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永春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2篇束流
  • 2篇束流装置
  • 2篇探测器
  • 2篇中子通量
  • 2篇中子通量密度
  • 2篇周期
  • 2篇周期法
  • 2篇外推
  • 2篇外推法
  • 2篇径迹
  • 2篇径迹探测器
  • 2篇固体径迹探测...
  • 2篇反应堆
  • 2篇反应性
  • 1篇运行时间
  • 1篇SSNTD
  • 1篇补偿板

机构

  • 7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深圳大学

作者

  • 7篇郑伍钦
  • 7篇高永春
  • 6篇朱国盛
  • 6篇夏普
  • 6篇李义国
  • 1篇孙慧斌
  • 1篇高集金
  • 1篇朱庆福
  • 1篇史永谦
  • 1篇王德亮
  • 1篇赵海歌
  • 1篇郭诚湛

传媒

  • 2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核技术
  • 1篇核动力工程

年份

  • 2篇2005
  • 5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固体径迹探测器测量束流装置内的中子通量密度被引量:1
2005年
在微型反应堆零功率装置上搭建了硼中子俘获治疗拟采用的热中子束流装置。利用固体径迹探测器(SSNTD)测量了束流装置中心轴线上不同位置处的中子通量密度。结果显示,在束流装置入口处中子通量密度为5.39×107cm–2·s–1时,出口处热中子通量密度为5.63×104cm–2·s–1,热中子通量密度衰减到入口处的1/957。而利用热释光(TLD)方法和MCNP/4B程序测量和计算结果分别为1/1032和1/972。
李义国朱庆福夏普高永春朱国盛郑伍钦史永谦
关键词:固体径迹探测器中子通量密度束流装置
固体径迹探测器测量束流装置内中子通量密度
在微型反应堆零功率装置上搭建了硼中子俘获治疗拟采用的热中子束流装置。利用固体径迹探测器和TLD测量了束流装置中心轴线上不同位置处中子通量密度,在束流装置入口中子通量密度为5.39×10n/cm·s时,两种方法测得的出口处...
李义国夏普高永春朱国盛郑伍钦
关键词:SSNTD中子通量密度束流装置
文献传递
中子束流装置对反应堆临界影响实验研究
2004年
在微型反应堆零功率实验装置上采用外推临界法和周期法,测量了在微型反应堆外添加或去掉中子束流装置时反应性的变化值,研究了不同材料的中子束流装置对反应堆临界的影响变化,实验结果可用于检验反应堆理论计算和孔道设计。
夏普李义国高永春朱国盛郑伍钦
关键词:反应性外推法周期法
特殊中子束流装置特性研究
2004年
利用金箔活化法测量了特殊束流装置中心轴线上不同位置处的热中子通量密度比、金镉比、锰镉比以及出口处γ/n的剂量比。束流装置出口处的热中子通量密度约为入口处的1/1019,出口处γ/n的剂量当量比约为21%。将束流装置出口与入口处热中子通量密度的实验结果与用MCNP/4B程序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相差约为5%。
李义国夏普高永春朱国盛郑伍钦
特殊中子束流装置特性研究
利用金箔活化法测量了特殊束流装置中心轴线上不同位置处的热中子通量密度比、金镉比、锰镉比以及出口处γ/n的剂量比。束流装置出口处的热中子通量密度约为入口处的1/1019,出口处γ/n的剂量当量比约为21%。将束流装置出口与...
李义国夏普高永春朱国盛郑伍钦
文献传递
微型中子源反应堆改进方案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分析研究了使微型中子源反应堆延长单次运行时间的几种改进方案。研究与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心控制棒与堆芯原有结构保持不变,不超过安全运行限值的情况下,在侧铍反射层外附加弧形补偿板,再添加适当当量的顶铍片后,中心控制棒与补偿板联动,可使微型中子源反应堆一次连续运行时间大大提高,提高了微型中子源反应堆的运行性能。
赵海歌郭诚湛孙慧斌高永春郑伍钦高集金王德亮
关键词:运行时间
中子束流装置对反应堆临界影响实验研究
在微型反应堆零功率实验装置上采用外推临界法和周期法,测量了在微型反应堆外添加或去掉中子束流装置时反应性的变化值,研究了不同材料的中子束流装置对反应堆临界的影响变化,实验结果可用于检验反应堆理论计算和孔道设计。
夏普李义国高永春朱国盛郑伍钦
关键词:反应性外推法周期法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