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来生
- 作品数:15 被引量:130H指数:7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苏州旅游强市与旅游要素建设——从吃、住、行三要素说起被引量:3
- 2003年
- 苏州要从旅游大市提升到旅游强市,必须强化旅游吃、住、行三要素建设。苏邦菜应借鉴成功经验,改良传统名菜,重建"吃在苏州"的格局。饭店既要满足基本接待需求,更要强化会议、商务功能,加快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健全休闲娱乐功能,以提高苏州旅游接待业的总体水平和整体吸引力。为打开旅游交通这一瓶颈,应增加营运车辆,在线路安排和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上精心策划,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旅游交通建设。
- 陈来生
- 关键词:旅游强市旅游交通
- 中国世界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简述被引量:17
- 2003年
- 陈来生
- 关键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 旅游节庆的打造与要素的合理构架——以苏州旅游节庆的转变为例被引量:15
- 2003年
-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许多地区纷纷举办旅游节,因为旅游节庆活动可以突出城市的鲜明特点,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整体形象,提高城市市民的文明素质.大型节庆活动的举办,还能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并为城市留下一批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旅游产品,从而为节后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造就一批确定的客源.
- 陈来生
-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产品人文资源
- 大旅游与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体化建设被引量:3
- 2002年
- 历史文化名城普遍存在着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苏州作为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必须坚持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解决好旅游发展同城市建设的协调问题,打破条块分割,实现旅游与城建、古城保护与开发的有序联动;必须强化苏州特色,在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继承传统特色的同时,真正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注重营建古城良好的旅游环境和社会环境,就要解决好“水”、“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等环境问题,搞好城市绿化工作,以生态的改善保障人与生态的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和苏州旅游业的长久兴旺。
- 陈来生
- 关键词:大旅游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保护旅游开发
- 博物馆旅游:苏南博物馆和旅游业的双赢举措被引量:26
- 2003年
- 目前苏南大多数博物馆经营状况都不太理想,原因很多: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落后、资金短缺、市场意识不强等,而对博物馆的旅游休闲功能认识不足,没有进行切实有效的旅游开发,更是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旅游界同样没有对博物馆旅游给予应有的重视。博物馆与文化旅游密切相关,发展博物馆旅游能够使博物馆获得可持续发展,而旅游业也能赢得新的经济生长点。
- 陈来生
-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业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 中国古代“旅游”观念及其民族文化心态探析被引量:9
- 2003年
- 中国古代的“旅游”一词 ,常有着一种游离故土的感伤甚至哀愁。这在字义上是由于与“旅”的搭配使“旅游”有了漂泊乡愁。而从民族文化的深度探析 ,在农耕经济和宗法制度下 ,中国人特别重视乡土观念和血亲关系 ,一旦“失其本居” (旅 )而游于外 ,便难免有思乡之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旅游文化观念才逐渐改变。商业经济萌动与旅游观念更新带来了明朝中后期的旅游热 ,对该旅游热的出现及其文化背景加以分析 ,可以更好地印证古代特定经济背景和思想观念对中国古代旅游文化观念的影响。
- 陈来生
- 大力开发苏南民俗观光旅游资源被引量:2
- 2004年
- 陈来生
- 关键词: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业
- 高等旅游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新思路被引量:7
- 2003年
- 作为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与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旅游业不符。旅游高等教育的专业性和应用性 ,决定了高等旅游教育要借鉴旅游高职教育理念 ,要与行业相结合 ,顺应社会需求 ,转变观念 ,强化应用 ,高度重视课程设置、专业技能、学生素质等环节的建设 ,建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切实提高学生质量。
- 陈来生
- 关键词:旅游高等教育
- 休闲娱乐功能的强化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以苏南地区为例被引量:12
- 2003年
-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博物馆界将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大多还限定在馆藏、研究、教育上,而对博物馆的休闲娱乐功能认识不足。在社会日益发展、科技日益发达,人们的欣赏、娱乐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博物馆的休闲娱乐功能亟待开发和强化,才能在现代社会获得可持续发展。可以在博物馆的规划设计、产品开发与陈列内容、陈列、展览的形式和手段以及提供一流服务等方面进行有效开发。
- 陈来生
- 关键词:博物馆休闲娱乐可持续发展
- 说唱叙事诗与中国古代叙事诗不发达状况的辩证考察被引量:6
- 2003年
- 学术界普遍认为 ,中国古代叙事诗是不发达的。但这实际上是在传统型叙事诗不发达的前提下作出的推论 ,而不是在对包括传统型叙事诗和说唱型叙事诗在内的中国古代所有叙事诗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令人信服的论断。我们认为 ,中国古代叙事诗应包括传统型和说唱型两大类 ,“说唱叙事诗”也应纳入古代叙事诗的范畴。虽然量大篇长的说唱叙事诗并不能改变中国古代叙事诗不发达的事实 ,但广义地看待并评价包括说唱型叙事诗在内的中国古代叙事诗 ,才能更好地揭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实际状况。
- 陈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