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春
- 作品数:22 被引量:149H指数:6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肺部结节为主要表现的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一例
- 2018年
- 患者男,47岁,因"反复腹泻1年,发热1个月"于2015年7月1日入院。患者无咳嗽、胸闷等呼吸系统表现,有同性恋史8年。入院后实验室检查:抗-HIV阳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33个/μL,CMV DNA〈5.0×10^2拷贝/mL,CMV IgM阴性。胸部CT:双肺见斑片状磨玻璃影,靠近肺门明显,考虑卡氏肺孢子虫病(PCP),右肺下叶近胸膜处见两枚类圆形软组织影(结节状),边缘清楚,直径分别为2.8、1.6 cm,临近胸膜皱缩。
- 陈国春崔曼曼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肺部结节CD4^+T淋巴细胞计数艾滋病抗-HIV阳性卡氏肺孢子虫病
- 血浆置换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对临床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例经血浆置换治疗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前后测定血清中TNF-α和IL-4的水平,观察其和愈后、肝功能、并发症间的关系....
- 何杰徐天敏周国平王永忠潘彤军陈国春
- 关键词:血浆置换重症肝炎病毒性肝炎TNF-ΑIL-4临床预后
- 文献传递
- 中晚期重型乙型肝炎血浆置换与内科治疗临床效果的比较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内科综合治疗对中晚期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生存率的影响,探索中晚期重型肝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观察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患者的肝功能、并发症及疾病的转归,与同期仅予内科综合治疗的患者相比较,对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了解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血浆置换组36例,18例好转、18例死亡,内科治疗组32例,13例好转、19例死亡,二组之间患者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功能指标(ALT、AST、SB、ALB、TC、ChE)和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内科综合治疗相比较,在其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并不能提高中晚期重型病毒性肝炎生存率;中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决定于其肝功能衰竭的程度.
- 陈国春张锁才
- 关键词:血浆置换存活率
- 常州市老年HIV/AIDS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其机会性感染疾病谱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并发机会性感染的疾病谱,更好地指导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就诊的39例年龄>60岁老年病人的人群特征、传播途径、常见症状体征、常见机会性感染、临床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例老年病人占同期住院病人的13.13%,其中男性34例,女性5例,性传播占89.75%。临床表现以发热(53.85%)、咳嗽(53.85%)、气急(51.28%)、乏力(76.92%)、消瘦(94.87%)、食欲下降(58.97%)、腹泻(38.46%)、淋巴结肿大(87.18%)多见,外周血中以白细胞(84.62%)、血小板(53.85%)下降为主要特征。肝功能主要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者占5.13%,白蛋白下降者占38.46%。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者占87.18%,<50/μL者高达48.72%。机会性感染以真菌感染比率高,依次为口腔真菌(43.59%)、肺孢子菌肺炎(15.38%)、皮肤真菌(5.13%)、食道真菌(5.13%)、隐球菌脑膜炎(2.56%)、尿路真菌感染(2.56%),其中肺部真菌感染、口腔真菌感染者多见。但部分病人以疱疹病毒感染(5.13%)、弓形虫感染(5.13%)、隐球菌感染(2.56%)的临床表现而首次就诊。结论老年HIV/AIDS病人感染以性传播为主,男性多见,发病后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情复杂,多数并发有机会性感染。
- 卫峥陈国春徐天敏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 血浆置换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疗法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对临床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 4 0例经血浆置换治疗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治疗前后测定血清中 TNF- α和 IL- 4的水平 ,观察其和愈后、肝功能、并发症间的关系。结果 :4 0例患者经治疗后 TNF- α由79.32± 2 2 .39下降到 2 0 .0 1± 2 2 .2 5 pg/ml(t=5 .873P<0 .0 0 1) ,IL- 4由 0 .6 1± 0 .0 7下降到 0 .5 7± 0 .0 6 pg/ml(t=2 .74 0 P<0 .0 1) ,好转出院的患者较恶化出院的患者下降尤其明显 (P均 <0 .0 5 ) ;肝功能的恢复同样是好转出院的患者较恶化出院的恢复得更为好 (P<0 .0 5~ 0 .0 0 1) ,对嗜睡、定向能力也均有明显的改善 (t值分别为 6 .6 6 7和 4 .2 7P值 <0 .0 0 1和 <0 .0 5 ) ,对治疗各种并发症更好 (t=14 .5 3P<0 .0 0 1)。结论 :血浆置换能清除以 TNF- α和 IL- 4为代表的细胞因子 ,是防治各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同时提示愈后不佳的患者与炎症的持续存在 ,导致血清中 TNF-α和IL- 4水平较高有关。
- 何杰徐天敏周国平王永忠潘彤军陈国春
- 关键词:重症肝炎血浆置换TNF-AIL-4临床预后人工肝
- 血浆置换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3
- 2003年
- 目的 :观察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 ,探讨血浆置换疗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 4 0例经血浆置换治疗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白介素 4(IL 4 )的水平 ,观察其与预后、肝功能、并发症间的关系。结果 :4 0例患者经治疗后 TNFα由 (79.32±2 2 .39) ng/L 下降到 (2 0 .0 1± 2 2 .2 5 ) ng/L(P<0 .0 0 1) ,IL 4由 (0 .6 1± 0 .0 7) ng/L 降至 (0 .5 7± 0 .0 6 ) ng/L(P<0 .0 1) ,好转出院的患者较恶化出院的患者下降尤其明显 (P均 <0 .0 5 ) ;肝功能的恢复同样是好转出院的患者较恶化出院的恢复得更好 (P <0 .0 5或 P <0 .0 1) ;对嗜睡、定向能力均有明显改善 (P<0 .0 1和 P <0 .0 5 ) ,对治疗各种并发症更好 (P<0 .0 1)。结论 :血浆置换能清除 TNFα和 IL 4 ,是防治各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预后不佳者与炎症的持续存在导致血清中 TNFα和 IL 4水平较高有关。
- 何杰徐天敏周国平王永忠潘彤军陈国春
- 关键词:血浆置换肝炎病毒性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4
- 恶性疟血清腺苷脱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测定及临床意义
- 通过测定40例在某院治疗的恶性疟患者血ADA、LDH、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分析其与恶性疟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了解恶性疟患者血清中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探讨血清ADA、LDH在恶性疟诊...
- 张锁才邵幼林陈国春王安平张晓霞
- 关键词:恶性疟疾血清学诊断腺苷脱氨酶乳酸脱氢酶
- 恶性疟疾40例临床表现与血液生化学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其与艾滋病、结核病一起被认为是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本病因疟原虫虫株、感染程度、机体免疫状况和反应性等差异,临床症状和发作规律表现不一。恶性疟疾是疟疾中较少见的一种,发热常不规则,变化迅速,病情严重,并可引起脑型疟疾、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目前,许多医务工作者对恶性疟疾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不足,极易误诊。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疟疾常年高度流行,
- 张锁才邵幼林陈国春王安平张晓霞
- 关键词:疟疾恶性腺苷脱氨酶乳酸脱氢酶类
- 艾滋病患者高效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1
- 2018年
- 目的探究艾滋病患者行高效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及预后关系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测定基线CD_4^+T淋巴细胞、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等,动态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外周血中CD_4^+T淋巴细胞含量,评价免疫重建情况;分析预后相关因素;评价CRP基线水平对预后的预测效果。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年龄较大,临床分期为3期和4期,CD_4^+T淋巴细胞<100个/μL、白蛋白<35g/L、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4.0×10~9/L及CRP≥5mg/L的患者显著增加(P<0.05);较大年龄、临床分期、CD_4^+T淋巴细胞基线值、低血红蛋白、低白细胞及高CRP均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CD_4^+T淋巴细胞基线值、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CD_4^+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P<0.05);CRP最佳截断为5mg/L,对不良预后预测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高于70.00%。结论艾滋病患者CD_4^+T淋巴细胞的基线水平与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CRP基线水平对患者的预后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陈国春卫峥马波黄和冲崔曼曼
- 关键词:艾滋病CD4+T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免疫重建预后
-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肝炎32例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32例和拉米夫定组30例。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天1次口服,替比夫定组给予替比夫定600mg,每天1次口服,两组的基础护肝治疗相同,共治疗52周。结果替比夫定组对病毒的抑制起效迅速,2~8周时即出现HBVDNA的显著下降,起效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替比夫定组血清HBVDNA的阴转率(HBVDNA≤1.0×10^3copies/mL)52周时为90.6%,拉米夫定组70.0%(P〈0.05)。结论应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拉米夫定更迅速、有更好的治疗应答率。
- 姚玲娣徐天敏马春明黄和冲陈国春张建中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HBEAG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