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妍 作品数:30 被引量:120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更多>>
晚期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呼吸衰竭发生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比较晚期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呼吸衰竭发生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6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NRF)患儿分为晚期早产儿组(n=34)和足月儿组(n=34),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特征、围产期指标、呼吸衰竭治疗情况、主要疾病构成及预后评价;同时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临床和呼吸治疗指标的差异。结果晚期早产儿组平均出生体质量显著低于足月儿组(P<0.01),且低体质量患儿比例显著高于足月儿组(P<0.05);但两组间性别构成比、入NICU日龄和小于胎龄儿(SAG)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母亲的健康状况及其他围产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暂停仅见于晚期早产儿组,吸入NO治疗以及高频通气模式均发生于足月儿组;但两组间主要疾病构成、呼吸治疗方式及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中SAG比例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但剖宫产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F患儿胎龄与体质量的关系以及分娩方式是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朱天闻 张永红 陈妍 夏红萍 赵冬莹 杨凌云 朱建幸关键词:晚期早产儿 足月儿 新生儿呼吸衰竭 发生率 27例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中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合理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我院NICU27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 王丽 钱继红 何振娟 张拥军 谢利娟 杨庆南 夏红萍 朱天闻 陈妍 朱建幸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感染 儿内科 极低出生体重儿 早期临床表现 喂养不耐受 文献传递 脑电活动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的脑电活动,检测和评估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预后有关的参数,探讨这些参数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31例无高胆红素血症的非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对照组)和3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高胆组)(受孕龄均为37~43周的足月适龄新生儿)的脑电图进行平行对照的前瞻性分析,出生第3个月和第6个月进行神经系统随访。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将患儿脑电活动参数值、临床资料与预后建立方程,利用SAS6.12统计软件的逐步判别分析过程,遴选出对预后判断有意义的参数,推导出一组预后判别函数,并采用交叉考核法,判断该函数的正确性。结果1.高胆组患儿脑电活动检查显示,交替性脑电活动期暴发间隔时间延长,清醒期及各睡眠状态下脑电活动振幅均值降低,清醒期前部节律紊乱增多,睡眠循环障碍发生率增高。2.高胆组患儿血浆总胆红素水平与脑电图活动中清醒期前部节律紊乱呈非常显著线性相关。3.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的参数为患儿的受孕龄、出生体质量、血浆总胆红素水平、TA期暴发间隔、振幅均值、是否出现清醒期前部节律紊乱、非静态睡眠期阵发性活动及睡眠循环障碍。结论脑电图背景活动是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预后判断的有效依据,结合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脑电图多项参数进行综合分析,是正确判断预后提的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陈妍 王治平 张志芳 沈仲元关键词:脑电活动 婴儿 高胆红素血症 预后 脑损伤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5例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住院患儿90例,分为两组各45例,均及时纠正酸中毒、低血压、低血糖,控制惊厥,严格限制液体摄入量,降低颅内压,消除脑干症状。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20 mg静脉滴注,qd,10~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125 mg静脉滴注,qd,10~14 d。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71.11%,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NBNA评分[(36.28±2.46)分]较对照组[(34.13±2.75)分]显著升高(P<0.01)。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能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愈率。 杨庆南 陈妍关键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 CASR基因新发变异致新生儿重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例报告 被引量:1 2022年 新生儿重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在新生儿期表现为严重的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骨质减少。患儿,女,14日龄,生后4天起病,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纳差、反应差、肌张力低下,严重的高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基因检测显示,CASR基因存在未报道过的c.888C > A (p.Ser296Arg)(来源于父亲)、c.1576G > T (p.Glu526Ter)(来源于母亲)复合杂合变异。患儿经多次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吸吮力、反应及肌张力有好转,血钙开始明显下降但一周后又升高。生后54天患儿行一侧甲状旁腺切除术,血钙有所下降,于生后64天出院。生后17月随访,患儿体格和神经发育迟缓。NSHPT由CASR基因失活变异引起,表现为严重的高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伴生长发育迟缓。甲状旁腺全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手段,双膦酸盐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 王盈灿 谭金童 陈妍 黄琦 夏红萍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高钙血症 新生儿 不同程度小于胎龄儿的母体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GA)母体的孕前及孕期高危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9月—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分娩的母体及单胎新生儿,根据子代不同出生体质量所在百分位分为4组:轻度SGA组(SGA5^th^10^th)、中度SGA组(SGA3^rd^5^th)、重度SGA组( 胡绪林 陈妍 夏红萍 张拥军关键词:小于胎龄儿 体质量指数 妊娠高血压 辅助生殖 歪嘴哭面容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检测 王利 张永红 朱天闻 陈妍 赵冬莹 谢丽娟 杨庆南 张拥军 何振娟 钱继红 朱建幸 夏红萍脑电图背景活动对窒息足月新生儿预后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脑损伤疾病为新生儿重度窒息后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对新生儿HIE预后的判断方法除考虑异常围生期因素、常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外,只能依赖于颅内超声、CT、MRI等影像学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建立在解剖结构改变基础之上,而脑电图则能发现早期的脑功能异常。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足月窒息新生儿脑电图背景活动的研究,检测并评估与窒息新生儿预后相关的参数,并根据数理原理得出并证明这些参数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80名生后24h至日龄〈8d的足月新生儿(对照组31人,窒息组49人)脑电图进行平行对照的前瞻性分析,并在出院后对窒息组患儿进行6~12个月的随访。结果①窒息患儿交替性脑电活动期平均阵发性放电间期延长,振幅降低,阵发性活动、异常尖波频率出现率和睡眠周期循环障碍的发生率增加。②对窒息患儿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的参数为胎龄、出生体重、脑电活动振幅均值、睡眠循环障碍、影像学异常改变、HIE分级。③出生24h后脑电图仍表现为平坦波或平坦波伴大量异常放电患儿预后极差。结论脑电图背景活动是足月窒息新生儿预后判断的有效工具,如结合患儿脑电图背景活动及其胎龄、出生体重、影像学检查、HIE分级等临床指标,可使预后判断更为准确。 陈妍 王治平 张志芳 沈仲元关键词:脑损伤 窒息 预后 新生儿 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意义 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意义。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临床怀疑真菌感染的早产儿,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真菌1,3-13-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同时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血培养检测。确诊真菌性败血症的患儿为病例组,未确诊者为对照组。分析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结果30例疑诊惠儿,病例组14例。病例组中,71.4%(10/14)的真菌性败血症早产儿为极低出生体重儿,血培养均为假丝酵母菌(念珠菌)。临床表现除出现感染症状外,85.7%(12/14)的患儿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42.9%(6/14)的真菌性败血症早产儿合并真菌性脑膜炎。、病例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为181.1(129.6~1009.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0(5.0~8.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合并真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为1565.5(183.6~3549.3)pg/ml,8例未合并真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为159.0(48.0~183.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后血浆1,3-β-D葡聚糖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多见于极低出生体重儿,以念珠菌血症多见,多数患儿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易合并真菌性脑膜炎。血浆1,3-β-D葡聚糖对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郑莉莉 夏红萍 谢利娟 何振娟 张拥军 杨庆南 陈妍 朱天闻 朱建幸关键词:败血症 真菌性 早产 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27例临床特征 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分析NICU中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本院NICU收治的27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一般资料、高危因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 27例中早产儿25例(92.59%),其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9例,超低出生体质量儿5例。患儿均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和静脉营养,23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19例曾予机械通气,14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早期临床表现以呼吸暂停和喂养不耐受为主。实验室检查发现23例血小板进行性下降;24例1,3-β-D葡聚糖(BG)升高;7例脑脊液异常。26例血培养阳性均为念珠菌感染。7例中枢感染患儿头颅B超和MRI有异常表现。患儿均接受氟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20例治愈,4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结论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多发于胎龄小于32周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反复呼吸暂停和喂养不耐受为早期主要临床表现,是早期识别和诊断的重要线索。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和BG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有良好疗效。规范广谱抗生素应用、加强PICC管理、严格掌握上机和撤机指征、尽早过渡至肠内营养是预防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王丽 钱继红 何振娟 张拥军 谢利娟 杨庆南 夏红萍 朱天闻 陈妍 朱建幸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感染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