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长东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稻
  • 2篇总产
  • 1篇单产
  • 1篇油菜
  • 1篇千粒重
  • 1篇粒重
  • 1篇江汉平原
  • 1篇干旱
  • 1篇高温
  • 1篇高温干旱
  • 1篇ORYZAS...

机构

  • 3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3篇田小海
  • 3篇龙毅
  • 3篇龚长东
  • 2篇李晶晶
  • 1篇姚仪敏
  • 1篇吴晨阳
  • 1篇杨辉
  • 1篇谭少武
  • 1篇黄永平
  • 1篇冯艳林

传媒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近20年湖北省水稻产量变动及其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1990~2009年湖北省水稻产量变动及其原因,以期找到水稻持续稳产高产的技术途径。[方法]采用湖北省农业基本统计资料,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和生产农情分析资料等,对湖北省1990~2009年的水稻及其不同季节类型的总产、单产、播种面积等变动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概括性分析。[结果]湖北近20年水稻总产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各年份波动起伏较大,近期总体回归平稳。水稻单产整体上有所上升,但增长幅度较小,其中中稻呈上升趋势而早、晚稻平稳下降;不同年际间单产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以早稻波动最大,中稻部分年份波动大但总体较稳定,晚稻波动较小。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总播种面积逐渐减少的条件下,双季稻面积逐渐减少而中稻面积逐渐上升,近年渐趋于稳定。总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的减少;而单产的变化与波动则主要受制于气候、技术水平和社会因素;种植面积的总体变化主要受作物的比较经济效益、国家政策和耕地流失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季节类型水稻面积的变动可能与栽培风险、劳力和国家政策相关。[结论]稳定种植面积是确保湖北水稻总产稳定的首要措施,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培育高产、多抗品种和研究抗灾栽培技术是减少产量年际间波动的重要途径。
龙毅李晶晶龚长东田小海
关键词:水稻总产单产
2011年江汉平原高温干旱天气对油菜千粒重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2011年3~5月间江汉平原遭遇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采用大范围多点田间取样和气候条件比对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天气对江汉平原油菜(Brassica napus L.)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的日平均气温与前50年同期日平均气温相比提高3.8℃,4月上旬至5月上旬降雨量平均降低16.2 mm,4月中旬至5月上旬空气相对湿度平均降低5.7个百分点。在此条件下,江汉平原油菜千粒重普遍降低,降低田块数占被调查田块数的62%左右,水田和旱田千粒重分别降低0.527 g和0.390 g。千粒重降低的原因主要与油菜灌浆结实期间的气温异常升高有关,而与土壤水分关系不密切,但不能排除空气湿度明显降低的负面影响。
姚仪敏吴晨阳黄永平龙毅冯艳林龚长东谭少武杨辉田小海
关键词:千粒重高温干旱江汉平原
近20年湖北省水稻总产波动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作物的产量受各种自然和社会因子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波动特征。采用剩余法对湖北省1990~2009年间水稻(Oryza sativa L.)总产波动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实现湖北省水稻生产的平稳增长找到可靠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湖北省水稻总产最近20年间大体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1990~1997年为水稻总产稳定增加阶段,1997~2003年为水稻总产持续快速下滑阶段,2003~2009年为水稻总产稳步恢复阶段。20年间湖北省水稻总产波动总体上属于古典型波动,波动周期短、频率快、波幅较大,但最近有逐步进入较长周期的趋势。自然灾害特别是涝渍灾害是湖北省水稻总产频繁波动且波动幅度较大的主要因素,而政策是引导波动趋势的重要原因。加强水稻灾害研究和应对性设施建设是减少水稻产量波动的首要措施。
李晶晶田小海龚长东龙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