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纯钧

作品数:83 被引量:365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艺术
  • 13篇文化科学
  • 6篇文学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4篇电影
  • 15篇中国电影
  • 15篇文化
  • 7篇美学
  • 6篇电影传播
  • 6篇艺术
  • 5篇文学
  • 5篇媒介
  • 4篇影片
  • 4篇影像
  • 4篇小说
  • 4篇产权
  • 4篇传媒
  • 3篇电影创作
  • 3篇电影美学
  • 3篇政治
  • 3篇身份
  • 3篇身体
  • 3篇审美
  • 3篇题材

机构

  • 81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电影学院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中央戏剧学院
  • 1篇电影卫星频道...
  • 1篇中国人民政治...
  • 1篇中国电影资料...

作者

  • 81篇颜纯钧
  • 2篇周安华
  • 2篇李道新
  • 2篇张会军
  • 2篇张颐武
  • 2篇陈晓云
  • 2篇梁国伟
  • 1篇杨远婴
  • 1篇王一川
  • 1篇张同道
  • 1篇黄会林
  • 1篇路海波
  • 1篇尹鸿
  • 1篇陈旭光
  • 1篇钟大丰
  • 1篇陆弘石
  • 1篇贾磊磊
  • 1篇饶曙光

传媒

  • 14篇电影艺术
  • 14篇现代传播(中...
  • 10篇东南学术
  • 7篇福建论坛(人...
  • 7篇福建师范大学...
  • 4篇福建广播电视...
  • 2篇中国广播电视...
  • 2篇电影理论研究...
  • 1篇福建教育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当代电影
  • 1篇译林
  • 1篇艺术生活
  • 1篇电影新作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现代传播(北...
  • 1篇福建艺术
  • 1篇福建质量技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国以来电影传播的几种特殊形态被引量:6
2011年
新中国建立以后,公权力开始以一种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完全不同的观念与方式介入电影业,并施加强有力的影响与控制,电影传播也呈现出丰富多变的样态,其中有几种则体现着中国特殊的国情、特殊的生成条件与发展概貌。其中,露天电影是新中国电影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传播形态,更多时候扮演着民间基层议事场所的角色。内部电影也是中国独有的电影传播现象,是建国后公共权力渗透与控制大众传媒的一个反映。"红头文件"电影则是公共权力利用组织传播来控制和影响大众传播的一种做法。对这些电影传播形态进行反思,具有一定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颜纯钧
关键词:中国电影电影传播
“互文时代”:两岸电影交流的一道奇观被引量:2
2015年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关系出现松动迹象。当文化交流尚未能正常开展,两岸电影不约而同地从改编对岸作品起步,由此建立起一种特定的互文关系。它从最初的敌意走向艺术的互相尊重,反映着观念的变化与交流的间接展开。这些影片虽然数量极其有限,时间也相对短暂,但在海峡两岸电影交流史上,却是一个十足奇特的景观和至关重要的阶段。
颜纯钧
关键词:互文性改编
跨国传播与中国经验被引量:1
2012年
《金陵十三钗》充分显示出中国电影跨国传播的雄心与规划;不管是就艺术而言还是就商业而言,它都不再是一部只拍给中国人看的影片。
颜纯钧
关键词:跨国传播中国电影中国人艺术影片
“弹幕”电影:又一个反思的样本被引量:18
2016年
"弹幕"电影正在建构受众的另一个媒介身份——他们不再只是电影观众,更重要的还是手机用户。这时的电影已不仅用作艺术审美,更被用作交流平台。表面上,是电影的"再媒介化"使它的媒介属性逐渐抬头;实质上,却是商业资本在暗中实施操纵。
颜纯钧
关键词:电影观众媒介化手机用户艺术审美商业资本
忧郁之美——《天堂的孩子》读解
2011年
《天堂的孩子》是伊朗导演马吉德·马吉迪一部享誉世界的电影作品。影片从一双小鞋子引出来的平淡故事,竟然如此令人揪心又令人动心,影片最令人动容的是少年阿里和妹妹莎拉忧郁的眼睛。本文正是从忧郁这一关键词入手,通过对文本的细致读解,并将影片放置于伊朗的历史文化中,探究这份少年的忧郁究竟来自何方,又如何感动着每一个观影者。
颜纯钧
关键词:民族性格
电影结构新论被引量:16
2006年
传统的电影理论把电影结构等同于情节的结构。实际上,电影结构是由不同的一些要素、方面、层次和形态构成的复杂系统,毫无疑问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由于结构系统的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不管内部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作为电影的基本特性却一直保持住了。在整体规定的有力约束之下,各个区别系统此消彼长、互相替代,对结构空间展开争夺,对结构“权力”重新分配。电影结构的符合常规是艺术在创作和接受之间早已订立的一个契约,但突破常规则更是艺术在创作和接受之间所进行的一次新的谈判。正是在电影结构不断的调整和更新中,电影的艺术生命才不断获得重生。
颜纯钧
关键词:电影结构结构系统电影理论
“跨界”电影——第六个反思的样本被引量:3
2018年
电影场域的跨界活动并非自今日始。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跨界活动,其红火的局面由市场来带动。从电影的跨界到"跨界"的电影,造就了一种崭新的电影形态。旧的经验断裂和新的经验重建,是"跨界"电影给电影场域带来的新气象。当场域的艺术边界重新变得坚固起来,大规模的跨界活动也会随之偃旗息鼓。
颜纯钧
从传播地理到传播格局——20世纪50年代中国电影的一种景观被引量:1
2008年
新中国的建立带来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又一波动荡。由于政治地理的重新划分,电影的传播地理也随之发生变化。建国前后不同电影势力之间的交叉与互渗,在政治大局初定之后,新的传播格局也随之形成了。这个格局从20世纪50年代延续到70年代,在两岸三地的电影人逐步展开交流的情况下,才得以再一次改变。然而,它已经在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迹。
颜纯钧
关键词:中国电影
影像:仿真时代的美学被引量:9
2013年
彩色胶片技术使电影的探索目光开始从镜头之间的关系和镜头内部的关系中挪移出来,把重点放在创造画面影像既真实又富于美感的效果上,电影美学由此又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向。这种注意力的转移显示出电影在艺术和美学上的新动向,影像的问题也不再仅是艺术的问题,而更成为美学的问题。从摄影影像到数字影像,电影的影像越来越显示出仿真的特性,朝着偏离纪实主义的方向发展。电影的影像,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仿真的拟像。而数字影像因为技术的优势,更促使它在仿真的道路上继续阔步前进。
颜纯钧
关键词:电影影像
大悲恸和大绝望——《暴雨将至》读解被引量:1
2000年
颜纯钧
关键词:《暴雨将至》战争环境影片评论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