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雅磊
- 作品数:36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影响
-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25例患者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的配对方法,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后,其24 h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其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并监测其血清脑钠肽的变化。结果25例患者治疗...
- 金雅磊袁胜袁公贤
- 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冠心病心律失常QT离散度
- 脐血CD_3AK和LAK细胞免疫学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谷小华文志华王捷荣金雅磊王雪琴
- 关键词:脐血CD3AKLAK细胞免疫疗法
-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指数的变化及分析被引量:2
- 2001年
- 血小板指数包括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其变化除用于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外,也有助于非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我们对1992年3月至2000年7月间住院资料较全的30例川崎病(KD)患儿进行了血小板指数变化分析,现报告如下.
- 谷小华金雅磊王红玲陈冬珍关祥燕
- 关键词:川崎病血小板指数PLTMPVPDWPCT
- 血清细胞因子与老年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 2012年
-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不同状态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18例及健康对照(HC)50例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水平.结果 各组hs-CRP分别为6.29±1.79 mg/L(SA组),8.66±2.03 mg/L(UA组),8.49±2.49 mg/L(AMI组),2.09±0.59 mg/L(HC组);IL-6分别为0.907(0.811~1.214)ng/L(SA组),1.043(0.933~2.642)ng/L(UA组),2.062(0.963~2.462)ng/L(AMI组),0.264(≤0.221~0.364)ng/L(HC组).病例组CRP、IL-6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两两比较,CRP、IL-6:UA组>SA组(P <0.05),AMI组>SA组(P<0.05),而UA组与AMI组差异无显著性;CRP 与IL-6呈正相关(r=0.817,P<0.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细胞因子的改变,且病情越重,细胞因子水平越高,可能与其血管内皮炎性反应有关.
- 金雅磊王桦袁胜袁公贤
-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心绞痛心肌梗死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测定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前后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非ST抬高的ACS(NSTACS组)患者61例,ST抬高的ACS(STACS组)患者52例,健康者4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NSTACS组、STACS组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血浆LPA水平。结果NSTACS组、STACS组治疗前血浆LPA水平分别为(3.47±0.71)μmol/L和(3.89±0.79)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28±0.38)μmol/L(P均<0.01),治疗后NSTACS组血浆LPA水平(2.38±0.68)μmol/L,STACS组血浆LPA水平(2.51±0.57)μmol/L,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血浆LPA水平增高与ACS发生明显相关,可以表明ACS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并可以作为ACS治疗转归的指标。
- 王桦袁公贤袁胜金雅磊汪迎晖
- 关键词:溶血磷脂酸急性冠脉综合征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评分系统构建被引量:3
- 2020年
-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全球流行,如何有效治疗、降低病死率尚处于摸索阶段。寻找死亡危险因素将有利于优化COVID-19治疗策略。目的探讨COVID-19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评分系统。方法选取2020-01-01至02-29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的COVID-19患者270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入院症状、合并症、入院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根据临床结局即治愈出院和死亡分为痊愈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OVID-19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COVID-19患者死亡预测评分系统。结果最终24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治愈出院212例(痊愈组),死亡33例(死亡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7.177,95%CI(1.715,30.038),P<0.05〕、氧饱和度(SpO2)≤93%〔OR=15.456,95%CI(3.343,71.450),P<0.05〕、血尿素氮(BUN)≥7 mmol/L〔OR=7.115,95%CI(1.550,32.652),P<0.05〕、血降钙素原(PCT)≥0.1μg/L〔OR=23.895,95%CI(4.209,135.639),P<0.05〕是COVID-19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SBP(A:年龄,S:SpO2,B:BUN,P:PCT)评分系统对COVID-19患者死亡预测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967(0.931,0.987),CURB-65评分系统对COVID-19患者死亡预测价值的AUC 95%CI为0.885(0.831,0.926)。两种评分系统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16,P<0.01)。选择约登指数最大者作为预测截断值,即ASBP评分系统为5分、CURB-65评分系统2分,相应的灵敏度分别为0.871、0.903,特异度分别为0.957、0.735。结论年龄≥65岁、SpO2≤93%、BUN≥7 mmol/L和PCT≥0.1μg/L是COVID-19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ASBP评分系统可用于COVID-19死亡预警。
- 陈玲陈静刘雨薇杜雪蓓彭利金雅磊王皓翔赵剡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死亡率预后
- 冠心病高危人群颈动脉内中膜离散度变化及相关因素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高危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离散度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以每一像素为长度,自动计算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最大值(CIMT—max)、均值(CIMTmean)、标准差(CIMTSD)并与各种高危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IMTmax、CIMTmean、CIMTSD在高危组分别为(0.810±0.101)、(0.631±0.090)、(0.091±0.070)mm,在对照组分别为(0.704±0.099)、(0.557±0.063)、(0.045±0.014)mm;CIMTmax在0.6、0.7、0.8mm时,高危组CIMTSD分别为(0.059±0.029)、(0.100±0.068)、(0.073±0.018)mm,对照组分别为(0.041±0.015)、(0.050±0.013)、(0.042±0.013)mm;CIMTmean在0.50~0.69mm时,高危组CIMTSD分别为(0.069±0.021)、(0.084±0.055)mm,对照组分别为(0.045±0.011)、(0.050±0.017)mm(P〈0.05);CIMTSD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甘油三脂、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舒张压、吸烟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较CIMTmax、CIMTmean更好。结论CIMTSD比CIMTmax、CIMTmean更能反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 金雅磊王桦程新耀
- 关键词:内中膜厚度离散度标准差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常见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程度。方法:FH患者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8-65(37.68±19.00)岁,经基因筛查确证后收集临床资料如年龄、血压(SBP、DBP)、心绞痛、心电图结果,以及血脂等生化检查结果(TC、TG、HDL、LDL、APOB、GLU),超声测量双侧颈内动脉、颈动脉窦、颈总动脉最大厚度和最大平均厚度,对结果行多因素相关分析处理。结果:左/右侧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与各参数的相关系数(P值)分别为,年龄:0.25/0.47(0.30/0.04),TC:0.87/0.77(均P<0.05),TG:0.81/0.72(均P<0.05),HDL:-0.71/-0.49(均P<0.05),LDL:0.87/0.79(均P<0.05),APOB:0.86/0.76(均P<0.05),GLU:-0.21/-0.08(0.40/-0.09),SBP:0.32/0.51(0.18/0.040),DBP:0.34/0.43(0.16/0.07);心绞痛:0.86/0.47(0.00/0.44),心电图:0.55/0.62(均P<0.05)。结论:FH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水平相关最密切,降脂是其根本防治措施。
- 林利金雅磊程新耀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误诊11例分析被引量:1
- 2000年
- 王捷荣熊晓红金雅磊
- 关键词:儿童肝豆状核变性误诊
- 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同的快速诊断法的比较被引量:3
- 2001年
- 金雅磊王红玲洪艳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