比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清髓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7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中17例行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患者中位年龄25(14~37)岁、中位体质量55(31~84)kg、男性占82%,UCBT组中高危难治患者共15例(88%),HLA不全相合移植占94%。20例行同胞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sPB/BMT)患者中位年龄23.5(14~48)岁、中位体质量61(44~83)kg、男性占55%,其中高危难治患者共12(60%)例,HLA不全相合移植占10%。结果 UCBT组中位随访时间9(1.3~58)个月,88%的患者使用以放疗为主的清髓性预处理方案,输入脐血有核细胞数(TNC)为3.55(1.85~6.7)×107/kg,CD34+细胞为2.77(0.935~5.24)×105/kg;sPB/BMT组中位随访时间10.75(2~60)个月,86%的患儿使用以放疗为主的清髓性预处理方案,输入TNC为5.17(3.37~8.23)×108/kg,CD34+细胞为3.66(2.12~7.04)×106/kg。UCBT组17例中植入16例,其中髓外复发1例,骨髓复发1例。共8例(50%)出现aGVHD,其中Ⅱ~ⅣaGVHD共2例(12.5%),2年累计总生存(OS)为(68±12.2)%;sPB/BMT组20例患儿全部植入,髓外复发2例,骨髓复发3例。共8例(40%)出现aGVHD,其中Ⅱ~ⅣaGVHD为5/20(25%),2年累计总生存(OS)为(46.9±12.7)%。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方法,UCBT后aGVHD发生率高但程度轻。UCBT后原发病复发率低于sPB/BMT组,且长期生存高于sPB/BMT组,UCBT应用于具有预后不良因素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安全有效。
曹琳琳孙自敏刘会兰耿良权王兴兵丁凯阳童娟
关键词:非血缘脐血移植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单份非血缘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成人和儿童疗效比较-单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单中心单份非血缘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治疗成人和儿童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0年4月~2012年5月1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我院接受单份UCBT,成人组(51例)儿童组(64例)对两组进...
周晨阳朱薇波孙自敏刘会兰耿良权王兴兵丁凯阳童娟汤宝林姚雯刘欣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童脐血移植
文献传递
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地塞米松±利妥昔单抗挽救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临床观察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地塞米松加减利妥昔单抗(Gemox+Dxm±R)挽救性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近期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正规标准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的NHL患者,采用Gemox+Dxm±R(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奥沙利泊1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地塞米松20 mg/d,第1~5天;±利妥昔单抗375 mg/m2,第0天),21~28 d为一个周期,每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每1个周期化疗后评价毒副反应。结果 25例患者均接受2~4个疗程化疗,每例都可接受评价疗效。16例获得缓解(64%),其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3例。9例患者在初诊时使用过利妥昔单抗,6例患者在复发难治后首次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该挽救化疗方案,3例患者在二线挽救性方案化疗获得缓解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的化疗。化疗后主要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乏力、末梢神经病变。中位随访13个月(1~36个月),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60%,36%。结论 Gemox+Dxm±R组成的二线挽救性方案对复发难治性NHL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小,患者都能耐受。该研究方案对复发难治性NHL治疗在临床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安全、有效的,值得进一步多中心大宗病例的临床研究。
吴国林汪晓虹宋浩徐强胡茂贵曹琳琳范丹丹周晨阳王翠翠童娟刘欣王志华耿良权丁凯阳
关键词:复发难治病
EBER、PTEN和VEGF在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组织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PTEN和VEGF三者表达间的关系,并分析三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21例AITL组织中EBV编码的小RNA(EBER)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两步法检测21例AITL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PTEN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表达间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结果:21例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中EBER表达阳性率为61.9%;PTEN和VEGF在AITL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EBER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P<0.05)。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中,男性患者和进展期组EBE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和78.6%,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和非进展期组患者(P<0.05);在伴随B症状和进展期组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3%和21.4%,明显低于无B症状和非进展期组患者(P<0.05)。生存分析显示,PTEN表达与患者总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EBV感染和PTEN低表达可能预示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恶化进展。EBV是否通过下调PTEN表达参与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尚不清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王芳张瑰红丁凯阳刘宁翁海燕
关键词:T细胞淋巴瘤免疫母细胞PTENVEGF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