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曦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角膜
  • 2篇血管
  • 2篇抑制剂
  • 2篇色素上皮
  • 2篇色素上皮细胞
  • 2篇色素上皮细胞...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术后
  • 2篇内障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衍生
  • 2篇白内障
  • 2篇白内障术
  • 1篇弹力
  • 1篇蛋白抗体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作用
  • 1篇血管抑制
  • 1篇血管抑制剂

机构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陈曦
  • 3篇周善璧
  • 2篇严宏
  • 2篇王巧玲
  • 1篇龙轩
  • 1篇何静
  • 1篇史静
  • 1篇钟义芳
  • 1篇邹麟
  • 1篇陆蓉
  • 1篇张盟辉
  • 1篇陈颖
  • 1篇陈瀑
  • 1篇赵敏
  • 1篇彭俊超
  • 1篇王艳萍

传媒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医学写作...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现代免疫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白内障术后角膜病变治疗的新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白内障患者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的角膜水肿、干眼、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致大泡性角膜病变等严重影响着患者满意度和视觉质量。长期以来,穿透性角膜移植是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患者视力恢复的有效方法,但角膜供体缺乏及移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等问题仍然无法解决。近年来,角膜内皮移植、局部角膜后弹力层撕除、人工培养角膜内皮细胞植片的移植、Rho激酶抑制剂调节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等方面的进展和新手段,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患者的治疗带来新思路。
陈曦严宏
关键词:RHO激酶抑制剂
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的研究现状
2005年
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是最新发现的一种细胞外神经营养因子,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营养保护神经,促进神经修复和抑制新生血管生成。PEDF含量下降与许多眼科疾病的发生有关。最近许多实验研究显示PEDF对一些眼病,特别是新生血管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文对有关PEDF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陈曦周善璧
关键词: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神经营养血管抑制剂
眼库宣传工作
2004年
目的:使眼库不断获得越来越多的眼球或眼角膜志愿捐献者。方法:通过制作各种眼库纸质宣传资料、VCD、纪念品,举办学术研讨会,建立眼库网站;在学校、企事业单位、敬老院、街道居民活动中心、商业中心等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眼库宣传活动和眼病科普讲座;在报纸、电视台、电台报道“身后献眼,造福盲人”的相关事迹;在杂志、公共汽车及户外灯箱上发布公益眼库宣传画。结果:重庆市眼库成立4年多来,在眼库登记志愿捐献眼球或角膜的人数达3001人,其中有110位志愿捐献者去世后将眼球或角膜捐献给了眼库。结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宣传工作将是眼库的主要工作。
周善璧彭俊超许平谭乐山龙飞赵敏钟义芳郭小牧陆蓉王巧玲龙轩陈曦何静
关键词:眼角膜
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现状与对策被引量:23
2019年
近年来,由于手术方式、仪器设备和人工晶状体的改进,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晶状体上皮细胞间质转化机制学说和人工晶状体材料及设计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为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提供了新途径。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术毕前房注射抗生素(头孢呋辛或莫西沙星)可显著降低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包括术中合并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患者,未来有望在临床广泛推广。体外培养人角膜内皮细胞和促角膜内皮细胞增生药物的研发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损伤的治疗带来了曙光。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能在早期准确诊断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且非甾体抗炎药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玻璃体内注射对此疗效明确。随着研究的深入,进一步认识到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时机、人工晶状体植入否与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相关性。高度近视眼患者晶状体屈光性手术的提前,增加了这类患者晚期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脱位的发生率,并让相应治疗面临新的挑战。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因其精准性和安全性已在临床逐渐应用,但仍需关注其可能带来的干眼、瞳孔缩小、视网膜光损伤等并发症。另外,由于糖尿病的高发病率,对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手术应全面、综合、系统地治疗,以防止术后各种眼表、眼底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上述各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相应对策进行综述,以期帮助眼科医生进行临床诊疗。
严宏严宏陈曦
关键词:后发性白内障眼内炎角膜损伤黄斑囊样水肿
抗核糖体P蛋白、抗Smith、抗dsDNA、抗核小体及抗组蛋白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14
2021年
为比较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ribosomal P protein antibody,anti-P)、抗Smith抗体(anti-Smith antibody,anti-Sm)、抗dsDNA抗体(anti-dsDNA)、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和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e antibody,AH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诊断价值,探讨它们与SLE临床特征及疾病活动度的关系,回顾性分析351例SLE患者,200例非SLE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临床资料,计算anti-P、anti-Sm、anti-dsDNA、ANuA和AHA诊断SLE的灵敏度、特异度、阴/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再进一步比较各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SLE患者在临床特征、SLEDAI及C3、C4水平上差异是否显著。结果显示,anti-P、anti-Sm、anti-dsDNA、ANuA和AHA诊断SLE的灵敏度分别为31.9%、20.8%、45.3%、26.5%和18.2%,特异度分别为99.0%、99.3%、99.0%、98.3%和96.0%;5种抗体单阳性者占总阳性数的百分比分别为26.8%、31.5%、20.8%、8.6%和7.8%。其中,anti-P、anti-Sm、anti-dsDNA和AHA阳性组和阴性组在SLE发病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nti-P阳性组皮肤红斑发生率较高,ANuA阳性组脱发发生率较高,anti-dsDNA、ANuA和AHA阳性组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发生率更高,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nti-P、anti-dsDNA、ANuA和AHA阳性组与阴性组在SLEDAI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P<0.05);补体C3、C4水平在5个抗体阳性和阴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LEDAI与C3、C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95、-0.314)。由此,anti-P、anti-Sm、anti-dsDNA、ANuA和AHA对SL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灵敏度较差,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SLE的诊断率。anti-P、anti-Sm、anti-dsDNA和AHA阳性患者的发病年龄更小,anti-P阳性与SLE皮肤红斑发生率有关,ANuA阳性与患者脱发可能存在一定关联,而anti-dsDNA、ANuA和AHA阳性时LN的发生率更高。anti-P、anti-dsDNA、ANuA和AHA都与SLE疾病�
王艳萍邹麟郭婷陈曦史静陈瀑
关键词: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
PEDF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 ent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滴眼液抑制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间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术后把72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10nM的PEDF眼液)和对照组(赋形剂滴眼液)。对术眼角膜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和照相,定量分析角膜新生血管面积,术后1w,2w,3w,1月,2月,3月,每个组随机处死6只动物,取其角膜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较对照组在术后1w,2w,3w,1月,2月显著减少(P<0.01或P<0.05)。结论:局部应用PEDF滴眼液可以抑制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新生血管生长。
王巧玲周善璧陈曦张盟辉
关键词: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角膜新生血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