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翠莲
- 作品数:19 被引量:113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3
- 2013年
- 《水工建筑物》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办出地区高校特色,确保更好的教学质量,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 韩翠莲
-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 高校专业课课程目标与课程思政协同效应实践研究——以河套学院《水工建筑物》课程为例
- 2025年
- 为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以《水工建筑物》课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协同效应实践研究:分别以河套学院2018级、2019级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两个教学班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基于“立德树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知识与价值观培养相结合的目标,对《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基于课程目标与课程思政协同效应的课程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与实施;完善《水工建筑物》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评价。
- 韩翠莲霍轶珍
-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
- 河套灌区灌溉定额对膜下滴灌玉米生产性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5
- 2020年
- 为评价膜下滴灌在河套灌区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适宜性,同时筛选出适宜灌区的滴灌灌溉定额。试验以传统漫灌CK(358 mm)为对照,设置不同滴灌灌溉定额DP1(180 mm)、DP2(200 mm)、DP3(220 mm)、DP4(240 mm)和DP5(260 mm)共5个处理,系统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玉米全生育期内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累积量、叶片SPAD值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滴灌处理玉米生产指标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传统漫灌处理。随滴灌灌溉定额的增加,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累积量和SPAD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整体表现为处理DP5>DP4>DP3>DP2>DP1,但各指标DP4和DP5间差异性不显著,说明当灌溉量达到一定值时,继续增加灌溉水量对玉米生长指标影响大幅减弱。膜下滴灌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以处理DP4增加最显著,产量分别较处理CK,DP1,DP2,DP3和DP5高56.06%,40.37%,33.67%,6.50%和5.48%,水分利用效率高149.05%,26.56%,25.22%,5.82%和12.44%。综合分析该地区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定额以240 mm为宜。
- 霍轶珍王文达王文达李生勇韩翠莲
- 关键词:SPAD水分利用效率
- 乌梁素海出口段沟道疏浚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及工程效益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根据河套灌区近年来排水特点、乌梁素海的现状,分析了乌梁素海出口段沟道的功能,比较了出口段沟道疏浚工程施工前后乌梁素海区域环境变化、工程施工的特点及难点,为灌区排水运行、乌梁素海湿地保护提供技术参考,也可供类似工程的施工管理参考。
- 韩翠莲霍轶珍武石军
- 关键词:乌梁素海
- 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为研究秸秆覆盖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生产中的适用性,试验设置不覆盖、覆膜和秸秆覆盖量5 t/hm^2(M1)、10 t/hm^2(M2)、15 t/hm^2(M3)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内,覆盖条件较不覆盖种植更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在生育前期、中后期表现出不同的响应关系;覆盖主要影响0~60 cm土层含水率的变化,且M2处理的覆盖量较适宜于土壤水分的利用、保墒,秸秆覆盖量的多少与土壤水分的保蓄作用不呈正相关;覆盖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覆膜、M1、M2、M3处理分别较不覆盖处理产量提高26.67%、6.36%、26.48%、21.2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9.79%、7.60%、28.54%、24.60%。表明秸秆覆盖量为10 t/hm^2的条件较适宜在灌区进行玉米种植推广。
- 郭彦芬霍轶珍韩翠莲李生勇
- 关键词:秸秆覆盖量株高叶面积水分利用效率
- 立足河套灌区水利经济发展成就纵观区域经济发展被引量:1
- 2014年
- 河套灌区水利经济的发展成就辉煌,形成总干渠(沟)、干渠(沟)、分干渠(沟)、支渠(沟)、斗渠(沟)、农渠(沟)、毛渠(沟)七级灌排水工程共10.36万条,长6.33万km,各类水工建筑物13.25万座,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灌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地减轻了水旱灾害、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牧业生产和生态与环境的改善、改善了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条件,为整个灌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韩翠莲
- 关键词:河套灌区水利经济区域经济
- 生物炭对土壤水热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为探讨生物炭在河套灌区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适用性,试验设置不施用生物炭(CK)、生物炭施用量为15t/hm^2(ST1)、30 t/hm^2(ST2)、45 t/hm^2(ST3)和60 t/hm^2(ST4)共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施炭量对玉米土壤水分、土壤温度以及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含水率随施炭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均明显高于处理CK,且在生物炭施用量为45 t/hm^2时对玉米土壤含水率增幅最为显著,各生育期平均较对照处理CK高12.95%、14.83%、11.06%、8.86%和10.40%。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表层0~25 cm土壤平均温度呈递增趋势,且全生育期内,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处理土壤温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CK(P<0.05),生物炭施用量为60 t/hm^2时土壤增温效果最为显著,全生育期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适量施用生物炭可显著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全生育期内玉米株高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在生物炭施用量为45 t/hm^2时对玉米株高的生长发育促进效果最优。施用生物炭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处理ST1、ST2、ST3和ST4分别较对照处理CK产量提高8.93%、14.14%、17.09%和15.43%,差异性显著(P<0.05)。综上所述,生物炭可显著改善土壤的水热环境,同时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综合分析得出45 t/hm^2的生物炭施用量较适宜在河套灌区玉米种植过程中加以推广应用。
- 朱冬梅霍轶珍韩翠莲
- 关键词:生物炭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玉米河套灌区
- 新时期河套灌区防洪排涝工作对策研究——对河套灌区2012年“6.26”特大暴雨的反思被引量:3
- 2014年
- 回顾河套灌区开发、建设历程,分析灌区的灌排工程现状及防洪排涝工作存在问题,通过总结2012年"6.25"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经验、教训,研究新形势下灌区防洪排涝对策,提出解决新时期河套灌区加强排水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及方法。
- 韩翠莲
- 关键词:河套灌区洪涝灾害
- 排水沟道上植树造林方法
- 2005年
- 总结近几年总排干沟植树造林工作经验,探讨在河套灌区排水沟道上造林的办法。
- 韩翠莲武石军
- 关键词:造林方法
- 不同覆膜处理对土壤水热效应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6年
- 为探讨生物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适用性,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了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地膜覆盖及不覆盖3个处理进行对比研究,对3种覆盖方式下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玉米生产性状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育前期,生物地膜保温、保墒效果显著,且与普通地膜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p<0.05);玉米进入生育中后期阶段,生物地膜降解破损,保温、保墒效果减弱,玉米生育中期3种覆盖方式下各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差异性显著(p<0.05),生育末期,生物地膜保温保墒效果几乎丧失,土壤水热状况与不覆膜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且显著低于普通地膜覆盖(p<0.05);生物地膜与普通地膜相比玉米产量及生产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优于不覆膜处理(p<0.05),平均较不覆膜增产19.48%和20.41%,水分利用效率高22.18%和22.56%。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可降解生物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霍轶珍郭彦芬韩翠莲李生勇
- 关键词:土壤温度玉米产量河套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