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萍

作品数:20 被引量:179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4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胃酸
  • 4篇脑梗
  • 4篇老年
  • 3篇十二指肠
  • 3篇十二指肠溃疡
  • 3篇消化道
  • 3篇慢性
  • 3篇脑梗死
  • 3篇溃疡
  • 3篇老年人
  • 3篇化道
  • 3篇梗死
  • 3篇肝硬化
  • 3篇PH监测
  • 3篇肠溃疡
  • 2篇抑酸
  • 2篇抑酸剂
  • 2篇上消化道
  • 2篇上消化道出血
  • 2篇十二指肠球

机构

  • 18篇解放军第25...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高萍
  • 12篇张绍刚
  • 7篇张美艳
  • 4篇陈丽红
  • 3篇许国铭
  • 3篇卢彪
  • 2篇史文举
  • 2篇邹多武
  • 2篇李伟
  • 2篇贾丛康
  • 1篇刘俊兰
  • 1篇高健
  • 1篇高伟
  • 1篇高伟
  • 1篇张立梅
  • 1篇刘学岩

传媒

  • 6篇临床军医杂志
  • 4篇现代中西医结...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6
  • 2篇199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0名正常中国成人食管24小时pH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07
1996年
为获得我国正常成人食管酸暴露的正常值范围,对5o名健康成人进行24小时pH监测。结果显示:5o名正常成人中平均98.6%的时间食管pH>4,故以pH4作为酸反流的阈值。观察6项食管酸暴露的指标,得出95%的正常值范围:pH<4的总时间百分率为3.4%;pH<4的立位总时间百分率为4,3%;pH<4的卧位总时间百分率为4.3%;反流持续≥5分钟的次数≥2次;最长反流持续时间16分钟;pH<4的反流次数为6o次;总计分12.7分。门诊与住院检查结果比较,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结果与国外资料不同,可能与种族、地区差异、人群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不同或LES功能等有关。
高萍许国铭邹多武
关键词:成人食管酸暴露PH值
老年人食管24h pH监测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食管酸暴露情况并与其他人群进行对照比较,以了解老年人食管酸反流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便携式24 h pH动态监测仪对31例老年人进行食管24 h pH监测,并与40例其他人群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老年人组24 h食管酸暴露的6项pH指标中有4项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5%分布范围中,立位pH<4的总时间(%)和pH<4的反流次数的指标两组较为接近,余4项指标老年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总计分老年组为14.9,高于对照组(12.7)。结论老年人组食管酸暴露多项指标高于对照组,提示可能与老年人食管运动功能和清除酸的能力下降以及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功能较年轻人减弱有关。
高萍张绍刚张美艳
关键词:老年人HPH监测胃食管反流病
多奈哌齐及美金刚对超高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片、美金刚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多奈哌齐组23例,给予多奈哌齐片5 mg/次口服,1次/d;美金刚组23例,给予美金刚片20 mg/次口服,1次/d;2组总疗程均为1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6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认知功能进行测定,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16周后MMSE、MOCA、ADL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奈哌齐片、美金刚片均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张绍刚史文举张美艳高萍贾丛康陈丽红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老年人胃24h pH监测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为获得老年人胃内酸的数据并与其他人群进行对照比较,以了解老年人胃酸的特点及其与酸相关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便携式24hpH动态监测仪对23例老年人进行胃24h pH监测,并与29例其他人群进行对照比较。以pH<1、pH<2和pH<3的总时间%、平均pH、中位pH为观察指标。结果老年人组胃24h pH指标中的中位p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H<1的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pH也高于对照组、pH<2和pH<3的总时间%指标也低于对照组,但统计学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胃24hpH监测显示老年人与其他人群比较,胃内酸度降低,特别是强酸所占的时间减少,可能与老年人壁细胞分泌功能较年轻人减弱有关。提示虽然老年人酸相关疾病发病率增高,胃酸可能不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高萍张绍刚张美艳
关键词:老年人PH监测胃酸
六味地黄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CHB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对照组5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六味地黄丸9 g,2次/d,口服;对照组加用水飞蓟宾70 mg,3次/d,口服,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肝功能的各项指标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具有确实的保肝降酶作用和一定的抗病毒疗效,且安全、无毒、价格低廉,适合临床应用。
高萍卢彪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六味地黄丸肝功能
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预防脑梗死后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比较抑酸剂兰索拉唑与黏膜保护剂复方铝酸铋预防脑梗死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06—2007年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11例纳入本组研究,其中男135例,女76例,年龄49-85岁,平均(73±12)岁,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112例)和复方铝酸铋组(99例)。脑梗死常规治疗的方法相同(包括阿司匹林75-100mg/d)。观察两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脑梗死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兰索拉唑组6.9%(胃黏膜糜烂5例,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复方铝酸铋组7.4%(胃黏膜糜烂5例,胃溃疡1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可能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引起胃黏膜损伤有关;脑梗死后应用胃黏膜保护剂预防上消化道出血与应用抑酸剂预防有同等重要意义。
高萍张绍刚陈丽红卢彪
关键词:脑梗死上消化道出血抗酸剂黏膜保护剂
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4h胃内pH监测
1996年
用单晶体锑电极监测服药前后24h胃内pH变化,观察奥美拉唑对胃酸分泌的影响。在奥美拉唑服药5d后pH明显升高(P<0.01),奥美拉唑晨间服药组使早8时~晚8时的pH>3的总时间和平均pH、中位pH明显高于晚间服药组(P<0.05),亦使晚8时~早8时及24h各pH指标上升高于晚间服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服药前pH密度分布呈左倾单峰形态,服奥美拉唑后呈双峰或右倾单峰形态。提示奥美拉唑抑酸作用强而持久,晨间比晚间服药作用更显著。
高萍许国铭
关键词:奥美拉唑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药物疗法
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预防脑梗塞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抑酸剂兰索拉唑与黏膜保护剂复方铝酸铋预防脑梗塞和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对比。方法将2006~2007年住院的脑梗塞患者211例纳入本组研究,其中男135例,女76例,年龄49~85岁,平均年龄73±8岁,随...
高萍张绍刚陈丽红卢彪
文献传递
犬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胃酸变化及生长抑素和前列腺素E2水平动脉变化的关系
2001年
高萍高伟
关键词:肝硬化胃酸生长抑素前列腺素E2动物模型
24h胃pH监测对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制的再探讨
1998年
将6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分成二组,青年组34例,中老年组27例。用DigitripperMKⅢ型pH记录仪监测患者治疗前胃内24hpH变化。以pH<1、pH<2、pH<3的总时间百分率,平均pH和中位pH为观察指标,并判定有无十二指肠胃反流。结果显示:pH<2和pH<3的总时间百分率,在青年组显著高于中老年组(P<0.05)。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率,青年组32.4%,中老年组51.9%。24hpH监测DU患者显示,高酸分泌确是DU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在青年DU患者中更显重要。而十二指肠胃反流可能在老年患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
高萍高健李伟吕宏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PH监测病理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