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胰腺
  • 3篇预后
  • 3篇胃癌
  • 3篇疗效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炎
  • 3篇溃疡
  • 3篇溃疡性
  • 3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病理
  • 2篇胆管
  • 2篇肿瘤
  • 2篇胃癌组织
  • 2篇细胞
  • 2篇临床病理
  • 2篇免疫
  • 2篇恶性
  • 2篇癌组织
  • 2篇ERCP
  • 2篇病理学

机构

  • 1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14篇陆健
  • 9篇龚镭
  • 6篇杨怡莎
  • 3篇孙辉
  • 3篇彭晓斌
  • 3篇黎文华
  • 2篇倪景斌
  • 2篇张丽莉
  • 2篇唐学军
  • 2篇王小云
  • 2篇柳堤
  • 1篇朱颖炜
  • 1篇徐又佳
  • 1篇谈春晓
  • 1篇金士毛
  • 1篇赵宇
  • 1篇孙雄
  • 1篇朱颖伟
  • 1篇胥明
  • 1篇王磊

传媒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健脾愈疡汤对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估健脾愈疡汤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并探索其分子机制。方法将59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健脾愈疡汤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健脾愈疡汤治疗组给予健脾愈疡汤治疗,每次200 m L,每日2次;西药治疗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每日4 g,分4次口服。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均行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检测,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测定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血清和黏膜组织IL-17、TNF-α及IFN-γ表达水平。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后,健脾愈疡汤治疗组患者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率显著低于西药治疗组。健脾愈疡汤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活动指数(Z=-1.967,P>0.05)和内镜指数(Z=-1.967,P>0.05),而西药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活动指数(Z=-3.025,P<0.05)和内镜指数(Z=-3.225,P<0.05)显著大于治疗前。健脾愈疡汤能够抑制外周血和黏膜组织IL-17、TNF-α和IFN-γ表达,同时上调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比例,有效维持溃疡性结肠炎的长期缓解。结论健脾愈疡汤通过下调IL-17、TNF-α、IFN-γ表达及上调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柳氮磺胺吡啶更为有效地维持溃疡性结肠炎的长期缓解。
黎文华杨怡莎柳堤陆健龚镭
关键词:健脾愈疡汤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子机制
髋部骨折患者骨内H型血管的变化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骨标本中H型血管、骨密度的变化。方法收集临床髋部骨折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等信息,按照骨密度T值将患者分为3组,包括骨密度正常组、骨量减低组、骨质疏松症组,分析各组间骨密度的变化。收集各组患者术中的骨标本,按照免疫荧光染色的流程处理,探讨骨组织中H型血管的存在及变化情况,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血常规、生化、电解质及凝血指标,对应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正常组、骨量减低组及骨质疏松症组成骨代谢指标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collagenⅠN terminal peptide,PINP)分别为(40.70±5.64)、(58.99±6.23)、(88.97±7.41)n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破骨代谢指标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beta carboxy-terminal collagen cross links,β-CTX)分别为(518.66±24.19)、(609.26±39.68)、(771.76±52.89)p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腰椎骨密度值分别为(1.33±0.34)、(0.98±0.12)、(0.56±0.08)g/cm 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股骨颈骨密度值分别为(1.22±0.23)、(0.88±0.10)、(0.42±0.06)g/cm 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骨标本中H型血管分别为(25.30±1.95)%、(15.56±1.26)%、(3.36±0.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患者的骨内存在H型血管,其量随骨密度的降低而明显减少,为髋部骨折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王亮顾剑赵宇杨照耀陆健李平元王磊徐又佳
关键词:髋部骨折
抗菌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再评价—Meta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系统评价抗菌药物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文献检索并收集抗菌药物辅助治疗活动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并行Meta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对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诱导缓解,其疗效优于安慰剂,但溃结并发症的发病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口服抗菌药物组治疗活动期溃结,其临床诱导缓解率高于安慰剂组,但静脉使用抗菌药物与安慰剂相比较,两者临床诱导缓解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抗菌药物辅助治疗活动期溃结,有助于提高临床诱导缓解率,但不能预防其并发症的产生。口服抗菌药物对活动期溃结可以增高临床诱导缓解率,而静脉给药效果差。
龚镭陆健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抗菌药物临床疗效META分析
胰腺分裂合并胆管副胰管内瘘一例
2013年
患者女,73岁。因“上腹痛3d伴皮肤黄染”入院。无畏寒发热,无寒战。有“高血压病、心房颤动、胆总管结石”病史,有反复发作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病史,曾行胆囊切除.
彭晓斌龚镭陆健谈春晓
关键词:急性胆管炎胰腺分裂内瘘皮肤黄染畏寒发热
12-脂氧合酶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检测胰腺癌组织和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PANCl的12-脂氧合酶(12-lipooxygenase,12-LOX)表达,探讨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染色、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癌旁正常胰腺组织及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PANCl中12-LOX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胰腺癌组织12-LOX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30例胰腺癌组织12-LOX表达阴性8例,弱阳性7例,强阳性15例,总阳性率为73.3%。SW1990和PANCl细胞均表达12-LOX。阳性表达的胰腺癌组织及两株胰腺癌细胞株均表达12-LOXmRNA,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不表达12-LOXmRNA及蛋白。胰腺癌组织12-LOX强阳性表达与肿瘤TNM分期、肿瘤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结论12-LOX在胰腺癌中表达上调,与胰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龚镭胥明彭晓斌唐学军朱颖伟陆健
关键词:胰腺肿瘤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氨基酸转运载体ASCT2和LAT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ASC型氨基酸转运体2(ASCT2)和L型氨基酸转运体1(LA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70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以及相对应的肿瘤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SCT2和LAT1在相应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ASCT2或LAT1的高表达率均有统计学差异,但其各自的表达率与癌旁组织相比无明显差异。LAT1和ASCT2在胃癌组织中的共表达率与癌旁组织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胃癌组织中ASCT2高表达与肿瘤体积、T分期、N分期、TNM分期和Ki-67指数显著相关;LAT1的高表达与肿瘤体积、N分期和TNM分期相关。胃癌组织中ASCT2与LAT1共表达与肿瘤体积、T分期、N分期、TNM分期和Ki-67指数显著相关。胃癌组织中ASCT2和LAT1的高表达呈正相关。胃癌组织中ASCT2高表达、LAT1高表达及ASCT2与LAT1共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结论:胃癌组织中ASCT2高表达、LAT1高表达以及ASCT2与LAT1共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临床价值。
陆健朱颖炜龚镭王小云张丽莉
关键词:胃癌预后
氨基酸转运载体SLC1A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氨基酸转运载体溶质载体家族1成员5(Solute Carrier Family 1 Member 5, SLC1A5)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进展期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90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LC1A5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同时通过基因数据库分析SLC1A5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SLC1A5表达明显上调(P<0.0001)。数据库研究也显示SLC1A5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GSE 65801,P=0.0046;GSE 63809,P<0.0001;GSE 27342,P=0.0147)。胃癌组织中SLC1A5高表达与肿瘤大小(P<0.05)、肿瘤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5)、TNM分期(P<0.05)和Ki-67(P<0.01)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及分化程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中SLC1A5表达强度与患者预后相关,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总体生存率,P=0.0131;无复发生存率,P=0.0293)。数据库分析也显示SLC1A5高表达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总体生存期(GSE 14210,P=0.011;GSE 22377,P=0.0015)和无进展生存期(GSE 14210,P=0.0095;GSE 22377,P=0.0012)。结论:SLC1A5蛋白表达在胃癌组织中明显上调,且与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SLC1A5高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陆健龚镭王小云张丽莉杨怡莎
关键词:胃癌预后
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谷氨酰胺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营养状况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谷氨酰胺对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营养状况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联合谷氨酰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人体参数指标、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Child-Paugh评分、前白蛋白(PALB)、并发症、小肠黏膜通透性等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人体参数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PT及ChildPaugh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ALB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腹胀感觉改善、腹水消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小肠黏膜通透性(L/M)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可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营养状态及肠道屏障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陆健龚镭杨怡莎孙辉倪景斌
关键词:谷氨酰胺营养状况肝功能肠黏膜通透性
胆囊管低汇流ERCP结果分析
2009年
近年来,随着ERCP技术的开展及内镜医师水平的提高,对胆囊管低汇流的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本文回顾总结我院2003年1月以来经ERCP检查确诊的30例胆囊管低汇流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金士毛孙辉杨怡莎孙雄陆健龚镭
关键词:ERCP技术胆囊管ERCP检查内镜医师病例资料
氨基酸转运载体SLC1A5对胃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因肿瘤导致的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位列人类恶性肿瘤致死率第二位。由于进展期胃癌患者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并从胃癌组织和细胞中找寻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
陆健
关键词:胃癌预后增殖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