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盖

作品数:8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有机碳
  • 6篇土壤
  • 6篇丘陵区
  • 6篇黄土丘陵
  • 6篇黄土丘陵区
  • 4篇坡面
  • 4篇坡面土壤
  • 2篇深层土壤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土壤呼吸
  • 2篇层土
  • 1篇对文
  • 1篇多酚
  • 1篇多酚氧化
  • 1篇多酚氧化酶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机构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8篇陈盖
  • 5篇许明祥
  • 5篇王超华
  • 5篇张亚锋
  • 2篇张帅
  • 1篇赵忠
  • 1篇张博勇
  • 1篇于航
  • 1篇李厚华
  • 1篇刘毓璟
  • 1篇刘琴琴
  • 1篇蔡雪雁
  • 1篇吴洋
  • 1篇李玲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黄土丘陵区不同有机碳水平下侵蚀坡面土壤呼吸特征
针对侵蚀与土壤碳排放的源汇效应问题,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有机碳水平的侵蚀坡面为对象,通过动态监测不同时间尺度下(日、月、季节、年)坡面不同部位(对照区、侵蚀区、沉积区)土壤呼吸及相关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要素,研究了不同...
陈盖
关键词:土壤呼吸有机碳
IBA对文冠果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2种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属于难生根树种,为了解其生根过程中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用300、500mg.L-1的吲哚丁酸(IBA)处理文冠果嫩枝插条,以清水浸泡为对照,测定扦插生根过程中体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变化。结果表明,经IBA处理的枝条和对照组变化趋势相似,在文冠果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POD的活性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规律,而PPO则表现出先平稳-升高-下降又升高的趋势,并且在不同处理下,各阶段酶活性均有明显差异,其中以500mg.L-1 IBA处理对文冠果嫩枝扦插生根的促进生根效果明显。
刘毓璟赵忠陈盖张博勇吴洋刘琴琴
关键词: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嫩枝扦插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29
2014年
通过研究黄土丘陵子午岭林区5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剖面有机碳分布特征,分析了天然乔木林转变为人工乔木林、天然乔木林转变为农田、天然灌木林转变为农田及撂荒后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同时,以浅层(0~100 cm)土壤为对照,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深层(100~200cm)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0 cm剖面上,天然乔木林、天然灌木林、人工乔木林、撂荒地、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5.85、3.96、4.98、3.09、3.20 g·kg-1,天然乔木林、人工乔木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天然灌木林、撂荒地和农田(p<0.05).各土地利用类型下浅层和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占0~20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的58%~73%和27%~4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浅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但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不大.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显著.天然乔木林转变为人工乔木林、天然乔木林转变为农田、天然灌木林转变为撂荒地、天然灌木林转变为农田4种土地利用转变方式0~2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减少了9.68、52.90、20.20、12.49 t·hm-2,减幅为7%、39%、21%、13%,其中,浅层土壤减少了2%~48%,深层土壤减少了12%~22%.相对于林地开垦为农田而言,农田退耕还林后土壤有机碳的恢复要慢得多.研究结果揭示了浅层和深层土壤有机碳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性,反映了深层土壤有机碳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张帅许明祥张亚锋王超华陈盖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黄土丘陵区
黄土丘陵区不同有机碳背景下侵蚀坡面土壤呼吸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以黄土丘陵区5个不同有机碳背景的坡面S型小区(坡顶为对照区、坡中为侵蚀区、坡脚为沉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动态观测,分析坡面不同类型区土壤呼吸特征及其与土壤温湿度、有机碳和坡位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温度的变化对沉积区土壤呼吸影响较大,土壤湿度的变化对侵蚀区土壤呼吸影响较大.有机碳是影响土壤呼吸的首要因子,可解释土壤呼吸变异的54.72%;其次是土壤湿度、坡位和土壤温度,分别可解释土壤呼吸变异的18.86%、16.13%和10.29%.侵蚀对坡面土壤呼吸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原位和异位效应,侵蚀导致坡面侵蚀区土壤呼吸减小了21.14%,沉积区土壤呼吸增大了21.93%.侵蚀坡面土壤碳排放的源汇效应与有机碳水平有关,当土壤有机碳含量大于6.82 g·kg-1时,坡面侵蚀趋向于碳汇过程;当有机碳含量小于3.03 g·kg-1时,坡面侵蚀趋向于碳源过程.文中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有机碳和土壤温湿度与土壤呼吸的关系.
陈盖许明祥张亚锋王超华樊会敏王闪闪
关键词:土壤呼吸坡面有机碳土壤温湿度
鸡爪槭叶片色素组成及叶色变化被引量:9
2015年
以鸡爪槭叶片发育期间叶色明显差异的芽叶期、展叶期、初叶期、小绿期、大绿期、绿叶期和红叶期的叶片为材料,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层析色谱法、颜色特征反应、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色素种类和质量分数进行检测,并分析了叶色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鸡爪槭叶片中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矢车菊素、矢车菊素半乳糖苷、矮牵牛素、儿茶素、绿原酸、表儿茶素、二氢杨梅酮、芦丁、香豆酸、对香豆酸、根皮苷、杨梅素和槲皮素;芽叶期到初叶期叶片红色变浅主要是因为矢车菊素半乳糖苷的质量分数降低;初叶期到绿叶期叶色由浅红转为深绿主要是因为叶绿素大量积累的同时矢车菊素半乳糖苷质量分数降低;叶色由绿叶期的深绿到红叶期的紫红,是矢车菊素半乳糖苷质量分数增加和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共同作用的结果。
蔡雪雁李厚华李玲于航陈盖包努恩都特
关键词:鸡爪槭花青素叶绿素
黄土丘陵区水蚀坡面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模拟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深入理解侵蚀影响下的碳排放机制,本文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有机碳背景的水蚀坡面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3因素(土壤有机碳水平、温度和土壤含水量)4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对坡面不同部位土壤的室内矿化培养实验,分析水蚀坡面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并模拟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是影响水蚀坡面有机碳矿化的主要因素,不同有机碳背景下,水蚀坡面表现出不同有机碳矿化特征。当土壤有机碳水平较低时,坡面侵蚀促进了沉积区土壤有机碳矿化;当土壤有机碳水平较高时,沉积区土壤有机碳矿化受到抑制。一级动力学方程较好的描述土壤有机碳矿化累积动态(R>0.98),有机碳矿化潜力(Cp值)能综合反映土壤有机碳水平、温度和含水量对有机碳矿化的影响。通过Cp值修正,得到的土壤有机碳矿化多因素方程拟合度较高(R2>0.95),能够很好地拟合不同有机碳水平下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
张亚锋许明祥陈盖王超华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黄土丘陵区不同有机碳水平侵蚀坡面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通过分析5种不同有机碳水平侵蚀坡面上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究了不同土壤有机碳水平下侵蚀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压力-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随土壤有机碳水平的增加而增加.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比10-20 cm土层更易受坡面有机碳背景的影响,且对侵蚀的响应较敏感;2土壤微生物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少,当坡面有机碳水平为5.68 g·kg-1时,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剖面分布差异最大.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水平分布表现为沉积区〉对照区〉侵蚀区,当坡面有机碳含量在4.92-5.65 g·kg-1范围内,其水平分布差异较大.即在中等有机碳水平的侵蚀坡面上,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对侵蚀的响应较敏感;3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坡面土壤有机碳水平的影响;其次受坡位、土壤平均含水量、土壤容重等的影响.
王超华许明祥冉宜凡陈盖张亚锋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碳影响因素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深层土壤活性碳组分的影响被引量:35
2015年
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规律已成为当前土壤碳和养分循环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黄土丘陵子午岭林区为研究区,通过分析天然乔木林转变为人工乔木林、天然乔木林转变为农田,天然灌木林转变为农田以及撂荒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在土壤剖面上分布的差异,与浅层(0~60 cm)土壤对比,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深层土壤(60~200 cm)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易氧化性碳(LOC)和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分别占0~200 cm土层含量的49%~66%和71%~8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0~60 cm土层LOC和MBC含量差异显著,深层土壤含量差异不显著.2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显著,浅层比深层反映敏感.天然乔木林转变成人工乔木林和农田、天然灌木林转变成撂荒地和农田这4种土地利用转变方式下,浅层土壤LOC分别减少了10%、60%、29%、40%,深层分别减少了9%、21%、12%、1%;浅层土壤MBC分别减少了24%、73%、23%、56%,深层土壤MBC分别减少了25%、18%、8%、11%.3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天然乔木林和天然灌木林转变成农田浅层土壤LOC/SOC比例增加,深层差异不大;天然灌木林转变为农田,浅层土壤MBC/SOC降低,深层差异不大.结果说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分配比例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与浅层相比,深层土壤有机碳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张帅许明祥张亚锋王超华陈盖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深层土壤土壤活性有机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