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乙肝
  • 3篇乙肝病毒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肝病
  • 3篇肝炎
  • 3篇病毒
  • 2篇胆酸
  • 2篇乙肝病毒携带
  • 2篇乙肝病毒携带...
  • 2篇易激综合征
  • 2篇综合征
  • 2篇微生态
  • 2篇携带者
  • 2篇疗效
  • 2篇干扰素
  • 2篇便秘
  • 2篇便秘型
  • 2篇便秘型肠易激...
  • 2篇病毒携带者

机构

  • 8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深圳市红十字...

作者

  • 10篇龙泽荣
  • 3篇秦德英
  • 2篇徐小平
  • 2篇王怀宁
  • 2篇武新红
  • 2篇腾国召
  • 2篇池晓霞
  • 2篇王霞
  • 1篇倪小毅
  • 1篇甘花
  • 1篇吕静
  • 1篇王建平
  • 1篇王建平
  • 1篇张代惠
  • 1篇涂楚云
  • 1篇郭海建
  • 1篇陈锋
  • 1篇于存海
  • 1篇于洋
  • 1篇苏健

传媒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国针灸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肠道微生态学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了解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与健康人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研究组42例,对照组38例,取当日首次定量大便作活性菌培养,检测两组相同菌种进行比较。结果研究实验数据显示,研究组肠杆菌和梭杆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类杆菌和双歧杆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健康人群对照组以双歧杆菌、类杆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梭杆菌极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可能与梭状芽胞杆菌类致病菌增高,双歧杆菌类有益菌的降低有密切关系。
龙泽荣王建平王怀宁武新红池晓霞徐小平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2003年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36例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对照组 30例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4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3.4 %。两组疗效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2 3.4 % ,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 2 .7%。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 ,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龙泽荣刘立昌王霞倪小毅秦德英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辨证分型
抗病毒药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索泛昔洛韦加贺普丁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 ,对于血清 HBe Ag、HBV- DNA的转换情况。方法 将 5 2例 CHB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 (A组 ) 30例 ,口服泛昔洛韦 0 .5 g,1天 3次 ,加贺普丁 0 .1g,1天 1次 ,疗程均为 6个月 ;单一治疗组 (B组 ) 2 2例 ,单服贺普丁 0 .1,1天 1次 ,疗程 6个月。结果 疗程结束后复查 ,发现 A组的 HBe Ag转换明显高于 B组 (P<0 .0 5 ) ,两组 HBV- DNA转换无明显差异 (P>0 .0 5 )。 6个月后随访复查 ,两组 HBe Ag无明显变化。但 HBV- DNA B组反转明显高于 A组 (P<0 .0 5 )。结论 联合治疗可以提高 HBe Ag的血清转换及 HBV- DNA阴转较稳定不易反转。有持久清除
龙泽荣
关键词:泛昔洛韦贺普丁抗病毒药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干扰素α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YMDD产生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的发生率。方法1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用拉米夫定、干扰素α治疗26周,后单用拉米夫定26周;对照组52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52周;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HBeAg/AntiHBeHBVDNA及YMDD变异。结果112例患者治疗52周后,HBeAg/AntiHBe转换率治疗组为46.7%、对照组为23.1%,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性(P<0.05);YMDD变异发生率治疗组为3.3%、对照组为17.3%,两组对照差异有明显性(P<0.05);HBVDNA总转阴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7.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明显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干扰素α联合治疗对HBeAg/AntiHBe转换率及HBVDNA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并对于延迟及减少YMDD变异相关性耐药有一定的作用。
龙泽荣邓联民郭海建王霞秦德英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拉米夫定干扰素Α药物疗法
地榆升白片治疗干扰素所致白细胞减少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地榆升白片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引起部分患者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用地榆升白片治疗;对照组27例用维生素B4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白细胞升高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25/30)与70·37%(1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值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地榆升白片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
龙泽荣甘花武新红涂楚云
关键词:地榆升白片白细胞减少
针刺加微生态制剂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被引量:37
2006年
目的:寻找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最佳方案。方法:将95例IBS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用针刺加微生态制剂治疗;B组35例,口服润肠通便药和微生态制剂治疗;C组30例,单用针刺治疗。结果:A、B、C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7·2%、66·7%,经统计学处理,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与治疗前比较,3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P<0·05),大肠埃希菌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针刺加微生态制剂治疗便秘型IBS确有较好效果,不失为治疗本病的较佳疗法。
龙泽荣于存海于洋王怀宁池晓霞
关键词:针药并用
临床常见肠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2003年
目的 为合理运用抗生素 ,进行肠球菌对各种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方法 采用Vitek - 32系统和GPI鉴定卡 (法国生物梅里艾公司 )鉴定。结果 肠球菌对四环素、高浓度庆大霉素和高浓度链霉素的耐药性最为严重 ,耐药率分别为 79.31%、5 5 .75 %和 4 4.83% ;而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氨苄青霉素最为敏感。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屎肠球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因此 ,临床标本分离的肠球菌不仅应该要鉴定菌种 ,而且要尽早进行药敏试验 ,以合理地选择抗生素治疗 。
苏健龙泽荣徐小平廖映玲张代惠阮伟英
关键词:肠球菌耐药性
锌剂在消化性溃疡中愈合作用的临床观察
2002年
目的 :为探讨锌剂在消化性溃疡 (Pu)的愈合作用 ,用依安欣治疗PU ,观察溃疡的愈合率、瘢痕 (S2 )的形成率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方法 :研究组 70例 ,用依安欣 0 .3 g ,tid ,法膜替丁 2 0mg ,tid ,克拉霉素 0 .2 5 ,bid ,均为口服。对照组 3 6例 ,法膜替丁 2 0mg ,bid ,吉胃乐凝胶 2 0 g ,tid ,克拉霉素 0 .2 5 ,bid。疗程十二指肠溃疡 (DU ) ,均为四周 ,胃溃疡 (GU)六周 ,克拉霉素两组均为两周后停用 ,疗程结束后一周复查胃镜。结果DU治疗四周后的S2 形成率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69.7% (2 3 /3 3 )和 2 7.8% (5 /2 1) ,GU治疗六周后S2 形成率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70 % (2 1/3 0 )和 3 0 .8% (4 /13 ) ,两组分别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DU和GU的愈合率及临床疗效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结果显示研究组的S2 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锌剂用于消化性溃疡治疗有明显促进胃粘膜愈合作用 ,同时配合抑酸剂更能提高溃疡愈合的质量。
龙泽荣吕静腾国召陈锋
关键词:锌剂消化性溃疡愈合作用疗效
甘胆酸与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用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意义
2001年
目的 :通过联合检测血清甘胆酸 (C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浓度了解乙肝病毒慢性无症状携带者 (AsC)不同时期的肝功情况 ,便于指导治疗的。方法 :CG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ALT用速率法 ,将 16 5例患者分为三组 ,携带乙肝病毒(HBV) 5~ 10年为研究组 70例 ,携带HBV <5年为对照组 6 0例 ,轻度慢性肝炎组 35例。三组测定的CG和ALT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CG浓度比较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两组ALT浓度无变化。而肝炎组双项肝功浓度均增高 ,CG更高于研究组 (P <0 .0 0 1) ,这说明研究组的早期肝损害与慢性肝炎的实质损害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结论 :经实验证明测定CG出现早、恢复晚、灵敏度高 ,对了解AsC的肝功情况比ALT更有实用价值。有利于临床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防止肝脏细胞过早受损。
龙泽荣腾国召秦德英
关键词:甘胆酸ALT乙肝病毒携带者放射免疫分析法
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甘氨胆酸的变化
1998年
血清甘氨胆酸是一项比谷丙转氨酶灵敏度高,出现早,恢复慢的肝功指标,对肝实质损害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70例带乙肝病毒5y以上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空腹血清甘氨胆酸的测定,并与带乙肝病毒者5年以下的患者和正常人为对照,结果表明,5y以上的乙肝病毒携带组的血清甘氨胆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而正常人与5y以下的乙肝病毒携带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认为带乙肝病毒时间长的患者可能会引起肝损害。
龙泽荣王建平
关键词:血清甘氨胆酸乙型肝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