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壮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5
供职机构: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胆总管
  • 2篇胆总管结石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细胞
  • 2篇结石
  • 2篇扩张术
  • 2篇病变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蛋白
  • 1篇淀粉酶
  • 1篇凋亡
  • 1篇动力学改变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多糖
  • 1篇血淀粉酶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血管内皮

机构

  • 8篇胜利油田中心...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郭壮
  • 5篇赵卫东
  • 3篇司文
  • 2篇褚爱霞
  • 2篇赵连礼
  • 2篇崔振芹
  • 1篇周华
  • 1篇栾红
  • 1篇苏本利
  • 1篇张炜
  • 1篇张磊
  • 1篇张威庆
  • 1篇陈新焰
  • 1篇王蓓蓓
  • 1篇李伟
  • 1篇周炜
  • 1篇杨旋
  • 1篇卢朝辉

传媒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转化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下消化道症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下肢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消化道症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下消化道症状评定量表(LGSRS)进行评分,LGSRS评分≥ 6分为阳性组,LGSRS评分<6分为阴性组。行眼底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LGSRS评分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阳性组66例,阴性组62例。阳性组年龄、糖尿病病程、LGSRS评分和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64.24 ± 10.43)岁比(59.57 ± 12.50)岁、(14.67 ± 1.28)年比(10.98 ± 1.25)年、(8.65 ± 2.38)分比(2.77 ± 1.49)分和98.48%(65/66)比69.35%(4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两组性别构成、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校正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混杂因素后,LGSRS评分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呈正相关性( OR =1.174,95% CI 1.065~1.470, P = 0.001),而LGSRS评分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相关性( P = 0.313)。 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下消化道症状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独立正相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相关性,提示下消化道症状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中小动脉病变的病理机制。
司文郭壮赵连礼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
黄芪多糖联合Smac shRNA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联合Smac shRNA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Smac shRNA慢病毒感染血管内皮细胞EVC-304,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干扰效果。EVC-304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未处理,黄芪多糖组给予300 mg/L黄芪多糖,干扰组感染Smac shRNA慢病毒,黄芪多糖+干扰组用300 mg/L黄芪多糖培养感染Smac shRNA慢病毒的EVC-304细胞,随后4组均给予高糖处理。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生化试剂盒测定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激活型Caspase-3(C-Caspase-3)、C-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感染Smac shRNA慢病毒的EVC-304细胞Smac表达水平降低(P <0. 05)。Smac shRNA干扰或黄芪多糖处理均可降低高糖条件下EVC-304细胞凋亡率,提高SOD和CAT活性,减少MDA含量,抑制细胞中C-Caspase-3、C-Caspase-9蛋白表达,二者联用有协同作用(P <0. 05)。结论:黄芪多糖联合Smac干扰可抑制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少氧化损伤有关。
司文郭壮周华
关键词:高糖血管内皮细胞黄芪多糖SMAC凋亡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疗效及对血淀粉酶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EPLBD)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淀粉酶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256例年龄大于60岁(平均72.6岁)的老年胆总管结石(直径大于10 mm)患者随机分为EPLBD(n=129)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常规EST)(n=127)两组,均根据实际情况行碎石术、网篮取石术和(或)气囊取石,直径大于25 mm巨大结石先置入胆管塑料支架,3个月后择期取石,同时观察两组胰腺炎发生率、术后4、12和24h血淀粉酶结果。结果 EPLBD组与常规EST组比较,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分别为88.37%与88.97%(P〉0.05)、取石时间分别为(25.0±5.2)及(45.0±11.1)min(P〈0.05)、需机械碎石率分别为8.00%及36.00%(P〈0.05),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5.26%及6.19%(P〉0.05),术后4、12和24 h血淀粉酶水平无明显差异。EPLBD术,无术后大出血发生,常规EST组3例术后24-48 h发生大出血,经再次内镜下止血好转。结论 EPLBD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与常规EST组比较,疗效确切、操作时间短,需要较少的机械碎石术,而并不增高血淀粉酶水平及胰腺炎发生,发生术后大出血几率低,在胆总管结石取石治疗中更为有效、安全。
郭壮赵卫东崔振芹杨旋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括约肌切开术淀粉酶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下消化道症状评分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与患者下消化道症状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42例。收集所有患者病史、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下消化道症状登记评估量表(LGSRS)评分,行肠系膜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血流参数,包括起始部、一级分支、二级分支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阻力指数(RI)。根据LGSRS得分将142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阳性组(LGSRS≥6分)共74例,阴性组(LGSRS<6分)68例。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BMI、HbA1c、FBG,PBG、TG、TC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阳性组的年龄及病程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2)LGSRS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在有无肠系膜上动脉的粥样硬化或斑块者无统计学差异[阴性组3例(4.41%),阳性组5例(6.76%)(P>0.05)]。(3)阳性组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及一级分支处内径较阴性组患者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级分支处的内径明显大于阴性组[(3.83±0.85)mm对(3.53±0.90)mm,P<0.05)]。(4)阳性组在一级分支处、二级分支处血流阻力指数均高于阴性组,分别为0.842±0.063对0.816±0.059,P<0.05;0.845±0.073对0.813±0.076,P<0.05。一级分支处PSV阳性组高于阴性组[(110.89±46.89)cm/s对(95.72±36.59)cm/s,P<0.05],其他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年龄、病程、血糖参数及血脂参数校正后,一级分支内径(RR=2.092,95%CI 1.080~4.050,P=0.029)、二级分支内径(RR=0.491,95%CI0.252~0.955,P=0.36)、二级分支EDV(RR=0.897,95%CI 0.824~0.976,P=0.012)是影响LGSRS评分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肠系膜上动脉管径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可能是导致T2DM患者出现下消化�
司文郭壮赵连礼栾红周炜王蓓蓓陈新焰苏本利
Haod超声小探头诊断胃内隆起性病变的价值及体位变换技巧体会
目的:探讨超声小探头诊断胃内隆起性病变的价值及小探头操作过程中体位变化对超声显示病变的作用。方法:对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的95例黏膜下部病变,给予超声小探头检查,术中采用浸泡法注入300-500ml蒸馏水,根据病灶不同部位采...
赵卫东张雯郭壮褚爱霞
关键词:小探头超声
文献传递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胆管结肠瘘1例
2014年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3岁,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41.0℃,伴腹痛、全身乏力、双下肢酸痛。叭培养为大肠杆菌,人住我院肝胆外科予以头孢他啶类、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抗感染治疗1周,体温正常,复查血培养阴性出院。
褚爱霞郭壮张磊赵卫东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COX-2和CK20在胃癌前病变、胃癌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细胞角蛋白20(CK20)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290份胃黏膜标本(34份浅表性胃炎组织(胃炎组)、130份胃癌前病变组织[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45份、异型增生85份(轻中度增生68份、重度增生17份)]、126份胃癌组织(胃癌组)中COX-2和CK20表达。结果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轻中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到胃癌,COX-2和CK20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均<0.05;胃癌组织COX-2和CK20表达均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组织学类型无关,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K20与COX-2在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 COX-2和CK20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COX-2和CK20对判断胃癌前疾病的发展及胃癌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李伟赵卫东张威庆张炜郭壮
关键词:环氧合酶-2细胞角蛋白20胃癌前病变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柱状球囊扩张术治疗巨大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柱状球囊扩张术治疗巨大型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的167例最大直径≥15 m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EST组和s EST+EPBD组,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术中X线透射时间、术后近、远期并发症,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影响取石成功率和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EST组和s EST+EPBD组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1.5%和92.7%(P=0.076);EST组X线透射时间长于s EST+EPBD组(P<0.01);术后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6.9%和10.4%(P=0.221),EST组术后乳头出血发生率高于s EST+EPBD组(P=0.018);EST和s EST+EPBD两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分别出现12例(16.9%)和6例(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两组术后急性胆管炎分别出现5例和1例(P=0.039);Logstic回归分析提示,胆总管结石大小是影响取石成功率、内镜后胰腺炎发生的因素。结论 EST和s EST+EPBD方法治疗巨大型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成功率较高,两组术中X暴露时间、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有差异,应该权衡利弊综合考虑选择手术方案。
崔振芹赵卫东郭壮卢朝辉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