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向云
- 作品数:174 被引量:36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一种β-纳米碳化硅的制备方法
- 一种β-纳米碳化硅的制备方法是将淀粉或蔗糖与水玻璃按质量比1∶1-5混合;或者先把淀粉或蔗糖与硝酸盐按质量比1∶0.01-0.5混合,再按淀粉与水玻璃质量比1∶1-5与水玻璃混合,混合均匀后静置5-30分钟,然后放入在6...
- 郭向云郝建英靳国强王英勇童希立
- 文献传递
- 高比表面碳化硅制备及其作为催化剂载体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0年
- 介绍了模板法、溶胶-凝胶法以及聚碳硅烷裂解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碳化硅的主要过程和结果,并介绍了碳化硅作为催化剂载体在多相催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对碳化硅在多相催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郭向云靳国强王英勇
-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催化剂载体
- 一种金属/石墨烯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 一种金属/石墨烯催化剂是由金属和石墨烯组成,金属的质量百分数为1%-30%。按金属盐和石墨烯质量比为0.1-100:100,有机胺与金属盐的质量比为50-50000:1,将金属盐和石墨烯加入到有机胺中,超声分散5-300...
- 郭向云郭晓宁靳国强
- 文献传递
- 一种生物形貌碳化硅与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一种生物形貌碳化硅与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将生物结构碳化硅置于硝酸和氢氟酸的混合溶液中于处理,将溶有模板剂的水溶液与氢氧化钠水溶液混合后加入氧化铝物质,加入二氧化硅物质,搅拌得到分子筛溶胶;将得到的生物结构碳化硅抽空...
- 郭向云王英勇靳国强
- 文献传递
- 水热法制备Ni-Sm/SiC催化剂甲烷二氧化碳重整性能的研究(英文)
- 2016年
-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Ni-Sm/SiC催化剂(Ni的含量固定为9%,钐的含量固定为5%)。采用XRD、BET、ICP、H2-TPR、TG-DTA和TEM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对催化剂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不同镍前驱体的影响、催化剂的积炭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Ni-Sm/SiC催化剂有着优异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抗积炭能力。不同镍前驱体对催化剂的性能没有影响。
- 王冰靳国强王英勇郭向云
- 关键词:水热法
- 氮化硅纳米线制备过程中反应条件的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考察了溶胶-凝胶法制备氮化硅纳米线过程中反应条件(添加剂种类和含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碳热还原产物组成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后铁含量为5%(w)的凝胶,在1300℃下反应10h,Si3N4纳米线产率较高.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不同,所得产物的组成和形貌也不相同.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或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物经历了一个从SiOx到Si2N2O再到Si3N4的转变过程.在有金属组分存在时,Si3N4纳米线由气-液-固过程形成.
- 王峰郝雅娟靳国强郭向云
-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X射线衍射
- Au_(38)团簇上小分子H_2O和O_2共同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的方法,对O_2,H_2O单独吸附和共吸附在Au_(38)团簇上的吸附性质进行了结构,能量和电子分析.计算结果表明,O_2倾向于吸附在edge位,H_2O则倾向于吸附在top位.Au(100)表面较之Au(111)表面更有利于O_2,H_2O的吸附,这与实验结果相符合.H_2O和O_2共吸附研究表明,H_2O的存在促进了O_2的吸附.Mulliken和分态密度(PDOS)分析得出:在共吸附中,H_2O将部分电子转移给了O_2,促进了O_2的活化与解离,并生成了类似H_2O_2的中间态,从而为催化氧化反应提供了O活性物种.
- 毛丽萍田东旭郭向云
- 关键词:共吸附晶面
- 模型多孔炭中吸附过程的Monte Carlo研究
- 利用Monte Carlo(MC)方法构造了一种新型的多孔炭模型.该模型是由许多大小相等的'石墨球'构成的,模型中的孔来自球与球之间的空隙.通过巨正则系综Monte Carlo(GCMC)方法,模拟了这个多孔炭模型的氮气...
- 马海龙刘振宇郭向云
- 文献传递
- 一种高密度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
- 一种高密度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是按重量比为0.08~0.6∶1将粘合剂加入活性炭纤维中,制成胶泥状混合物,成型,制得块状活性炭纤维;将成型后的活性炭纤维加热到180~220℃进行干燥和固化处理,降到室温得到高密度活性炭纤...
- 靳国强郭向云
- 文献传递
- SiC纳米线的孪晶机制的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本文对溶胶-凝胶法制得的SiC微孪晶纳米线进行了微结构与孪晶机制的详细研究,利用会聚束电子衍射(CBED)及其动力学模拟技术间接证明了它是一种关于(111)面的60°旋转孪晶。并在此基础上对SiC微孪晶纳米线的生长机理进行了讨论。
- 郑善亮韩晓东张跃飞张晓娜刘显强郑坤张泽郝雅娟郭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