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敬鹏

作品数:16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直肠
  • 9篇直肠癌
  • 9篇肠癌
  • 7篇结直肠
  • 6篇结直肠癌
  • 5篇直肠肿瘤
  • 5篇肿瘤
  • 5篇肠肿瘤
  • 4篇手术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 3篇细胞
  • 3篇结直肠肿瘤
  • 2篇蛋白
  • 2篇多孔
  • 2篇多孔膜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造口
  • 2篇增殖

机构

  • 16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郝敬鹏
  • 9篇何彬
  • 8篇史刚刚
  • 7篇李鹏昊
  • 5篇王晖
  • 4篇东帅
  • 4篇甘建琛
  • 3篇王力
  • 2篇所荣增
  • 1篇张洪团
  • 1篇张昌文
  • 1篇所增荣
  • 1篇张志宏
  • 1篇张坤

传媒

  • 4篇国际生物医学...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相关转录因子2对LOVO细胞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核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基因表达对直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Runx2 mRNA的表达。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转染48 h细胞中Runx2 mRNA、蛋白表达;CCK-8检测增殖,克隆形成实验观察Runx2对LOVO的的影响;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Runx2表达联合X射线照射对直肠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Runx2 mRNA在人直肠癌细胞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83±0.31,癌旁组织为0.43±0.25(P<0.05)。与对照组(0.88±0.09)相比,下调组细胞Runx2的基因相对表达水平(0.23±0.04)显著降低,上调组细胞中的Runx2 mRNA表达水平(1.47±0.09)显著升高。Runx2下调组直肠癌LOVO细胞放射敏感性降低,Runx2上调组放射敏感性升高(P<0.05)。下调组增殖被抑制,凋亡率(58.16±0.92)%增加(P<0.05);Runx2上调组LOVO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细胞凋亡率(13.23±0.37)%降低(P<0.05)。20 Gy X射线照射后,Runx2下调组瘤体平均体积(2.53±0.23)cm^3较对照组(3.82±0.31)cm^3明显减小(P<0.05),上调组平均体积明显变大(5.21±0.21)cm^3(P<0.05)。结论:下调Runx2表达能抑制人直肠癌细胞LOVO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增强瘤体的放射敏感性。
韩梅王晖东帅史刚刚郝敬鹏何彬
关键词:直肠癌移植瘤裸鼠
中国人乙状结肠间隐窝及毗邻关系的观察与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对乙状结肠间隐窝及毗邻进行解剖学研究,为直肠癌开腹手术入径提供依据.方法 手术中观察97例直肠癌患者和测量92例尸体标本的乙状结肠间隐窝及其毗邻关系.结果 乙状结肠间隐窝的出现率为100%,位于直肠上动脉、乙状结肠动脉及乙状结肠系膜3者围成的区域与腹后壁的壁腹膜之间,位置恒定,形态分为卵圆形、圆形、弧形和三角形.男、女性乙状结肠间隐窝横径与纵径分别为(1.38±0.50)cm、(1.17±0.42)cm和(1.38±0.28)cm、(1.35±0.42)cm.乙状结肠间隐窝右侧壁为直肠上动脉,前壁和左侧壁为乙状结肠动脉,后壁为左输尿管.直肠上动脉的长度男、女性分别为(4.44±1.34)cm和(4.76±1.67)cm;乙状结肠动脉长度则分别为(4.89±1.46)cm和(5.19±1.89)cm.直肠上动脉-乙状结肠动脉夹角平均29.7°(10°~70°).结论 乙状结肠间隐窝形成、位置及毗邻较为恒定,乙状结肠间隐窝形态与毗邻在男女无异,对直肠癌开腹后手术入径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所荣增甘建琛王晖东帅何彬张坤郝敬鹏
关键词:直肠肿瘤外科手术
胸苷激酶1、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TK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15-3和CA72-4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分别测定了124例结直肠癌患者、52例结直肠癌前病变患者、154例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10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TK1水平和血清CEA、CA19-9、CA15-3、CA72-4的水平。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K1和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TK1、CEA、CA19-9、CA15-3和CA72-4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TK1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及年龄相关(均P<0.05),但与患者性别无关(P>0.05)。在结直肠癌、癌前病变、良性病变和健康者中,血清TK1水平依次降低。TK1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其生存期更短。多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3.5%、93.0%和93.1%。结论血清TK1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预测的独立标志物。TK1、CEA、CA19-9、CA15-3和CA72-4的联合检测具有结直肠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李鹏昊郝敬鹏史刚刚王晖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胸苷激酶1癌胚抗原糖类抗原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Vasohibin-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2014年
Vasohibin-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指标包括Vasohibin-1、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A)及微血管密度(MVD)。
史刚刚郝敬鹏王力何彬甘建琛王晖
关键词: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直肠癌组织血管内皮生成因子临床病理资料抗生物素蛋白
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抑制蛋白1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抑制蛋白1(Vasohibin-1)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60例结直肠癌及癌旁(距肿瘤大于5 cm)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上述组织中Vasohibin-1和VEGF-A的表达情况及MVD (CD34标记),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应用反转录PCR和Western-blot检测Vasohibin-1和VEGF-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Vasohibin-1和VEGF-A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Vasohibin-1主要表达于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质中,VEGF-A主要表达于癌细胞的胞质和胞膜。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Vasohibin-1与VEGF-A的阳性表达率、蛋白表达量及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 Vasohibin-1表达与VEGF-A表达(r=0.378,P=0.003)及MVD(r=0.628,P<0.001)呈正相关。 Vasohibin-1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和远处转移有关,分期越晚及有远处转移者阳性表达率越高(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Vasohibin-1的表达与VEGF-A表达和MVD呈正相关。 Vasohibin-1的阳性表达提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
史刚刚郝敬鹏王力何彬甘建琛王晖所荣增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微血管密度
基于疏水多孔膜的肠造口流体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件及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疏水多孔膜的肠造口流体分离装置,用于肠造口(尤其小肠造口)粪、水、气的分离排出。包括用于固定在肠造口周边皮肤上的造口固定环,及造口固定环外侧依次设置的疏水多孔膜基底、自...
郝敬鹏何彬郑冰韩梅李鹏昊
血清IGF-II和TGF-α水平变化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IGF-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和TGF-α(Tranceforming Growth Factorα,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的变化来研究其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进展程度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法分别检测了68例结直肠癌患者、22例结直肠腺瘤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GF-Ⅱ和TGF-α的水平,并检测其中68例于术后1年接受随访的结直肠癌患者(其中7例复发者)血清中该两种物质的水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GF-Ⅱ和TGF-α水平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组和正常对照组,结直肠腺瘤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后3个月接受随访的90例患者该两种物质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接近正常水平;Dukes C期患者血清中该两种物质水平显著高于A期、B期,但A期、B期之间无明显差异;术后1年接受随访的68例患者,复发组血清中该两种物质水平显著高于非复发组。结论血清中IGF-Ⅱ和TGF-α水平变化可较灵敏地反映结直肠癌患者病情的变化,可以作为患者早期诊断,进展程度及预后评价的指标。
郝敬鹏
关键词:结直肠癌IGF-IITGF-Α预后复发
布拉氏酵母菌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21年
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是啤酒酵母菌的一个亚种,为真菌类益生菌。其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同细菌类益生菌相比,布拉氏酵母菌更耐酸、耐氧化、不与细菌发生遗传物质传递,还可以同抗生素合用。布拉氏酵母菌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其分泌的许多蛋白酶具有抗毒素作用;其自身菌体含有较多多胺类物质,可以营养肠道黏膜细胞,调节机体代谢平衡;可以通过调控多个信号通路增强肠道免疫。布拉氏酵母菌已经被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应用布拉氏酵母菌可以改善肠道炎症,增强美沙拉嗪的治疗效果,布拉氏酵母菌可作为UC治疗的辅助用药。
史刚刚韩梅郝敬鹏郑冰
关键词:布拉氏酵母菌生物学特性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
结直肠癌合并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累及泌尿系统或合并泌尿系统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2019年我院收治的75例结直肠癌累及泌尿系统或合并泌尿系统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结直肠癌累及一个或多个泌尿系统器官,其中16例全部累及膀胱,同时累及输尿管1例;59例同时或异时性合并泌尿系肿瘤,其中33例单纯合并膀胱癌,17例单纯合并前列腺癌,3例单纯合并输尿管癌,1例单纯合并肾盂癌,1例合并膀胱癌及肾癌,1例合并输尿管癌及前列腺癌,3例合并膀胱癌及输尿管癌。Dukes分期(以病理分期最晚的一个为准):A期0例,B期46例,C期21例,D期8例。75例中伴有淋巴结转移者29例。结直肠癌累及膀胱的16例中,结直肠癌根治联合膀胱部分切除14例,其余2例因肿瘤累及膀胱三角区行全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结直肠癌累及膀胱及输尿管的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受累输尿管切除、输尿管吻合术。同时性多重癌7例,异时性多重癌52例,与原发癌间隔时间半年至19年,其中小于2年者15例,2~5年者7例,大于5年者30例。54例异时性多原发癌的初发癌均行根治性手术,14例二重癌和2例三重癌均行根治性切除术。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和异时性多原发癌初发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5%和70%。结论:结直肠癌合并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利用膀胱镜、电子结肠镜及腹部强化CT进行仔细检查,避免漏诊或误诊,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直肠及泌尿系统肿瘤可能使患者生存获益。
李鹏昊郝敬鹏王晖张洪团张昌文张志宏
关键词:多原发癌结直肠肿瘤泌尿系统肿瘤结直肠外科手术
丹酚酸B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迁移、糖酵解和上皮-间充质转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迁移、糖酵解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评估丹酚酸B(25、50、100μmol·L^(-1))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的影响;通过创伤愈合实验评估丹酚酸B对HCT11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试剂盒法检测丹酚酸B对结肠癌细胞糖酵解及乳酸水平的影响;通过Westernblotting法分析丹酚酸B对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Snail,糖酵解相关蛋白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乳酸脱氢酶A(LDHA),p-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KT、p-p65的调控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0、100μmol·L^(-1)丹酚酸B显著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P<0.01、0.001);100μmol·L^(-1)丹酚酸B显著阻断HCT116细胞的迁移(P<0.001);50、100μmol·L^(-1)丹酚酸B显著降低HCT116细胞GLUT1和LDHA的蛋白表达(P<0.01、0.001),显著降低HCT116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及乳酸产生(P<0.01、0.001);50、100μmol·L^(-1)丹酚酸B组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1、0.001),而间充质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和转录因子Snail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0.001);50、100μmol·L^(-1)丹酚酸B显著降低AKT的磷酸化水平和核因子κB(NF-κB)的亚基p65的磷酸化水平(P<0.01、0.001)。结论丹酚酸B能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并有效抑制EMT过程、糖酵解,可能通过抑制AKT/NF-κB信号通路实现。
李鹏昊梁锐卜宪越郝敬鹏
关键词:HCT116细胞丹酚酸B增殖迁移糖酵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