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雄
- 作品数:54 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柳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并多器官衰竭1例被引量:1
- 2003年
- 黄锦雄黄振宇覃凌
- 关键词:急性脂肪肝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衰竭
- 假性血小板减少症3例被引量:1
- 2009年
- 黄锦雄朱晓雯刘琴叶红秦思雪
- 关键词: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 全血细胞减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8例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分析28例初发时全血细胞减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P—AML)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28例初发时P—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缓解率,同时与同期30例高白细胞急性髓细胞白血病(H—AML)患者对比。结果P—AML完全缓解(CR)率75.0%,H—AML完全缓解率47.8%。结论P—AML患者经标准的联合化疗或诱导分化+联合化疗治疗后,可获得较高CR率。
- 沈永奇黄锦雄叶红韦夙
- 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高白细胞
- suPAR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初治MM患者共41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疗程后采集空腹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suPAR,比较治疗前后suPAR的变化,并探讨suPAR与患者年龄、血红蛋白(Hb)、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MM治疗前suPAR水平为(23.31±5.25)ng/mL,治疗后有效组为(16.40±7.76)ng/mL,治疗后无效组为(25.43±4.37)ng/mL,不同疗效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使用华法林者suPAR为(24.47±4.15)ng/mL,未使用华法林者为(27.07±7.31)ng/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治疗前,以性别:男与女、年龄:≥60岁与<60岁、Hb:≥100g/L与<100g/L、清蛋白:≥30g/L与<30g/L、Cr≥177μmol/L与<177μmol/L、LDH≥245U/L与<245U/L分组,各组间比较suPA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蛋白分型:IgG、IgA、轻链型及未分泌型的组间比较以及ISS临床分期Ⅰ、Ⅱ、Ⅲ期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PAR作为评定疗效的有效指标有待研究,华法林对其无影响。
- 黄艳平黄锦雄韦夙韦敏杨飞燕刘琴王健琨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疗效
-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1例
- 2022年
-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归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MDS/MPN是一组髓系疾病,兼具骨髓发育异常和骨髓增殖的特点。CMML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具有高度异质性,目前的治疗手段包括去基化治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由克隆性B细胞-浆细胞过度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所致,常见于浆细胞病及B细胞淋巴瘤。CMML伴发MGUS的病例国内外罕见,现就其报道并进行文献复习。
- 李天寿王健琨刘琴黄锦雄
- 关键词: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地西他滨沙利度胺
- 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Von willebrand因子变化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 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GMP-140)、Von willebrand因子(VWF)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早期DN提供有价值的检测指标。方法选择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UAER)情况分为无并发症组(30例)、正常白蛋白尿(DMa)组(20例)、微量白蛋白尿(DMb)组(20例)和临床蛋白尿(DMc)组(20例)。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VWF、TM、GMP-140。结果①糖尿病各组血浆VWF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Mb组与DM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除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外,TM、GMP-140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①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②TM、GMP-140是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与UAER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
- 余洪立黄锦雄韦秀英覃绍鹏
-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肾病WILLEBRAND因子血栓调节蛋白
- 白介素-27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27(IL-27)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对照组(健康体检者)40例,初治MM患者41例,采用ELISA法检测对照组及初治MM组治疗前后血清IL-27水平,并分析治疗前患者不同年龄、分型、血红蛋白、血肌酐、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及D-S分期的血清IL-27水平。结果:血清IL-27水平在对照组为(18.32±6.70)ng/L,MM治疗前为(11.23±2.55)ng/L,治疗后有效组为(17.68±4.81)ng/L,治疗后无效组为(11.80±5.60)ng/L,治疗有效组较治疗前血清IL-27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无效组较治疗前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前血清IL-27水平在血红蛋白≥100g/L与<100g/L、LDH≥245U/L与<245U/L、β2-MG≥5.5mg/L与<5.5m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年龄≥60岁与<60岁,血肌酐≥177μmol/L与<177μmol/L,D-S分期Ⅰ、Ⅱ、Ⅲ期及分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M患者血清IL-27水平下调,并与血红蛋白、LDH、β2-MG有关,提示其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
- 黄艳平黄锦雄韦夙韦敏杨飞燕刘琴王健琨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LDHΒ2-MG
- 血浆AT-Ⅲ、PC、TAT变化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浆AT-Ⅲ、PC、TAT变化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早期诊断DN提供检测指标。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DM)病人分为:无并发症组、正常白蛋白尿组(DM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DMb组)和临床蛋白尿组(DMc组)。测定其AT-Ⅲ、PC、TAT的水平。结果:①无并发症组TAT、PC升高,AT-Ⅲ活性降低,并随UAE增加而加重。②TAT、AT-Ⅲ水平在DMa、DMb、DMc组与无并发症组间,呈显著性差异(P<0.01),且DMc组TAT水平依次高于DMb组、DMa组(P<0.01);AT-Ⅲ水平DMc组依次低于DMb组、DMa组(P<0.01)。③PC、TAT与病程呈正相关。结论:①DN早期即存在凝血活性亢进,并随DN的发展而逐渐加重。②TAT、AT-Ⅲ可作为早期诊断DN的指标。
- 余洪立黄锦雄韦秀英
-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蛋白C活性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 全血细胞减少83例病因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分析临床常见的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降低诊断此类疾病的误诊率。方法对83例初诊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62例,占74.6%;非造血系统疾病21例,占25.4%。结论造血系统疾病是全血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但非造血系统疾病也应予以充分重视。
- 沈永奇黄锦雄叶红韦夙
- 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分析造血系统疾病非造血系统疾病
- 多发性骨髓瘤5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误诊情况及治疗方法。结果 57例MM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0岁,50~60岁者患病率占40.3%。误诊14例(24.6%)。常见首发症状为骨痛(56.1%),其次为贫血(49.1%)。分型以IgG型为主(49.1%)。X线示骨骼异常改变占64.9%。38例接受化疗6个疗程,总有效率达63.2%(24/38)。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多变,误诊率高,主要的治疗方法仍是联合化疗。
- 韦夙黄锦雄叶红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痛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