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银葵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9篇造血
  • 9篇造血干
  • 9篇造血干细胞
  • 9篇干细胞
  • 8篇异基因
  • 8篇异基因造血干...
  • 8篇基因
  • 7篇异基因造血干...
  • 7篇造血干细胞移...
  • 7篇干细胞移植
  • 5篇粒细胞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细胞集落
  • 3篇细胞抗原
  • 3篇粒细胞集落刺...
  • 3篇免疫
  • 3篇抗原
  • 3篇集落

机构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陈银葵
  • 10篇刘启发
  • 9篇范志平
  • 9篇张钰
  • 8篇江千里
  • 6篇孙竞
  • 6篇宣丽
  • 5篇吴秀丽
  • 3篇黄芬
  • 3篇赵婕
  • 3篇刘慧
  • 2篇凌奕文
  • 2篇刘灿
  • 2篇柴燕燕
  • 2篇韦祁
  • 2篇吴梅青
  • 2篇张贤
  • 2篇余国攀
  • 2篇徐丹
  • 1篇杜璇

传媒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第13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强度预处理方案用于系列不明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比较
<正>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强度预处理方案对系列不明急性白血病(ALA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血液内科2002年3月至2010年8月38例ALAL患者临床...
张钰陈银葵刘启发范志平江千里赵婕韦祁李小芳余国攀孙竞柴燕燕
文献传递
肿瘤晚期患者感染与肿瘤热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鉴别肿瘤晚期患者感染与肿瘤热的临床意义,快速鉴别感染与肿瘤热,指导临床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医院110例肿瘤晚期患者临床资料,按发热类型分为3组,其中无发热患者为对照组24例、肿瘤性发热为肿瘤热组32例、细菌感染性发热为感染组54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BC)、hs-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及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结果感染组患者PCT为(1.63±1.91)ng/ml,显著高于肿瘤热组的(0.16±0.10)ng/ml及对照组的(0.11±0.13)ng/ml(P<0.001),3组患者的hs-CRP、WBC、NEUT、NEU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经抗感染治疗2周后复查,40例治愈者PCT均值为(0.27±0.23)ng/ml,14例死亡者PCT均值为(16.8±13.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败血症患者PCT水平(3.71±2.80)ng/ml,显著高于肺部感染患者(1.24±1.16)ng/ml、泌尿系感染患者(0.61±0.22)ng/ml及腹腔感染患者(0.54±0.19)ng/ml(P=0.015)。结论 PCT在鉴别肿瘤热与感染性发热中有重要意义,且在败血症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hs-CRP、WBC、NEUT、NEUT%在鉴别肿瘤晚期患者肿瘤热与感染性发热中无显著意义。
陈银葵邓欢蔡思娜吴星关小倩
关键词:肿瘤热降钙素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长生存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并分析影响CML长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118例CML患者包括慢性期88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22例,其中83例接受相关移植、35例无关移植。预处理方案:36例患者用全身照射(TBI)联合环磷酰胺联合(Cy)、82例改良BuCy(白消安、环磷酰胺和阿糖胞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68例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移植用环孢素(CsA)和甲氨蝶呤(MTX),50例无关供者及相关1个以上位点不合者采用CsA、M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麦考酚酸酯(MMF)。Cox模型分析影响长生存的因素。结果:118例患者除3例死于预处理相关毒性(RRT)外其余均获造血重建。移植后5年累计感染发生率为42.6%,巨细胞病毒血症累计阳性率为41.6%。Ⅱ~Ⅳ度急性GVHD累计发生率为33.3%,其中相关全相合供者(MSD)和无关、相关不相合供者(MRD/URD)发生率分别为23.1%和46.9%(P=0.01);1年累计慢性GVHD发生率为47.8%,其中MSD和MRD/URD慢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51.4%和42.2%(P=0.260)。GVHD致死率为18.3%。移植后5年白血病累计复发率为17%,其中MSD和MRD/URD复发率分别为12.5%和23.9%%(P=0.228)。5年累计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SF)率分别为69.5%和62.6%,其中MSD与MRD/URD的5年OS率和DSF率分别为78.5%比57.2%和72.7%比48.3%(P=0.018,P=0.017)。慢性期与加速/急变期的5年OS率和DSF率分别79.9%、36.7%和72.4%、32.6%(P<0.001)。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Ⅱ~Ⅳ度急性GVHD、HLA不相合、诊断至移植时间≥1年为OS的独立危险因素。加速期、急变期和三联、四联GVHD预防方案为影响DS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CML-allo-HSCT长生存的主要因素是移植的时机、疾病状态、HLA相合程度和移植后GVHD。GVHD是移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陈银葵张钰刘启发孙竞范志平徐丹魏永强江千里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HLA配型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的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HLA相合程度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方法 121例CML患者包括:慢性期90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23例。85例接受相关、36例无关移植。HLA全相合91例、部分相合30例。预处理方案:37例患者用含全身放疗+环磷酰胺、84例改良Bucy(白消安+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HLA全相合相关移植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CsA+MTX),无关及相关HLA位点不合移植者采用CsA+M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霉酚酸酯。COX模型分析影响长生存的因素。结果 121例患者除4例死于预处理相关毒性外、其余117例病人均获造血重建;HLA全相合与不相合移植者Ⅱ~Ⅳ°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26.1%和53.3%(P=0.006),3年累计慢性GVHD发生率在全相合与不相合者分别为47.4%和49.6%(P=0.947);非复发移植相关死亡(TRM)率在HLA相合与不相合者分别为16.5%和40.0%(P=0.007);5年累积白血病复发率为16.7%、其中HLA相合与不相合者复发率分别为15.3%和22.7%(P=0.396);5年累积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70.6%和63.8%,其中OS和DFS在相合者为78.2%和70.3%、不相合者为47.6%和43.3%。多因素分析显示:HLA不合为Ⅱ~Ⅳ°急性GVHD的危险因素,Ⅱ~Ⅳ°急性GVHD为TRM发生的危险因素,HLA不合、急性GVHD、疾病分期为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 HLA不相合移植TRM高于相合移植,从而导致OS显著低于HLA全相合移植,长期生存与供受来源无关。
张钰陈银葵范志平徐丹赵捷江千里凌奕文刘灿孙竟刘启发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LA配型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通过诱导血细胞表达HLA-G介导免疫调节效应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G-CSF对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名健康供者G-CSF动员前后外周血和骨髓中各细胞亚群表面膜结合型HLA-G(mHLA-G...
刘慧陈银葵杜璇宣丽吴秀丽张钰范志平黄芬张贤江千里孙竞刘启发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调节效应
文献传递
HLA-G介导的G-CSF诱导免疫耐受机理的研究
<正>目的:目前G-CSF诱导免疫耐受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作为一种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分子正日益受到关注。本实验探讨HLA-G介导的G-CSF诱导免疫耐受机理。方法:采集10例供者动员前后骨髓...
陈银葵吴秀丽宣丽吴梅青黄芬张钰刘启发
文献传递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用于预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目的:探讨可溶性HLA-G(sHLA-G)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名健康志愿者及51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移植前、移植...
刘慧陈银葵宣丽吴秀丽张钰范志平黄芬张贤江千里孙竞刘启发
关键词: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酶联免疫吸附法
文献传递
利妥昔单抗联合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移植后EB病毒相关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效果
2015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移植后EB病毒相关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EBVPTL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8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诊断为EBV-PTLD,诊断后开始减免疫抑制剂,同时开始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治疗,一旦患者完全缓解后,采用过继细胞免疫治疗预防复发。对利妥昔单抗治疗2周期后未缓解患者立即联合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结果 4例患者在2周期利妥昔单抗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缓解后联合过继细胞免疫治疗预防复发。1例在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治疗2周期后死于EBV-PTLD进展。3例未缓解患者在利妥昔单抗治疗2周期后联合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其中2例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1例联合EB病毒特异细胞毒T淋巴细胞输注,最终均获得完全缓解。在5例接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发生局限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接受EB病毒特异细胞毒T淋巴细胞输注的患者未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随访18个月,6例患者生存,1例死于疾病进展、1例死于感染。至2011年2月,无患者出现EBV-PTLD复发。结论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治疗联合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可提高移植后EBVPTLD的完全缓解率,降低复发率。
陈银葵江新苗范志平宣丽刘慧刘启发
关键词: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外周血中可溶性HLA-G变化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
<正>目的:HLA-G作为免疫抑制分子参与移植后免疫耐受,已证实其在实体器官移植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HLA-G在allo-HSCT中所起作用尚不明确。可溶性HLA-G有三种亚型,HLA-G5,HLA-G6,HLA-G7...
陈银葵吴秀丽宣丽吴梅青范志平江千里张钰刘启发
文献传递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和外周血中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用于造血干细胞动员对健康供者骨髓和外周血中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的影响和MDSC与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的关系。方法对12例健康造血干细胞供者,在G-CSF动员前和动员后第5天分别获取骨髓、外周血及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MDSC的含量变化,统计分析MDSC与GVHD的关系。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健康供者外周血、骨髓中均能检测到MDSC,MDSC在外周血中占单个核细胞比例为(1.35±0.35)%,骨髓中为(2.44±1.11)%,骨髓中MDSC比外周血中高(P=0.015);G-CSF动员5d后MDSC在外周血中占单个核细胞比例为(4.01±1.82)%,骨髓中为(4.38±2.19)%,动员后骨髓与外周血中MDSC比例相比无明显变化(P=0.083)。动员后外周血中MDSC含量明显高于动员前(P=0.047),而动员前后骨髓MDSC细胞比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761)。采集物中MDSC细胞数量与GVHD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48)。结论健康人PB与BM中均能检测到MDSC,且骨髓中比外周血中要高;G-CSF能动员骨髓中MDSC到达外周血,使外周血中MDSC增高;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中MDSC增加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低GVHD发生率有关。
凌奕文刘启发刘灿吴秀丽陈银葵范志平宣丽张钰江千里赵婕孙竞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造血干细胞动员移植物抗宿主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