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梅
- 作品数:50 被引量:266H指数:9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策略被引量:31
- 2020年
-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海岸带高强度开发区域,面临着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的压力,开展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是绿色湾区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分析大湾区海岸带基底、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的策略,从以下5个方面构筑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的体系:一是从陆海污染统筹治理来恢复海域生物生存环境;二是从自然岸线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与规范化建设、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来加强海岸带生态的保护;三是通过岸线生态修复、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修复、受损海岛生态修复来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四是从海堤生态化改造与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海岸带综合防护工程建设来促进生态减灾协同增效;五是打造智慧海岸带管理服务平台来保障海洋命运共同体健康发展。本研究提出大湾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策略,期望为大湾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 王金华黄华梅黄华梅郑淑娴贾后磊陈绵润郑淑娴庄铎
- 关键词:海岸带生态系统
- 基于PSR模型的广西北部湾海域生态风险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
- 2023年
- 为探明广西北部湾海域的生态风险状况,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本文选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15项评价指标,构建了广西北部湾海域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综合指数法计算研究海域近10年间的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2010—2019年间,广西北部湾海域生态风险均处于预警状态,但较为乐观的是海域生态风险呈现稳步降低的趋势。针对风险评估结果,本文从科学严控围填海、防控陆源污染、防控外来物种、合理控制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扩大保护区面积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建议,为降低广西北部湾海域生态风险和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吴霓孙庆杨黄华梅黄铀佳潘静云闵婷婷章柳立陈绵润
- 关键词:生态风险PSR模型
- 一种应用于海洋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影像处理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海洋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影像处理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待开发海洋区域的N1张第一卫星遥感影像,提取任一第一卫星遥感影像,将任一第一卫星遥感影像输入预训练模型,生成第二卫星遥感...
- 高杨陈启东黄华梅苏文王建娜陈蕾莫悠涂植凤王琰
-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保护空缺分析——以广东和广西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被称为三大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在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营养物质循环以及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以蓝碳生态系统分布广泛的广东和广西作为研究区,研究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红线的容斥关系,进而进行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空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洋生态红线外的推荐优先保护区域。该文基于2019年卫星遥感影像、2020年和2021年现场调查和无人机遥感数据,获知广东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4481.39 hm^(2)(红树林11928.87 hm^(2),盐沼1258.00 hm^(2),海草床1294.52 hm^(2)),广西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1751.30 hm^(2)(红树林10171.70 hm^(2),盐沼1450.36 hm^(2),海草床129.24 hm^(2))。结果显示,广东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面积的62.13%、广西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面积的59.88%分布在海洋生态红线内。广东红树林、海草床的分布面积和受保护比例均大于广西,盐沼的分布面积和受保护比例均小于广西。广东3种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类型中,有38.16%的盐沼受到保护,85.41%的海草床被纳入保护范围,62.13%的红树林被纳入保护范围。广西3种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类型中,有52.99%的海草床受到保护,盐沼和红树林生态系统受保护的面积比例分别为49.58%和61.44%。研究指出榕木江湾到茅尾海沿岸、铁山港、雷州湾、柘林湾等区域可作为海洋生态红线外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推荐优先保护区域。
- 董迪黄华梅高晴陈绵润陈绵润
- 关键词:红树林盐沼
-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生态建设理念思考被引量:3
- 2017年
- 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打造"美丽海洋"的愿景下,融入生态建设理念是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制度成功的关键。文章从理念试用期、快速发展期和审视思考期3个阶段回顾我国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制度的沿革,提出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重经济效益而轻生态建设、节能减排措施不到位、缺少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以及占用自然岸线和破坏滩涂生境等问题;从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生态建设理念的战略需求出发,结合生态建设理念在不同功能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中的实践,提出低冲击发展、融入更多的生态要素以及注重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等建议,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制度和海洋管理工作的完善提供科学借鉴。
- 黄华梅王平谢健贾后磊
- 关键词:填海造地生态建设
- 历史遗留围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相关思考被引量:9
- 2020年
- 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提出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保护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的相关要求,自然资源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印发相应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指南,对地方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的工作程序和实施细则提出了明确指引。依据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文章重点梳理了在解决历史遗留围填海项目的过程中配套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的主要保护修复类型,探讨不用围填海利用类型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适宜性,同时依据不同的海域地理单元分析其与不同生态修复类型的适宜性。文章总结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建议:①要把握异地修复的原则;②要落实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理念;③要在实施方案的设计中注重增殖放流的科学性研究;④要强化围填海的监督管理和考核机制;⑤针对多年形成的围填海项目,充分考虑现有已形成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 黄华梅吴玲玲苏文
- 关键词:生态保护生态修复
- 三亚市蜈支洲岛海岸侵蚀与沉积的定量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传统的海岸侵蚀和沉积信息的获取多以实地测量为主,且多用一维或二维指标来表示,缺少海岸形态变化的三维立体表达。利用中国海监南海航空支队获取的两个时期高密度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构建了蜈支洲岛高精度的5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同步获取的航空影像生成了蜈支洲岛0.45m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并对两期数字正射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和叠置分析,提取出发生海岸侵蚀与沉积的区域;这些侵蚀与沉积区域基本上交替出现在砂质海岸附近。结合蜈支洲岛两期数字高程模型,提取了12个海岸侵蚀与沉积对象多边形的典型几何属性、形状属性、表面属性和体积属性,如面积、周长、紧凑系数、平均坡度差、平均坡向差、平均曲率差、总体积变化等。分析结果实现了海岸形变的立体多角度表达,为海岸带资源的管理和控制规划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 张晓浩黄华梅吴秋生娄全胜杨帆刘辉
- 关键词:激光雷达
- 生态建设理念在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中的实践探讨——以横琴南部滨海新城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为例被引量:4
- 2017年
- 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美丽海洋的愿景下,融入生态建设理念是区域建设用海制度成功施行的关键。在分析区域建设用海制度沿革和生态建设理念提出背景的基础上,以国家严控该项审批制度以来首个获批的代表性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为例,阐述生态建设理念在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实践中的思考和应用。生态建设理念在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中重点体现在四个方面:(1)岸线规划充分体现"生活"和"生态"的人居环境,实现岸线的生态化和绿植化;(2)"低冲击发展理念"需贯穿于整个规划布局,贯彻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3)建立水循环、垃圾循环、低能耗发展的低碳循环发展模式;(4)构建"绿脉"和"蓝脉"生态廊道,提升规划区景观效果的同时营造多样化的水生和陆生生境。
- 林丽华黄华梅王平庄铎谢健
- 关键词:生态建设
- 基于投影寻踪的珠江三角洲景观生态安全评价被引量:51
- 2010年
- 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是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1990年和2005年珠江三角洲Landsat5TM和Landsat7ETM+遥感数据为基本数据源,选取聚集度、景观破碎度、景观形状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并构建了景观脆弱度指数和景观安全邻接指数,对研究区景观空间格局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方法,计算景观生态安全指数,评价研究区的景观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从1990年到2005年,珠江三角洲9市的聚集度、破碎度、景观形状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而景观脆弱度和景观安全邻接指数变化显著,9市的景观脆弱度都呈现减少趋势,而9市景观安全邻接指数都呈增加趋势。(2)从1990年到2005年,珠海和惠州两市景观生态安全状况一直保持良好,而东莞和中山两市的景观生态安全值一直较低;除佛山和广州两市景观生态安全状况略有提高外,其它7市景观生态安全值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其中以肇庆市降低最多。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人为活动剧烈,利用投影寻踪方法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指数,评价高强度发展区域的景观生态安全状况是有效、可行的。
- 高杨黄华梅吴志峰
- 关键词:景观指数投影寻踪珠江三角洲
- 富营养化水体中光学活性物质的垂向分布及其对遥感反射光谱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富营养化水体中光学活性物质的垂向分布对水下光场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决定了水色参数定量遥感反演的精度.基于2011年8月和11月在太湖进行的垂直分层采样,分析了水体中光学活性物质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及其对水体遥感反射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速是影响富营养化水体中光学活性物质垂向分布的重要因子之一.风速较小(小于3.0 m·s^(-1))或无风时,表层叶绿素a浓度急剧增加,易形成水华;而风速大于5.0 m·s^(-1)时,水体发生垂直混合,底层叶绿素a浓度最大;其它风速条件下,叶绿素a浓度在某一水深处出现极大值.在风速小于5.0 m·s^(-1)的情况下,悬浮物浓度和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垂向分布相对均一;当风速超过5.0 m·s^(-1)时,底泥再悬浮过程对两者的贡献较大.在未发生藻华情况下,0~0.5 m水深范围内的叶绿素a浓度均值与波段比值的相关系数最大(r=0.86),对水体遥感反射比的影响较大;而表层悬浮物浓度对水体遥感反射比的影响最大,研究结论可为水色参数含量的精确估算提供方法论支持.
- 苏文姜广甲马荣华段洪涛黄华梅陈绵润谢健
- 关键词:遥感光学特性叶绿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