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岸荣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支架
  • 1篇心病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白细胞介...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再狭窄
  • 1篇造影
  • 1篇支架成形术
  • 1篇支架内再狭窄
  • 1篇细胞
  • 1篇颅内
  • 1篇颅内动脉
  • 1篇颅内动脉狭窄

机构

  • 3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3篇黄岸荣
  • 2篇谢培益
  • 2篇陈少源
  • 1篇温清
  • 1篇方叶青
  • 1篇徐素玲
  • 1篇颜杰浩
  • 1篇苏又苏
  • 1篇方红城
  • 1篇古治梅
  • 1篇陈维
  • 1篇陈菲
  • 1篇艾文
  • 1篇宋伟健
  • 1篇胡深

传媒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临床相关性因素评估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22例25支颅内大动脉段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大脑中动脉(MCA)15支,椎动脉(VA)5支,基底动脉(BA)3支和颈内动脉(ICA)2支。21支血管(MCA14支,BA2支,VA3支和ICA2支)为症状性重度狭窄、1支(BA)为无症状性重度狭窄;3支血管(MCA1支和VA2支)为症状性中度狭窄。比较评价支架成形术相关性效/损比、总体预后等方面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技术成功率96%(24/25),手术死亡率0%,未发生再灌注损伤,9例随访者(6~27个月)无再狭窄;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相关性并发症。结论对于具有治疗适应证的颅内动脉狭窄实施支架成形术是有效和安全的,但远期预后还有待于进一步评估。
胡深宋伟健颜杰浩温清陈维黄岸荣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并发症影响因素
血清白细胞介素-37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测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的变化,探讨IL-37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13例PCI患者术前、术后外周静脉血清IL-37和Rho激酶2(ROCK2)水平,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12例和无再狭窄组101例;另选1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1)PCI患者术前血清IL-37低于对照组,ROCK2高于对照组(P<0.05)。(2)IL-37和ROCK2在术前,术后1 d、1周、2周等时点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PCI患者术后4周时血清IL-37再狭窄组低于无再狭窄组,ROCK2再狭窄组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4)4周时PCI患者血清IL-37高于术前,ROCK2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根据ROC曲线PCI术后4周IL-37<103μg/L为支架内再狭窄的高危患者,敏感度为0.750,特异度为0.713。结论 IL-37可望作为冠心病患者的循环标记物,持续IL-37水平的下降可能是早期识别支架内再狭窄的指标;IL-37影响支架内再狭窄可能部分是通过ROCK通路参与。
陈少源古治梅方红城艾文黄岸荣陈菲黄于朗谢培益
关键词:支架内再狭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RHO激酶
双源CT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通过双源CT对冠脉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探讨DSCT对冠脉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 55例同期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的患者,分析比较DS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 (1)DSCT冠状动脉造影按病例计算,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7.7%、72.6%、93.5%、88.9%和92.7%;按病变血管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4.9%、95.8%、92.5%、97.1%、95.5%;按可评价节段计算,检测节段病变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8.2%、96.9%、90.5%、96.1%、94.7%。(2)DSCT造影与选择性冠脉造影比较对冠心病的诊断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诊断各支血管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度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方面,DSCTA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CAG。
陈少源苏又苏谢培益徐素玲方叶青黄岸荣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