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玲

作品数:11 被引量:18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农田
  • 3篇农田水利
  • 3篇泵站
  • 2篇社会
  • 2篇农村
  • 2篇农地
  • 2篇农民
  • 2篇中农
  • 2篇家庭农场
  • 1篇地权
  • 1篇地租
  • 1篇学分
  • 1篇政府
  • 1篇中国农业
  • 1篇中间层
  • 1篇社会基础
  • 1篇社会学
  • 1篇社会学分析
  • 1篇社会因素
  • 1篇水利调查

机构

  • 10篇南昌航空大学

作者

  • 10篇陈玲
  • 7篇田先红

传媒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管理世界
  • 1篇中国国情国力
  • 1篇中共宁波市委...
  • 1篇农村经济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甘肃行政学院...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 1篇南昌航空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农、中农抑或大户:中国农业的发展战略选择被引量:5
2013年
本文对我国农业发展路径选择的几种观点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类发展的主张。所谓分类发展,是指根据各地特定的资源禀赋和战略需要,分别发展适合各地资源禀赋的农业经营模式。具体而言,分类发展包括重点培育中农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承认小农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度发展大户经营等三方面内容。
陈玲
关键词:小农中农大户家庭农场现代农业
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与地租分配探析——来自珠三角地区的经验被引量:1
2018年
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有利于提升村集体参与城市土地开发的积极性,土地收益分配向村庄和农民倾斜,改变了之前由地方政府垄断大部分土地收益的局面。但该项制度也使得农民参与土地收益分配的诉求愈加强烈,村庄土地利益格局日益固化,进而倒逼地方政府让渡越来越多的土地收益。这进一步导致地方政府统筹分配土地收益的能力和宏观调控经济发展能力的受挫。新时代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在政府、村庄与农民之间合理划分收益分配比例,加强对村集体土地经营过程的监督,完善村集体土地经营相关制度安排。
陈玲
关键词:股份合作制政府农民
农地大规模流转中的风险分担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文章以实地调查经验材料为基础分析了农地大规模流转的风险分担机制。研究发现,在农地大规模流转过程中,当事各方从担保人制度、承包人选择、地租和租期的确定等方面设计了一整套风险分担机制。但由于农村既有的政治社会环境和权力关系格局未能得到相应的重置和优化,农地大规模流转往往演变为优势阶层谋求自身利益的一个平台。再加上市场行情、管理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农地大规模流转的绩效大大降低。众多大户纷纷将土地转手的事实使得农地大规模流转的风险急剧增加。为使农地大规模流转平稳有序地推行,不仅需要设计周密的风险分担机制,而且应该着力改善和优化乡村社会政治环境,调整国家的土地流转政策,禁止激进的农地大规模流转行为。
田先红陈玲
关键词:风险分担机制
地租怎样确定?——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的社会学分析被引量:75
2013年
经济学关于地租问题的一个基本命题是:地租是一种剩余,即地租是除去生产成本和农业资本正常利润后的剩余利润。影响地租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地的自然条件、资本投入、供求关系和产权结构等。与经济学的研究思路不同,本文基于社会学视角分析地租的形成机制。本文强调,地租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地租的形成不仅受土地的自然条件、资本投入、供求关系、产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而且深深地嵌入各个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中,受社会结构、社会规范、行政干预、风险分担等多重社会逻辑的交互作用。地租不仅是各个相关利益主体达成的经济性合约,更是一种"社会性合约"。
田先红陈玲
关键词:地租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社会因素
当前农村小水利建设的困境与出路——湖北荆门市新贺泵站灌区水利调查被引量:4
2011年
近年来,我国"两灾"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直接威胁着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为应对"两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政策,其中之一是鼓励发展以一家一户或者是联户合作为单位的小水利设施,具体措施包括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等。笔者通过对湖北荆门市某些地方的水利现状调研发现,小水利尽管能够暂时帮助农民应对小旱灾,但无法抵御大旱,且小水利的过度发展已经产生了诸多新问题。
田先红陈玲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灌区泵站
农田水利的三种模式比较及启示——以湖北省荆门市新贺泵站为例被引量:6
2012年
新贺泵站的变迁史的启示是,能否有效整合分散农户、克服搭便车难题,是乡村水利体制顺利运转的关键。尽管组织模式能够将水利体制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克服搭便车难题,但在人民公社走向终结、原有治理体制解体的情况下,组织模式已经无法继续维系下去。在农户个体数量众多且呈高度分散状态、农民分化程度日益加剧的状况下,水利供给的市场化和合作化都因为缺少相配套的制度体系和技术手段而无法对分散农户进行整合以克服搭便车难题。要走出当前农田水利困境,既需要强化国家及其基层代理人在水利供给中的组织者角色,使水利体制嵌入进乡村治理之中,又要求优化和重构农田水利的社会基础,加强农村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培育具有权利义务平衡观念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国家建构需求的新型农民。
田先红陈玲
关键词:农田水利
农地大规模流转中的利益博弈及困境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以安徽省T市M村的经验材料为基础,探讨了农地大规模流转的实践逻辑,通过对该项政策运行中的各个行动主体间利益博弈机制的分析,来解释农地大规模流转政策的内在困境及成因。研究表明,农地大规模流转的困境是各个行动主体之间进行利益博弈的结果。在围绕农地大规模流转的博弈中,资本和权力占据着优势,而部分农民尤其是纯农户的利益一定程度受损,国家的预期目标未得到有效实现。因此,在农地大规模流转中,如何保护广大普通农民的利益,考验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安排。
陈玲
关键词:农地家庭农场中农
理解当前农田水利困境的四维框架——湖北荆门市高阳镇新贺泵站调查被引量:3
2011年
物质保障、制度支撑、组织依托和社会基础等四个因素失衡是导致当前农田水利陷入困境的根本。目前,国家将水利投资重点放在物质基础设施上面,忽视制度、组织和社会因素,偏离了农田水利建设的真实需求。发展乡村水利必须变更投资方向,大力支持水利软件建设,促成水利投资体制向用水体制的转变,将乡村水利的物质保障、制度支撑、组织依托和社会基础有机结合与统一。
田先红陈玲
关键词:农田水利社会基础
“阶层地权”:农村地权配置的一个分析框架被引量:58
2013年
本文沿循地权研究的社会学视角,试图推进有关地权配置问题的讨论。跟这一视角多关注行动者和社会规范对地权配置的影响的思路不同,本文提出从"产权的社会建构逻辑"到"产权的社会结构逻辑"转换的思路,并侧重从阶层的角度来理解地权配置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个"阶层地权"的分析框架,来统摄全文对地权配置问题的讨论。本文的中心论题是:产权不仅是一个权利界定问题,也不仅仅是个权利实践问题,而且是一个阶层竞争关系问题。阶层地位的不同,决定了人们在农地大规模流转中的态度、行为逻辑和行动能力的差异。我们将以在全国多个地区开展实地调研所获取的农地规模流转经验材料为基础来阐述这一分析框架所涵括的研究论题、分析概念和理论思路,并在最后做了进一步的拓展性讨论。
田先红陈玲
再造中间层:后税费时代的乡村治理模式变迁研究被引量:25
2010年
从传统时期到税费改革之前,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治理主要采取依托士绅、宗族和乡村基层政权作为中间层的间接治理模式。税改后,以保障个体权利为核心、强化基层代理人监控为目的、将国家权力直接对接农户作为组织机制的直接治理模式逐渐兴起。这一转型深刻影响着乡村基层政权的角色与行为,削弱了基层政权治理能力,造成了中间层的缺失,给乡村社会秩序的维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由此,欲推动国家转型、建构现代国家,就不仅需要强化对基层代理人的监控,而且要重塑乡村治理结构,增强乡村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再造中间层。
田先红陈玲
关键词:后税费时代乡村治理模式中间层国家与农民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