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清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介导微泡破坏对菲立磁进入主动脉壁作用的活体实验观察
- 2009年
- 目的探索血池内造影剂Sonovue和Feridex进入血管壁的可能性。方法普通级雄性日本大耳白兔17只,11只高脂饲养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6只普食正常对照。数字随机取AS组10只和正常组6只,用和不用超声介导微泡破坏(+/-UMMD)各半。全麻、MR平扫并静推Feridex 100μmol Fe/kg后,立即超声聚焦主动脉弓上缘前壁,缓慢静推Sonovue+生理盐水10ml,MI1.2,3.5MPa进行UMMD。3T磁共振仪,膝部线圈,主动脉弓上下120mm范围,2mm层厚。3D快速小角度激发GRE序列平扫及增强1、24、48、72h及处死后扫描,标本送光、电镜检。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检验各组数据。结果UMMD对SPIO粒子进入血管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超顺磁氧化铁(SPIO)粒子进入血管壁,以分散形式分布,间质居多,UMMD对内中外膜分布的影响具有明显作用(P=0.01),以外膜分布居多。光、电镜下可见微泡气体进入血管内中膜,油红O染证实。细胞内与细胞外铁粒子染色后表现不同。结论UMMD使较大粒径SPIO粒子和气体进入血管壁。可能为大分子复合探针和携基因药物跨血管内膜提供新途径。
- 高文清李选刘鹏程白智勇钟延丰韩鸿滨李敬府刘伟郑卓肇隋玉洁马小龙吕献军徐辉曾祥柱
- 关键词:超顺磁氧化铁
- MSCTP成像结合CTA评价兔慢性骨骼肌缺血侧支动脉生成和灌注恢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CT成像在评价骨骼肌血流灌注改变和侧支动脉生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1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一侧后肢的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3、7、14、21、42d行MSCTP成像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两侧后肢小腿腓肠肌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和相关灌注参数特点,并对生成的侧支动脉计数。结果术后3d术侧后肢血流灌注较对侧急剧减少,TDC相对峰值和各项灌注指标(BF、BV、MTT及PS)在术后7d内恢复非常缓慢,较健侧均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7d开始灌注恢复逐渐加快,14~42d相对峰值、PS与MTT及BV逐步接近正常水平,但BF在42d仍有差异(P<0.05)。7d内侧支动脉生成较少,7~21d生成增多(P均<0.01),21~42d侧支动脉生成缓慢(P=0.257);CTA侧支动脉与相对峰值、BF和BV明显相关(R2=0.56、0.51和0.56,P均<0.001)。结论缺血肌组织血流的恢复与侧支动脉的生成相关;CTP结合CTA成像能够无创、定量、较准确地评估动物后肢缺血模型随时间推移发生的肌肉组织灌注和侧支动脉形成情况。
- 曾祥柱李选高文清余若晖刘晨
- 关键词:灌注侧支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