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琥 作品数:10 被引量:33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化学工程 更多>>
CO<,2>转化与乙苯脱氢氧化铝催化剂吸附量热研究 葛欣 王文月 邹琥 沈俭一关键词:乙苯脱氢 FT-IR与微量吸附量热联用研究BaO/Al2O3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质 本文采用红外光谱与微量吸附量热联用技术研究了焙烧温度对BaO/γAlO表面酸碱性质的影响,描述了表面酸和碱的数量、强度、属性和分布。由图1,BaO/γAlO经600℃和800℃的焙烧后,NHa的起始吸附热没有降低,但酸中... 葛欣 邹琥 沈俭一文献传递 微量吸附量热研究CuO/γ-Al_2O_3催化剂的表面酸碱性质 2003年 The γ Al2O3 supported CuO samples were studied. XR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ading and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affected the surface structure. For example, CuO crystallite appeared at the CuO loading of 7% (about 0.82mmol/100m2) on the support. Both CuO crystallite and CuAl2O4 spinel were present when the CuO/γ Al2O3 sample was calcined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400℃ ). Microcalorimetric adsorption of CO2 and NH3 revealed that the strength of both the acidity and basicit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uO loading for the CuO/γ Al2O3 sample. The increase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further decreased the basicity while the acidity was not affected. 葛欣 邹琥 沈俭一关键词:微量吸附量热 催化剂 吸附量热和红外光谱研究某些担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表面酸碱性 该论文采用吸附量热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担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表面酸碱性,对于No/HZSM-5和CrO<,X>/SiO<,2>催化剂,还分别考察了表面酸性对丙烷芳构化反应和丙烷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邹琥关键词:吸附量热 红外光谱 表面酸性 文献传递 微量吸附量热技术研究Pd-Cu/SiO_2的表面吸附 被引量:7 2000年 应用微量吸附量热技术研究了室温下 H2 ,CO,O2 和 C2 H4 在 m( Pd) /m( Si O2 ) =2 % ,m( Pd,Cu) /m( Si O2 ) [n( Pd) /n( Cu) =1 /1 ]=2 % ,m( Pd,Cu) /m( Si O2 ) [n( Pd) /n( Cu) =1 /4]=2 %和 m( Cu) /m( Si O2 ) =8%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性能 ,并考察了 O2 对 C2 H4 吸附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Pd-Cu/Si O2 具有与 Pd/Si O2数量相近的表面 Pd原子 .加入 Cu可使 Pd对 H2 和 CO的强吸附位数目相对减少 ,弱吸附位数目相对增加 .Pd增加了 H2 在 Cu/Si O2 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 ,加速了 O2 在 Cu表面的吸附速率 .Pd原子和 Cu原子在Pd-Cu/Si O2 中混合均匀且分散良好 .乙烯在 Pd/Si O2 表面吸附有乙川、 di-σ和π吸附态 .Cu的加入可抑制乙烯在 Pd表面解离吸附为乙川 ,促进了非解离的 di-σ和 π吸附态形成 .乙烯在室温下可与 Pd表面吸附氧发生氧化反应 ,加入 Cu可降低 Pd表面吸附氧的氧化活性 ,使乙烯在 李明时 葛欣 邹琥 沈俭一关键词:乙烯 微量吸附量热 丙烷脱氢与逆水煤气变换耦合制丙烯——碱性助剂对Cr/SiO_2体系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04年 研究了丙烷脱氢与逆水煤气变换耦合制丙烯反应中碱性助剂对Cr/SiO2体系催化性能影响。运用XRD、TPR和吸附量热等技术考察了金属氧化物助剂对Cr/SiO2催化剂物相、氧化还原性以及表面酸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助剂的加入,中和了催化剂表面的强酸中心,催化剂还原温度升高,丙烷脱氢转化率下降。但碱性助剂的加入,可提高丙烯的选择性和收率。5%Cr 0 4%K/SiO2催化剂的活性高,在650℃、V(CO2)/V(C3H8)=3 6的条件下,丙烷转化率为31%,丙烯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91%和29%。 葛欣 王军 邹琥 沈俭一关键词:丙烷脱氢 逆水煤气变换 FT-IR与微量吸附量热联用研究BaO/Al_2O_3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质 被引量:1 2003年 运用红外光谱与微量吸附量热联用技术研究了焙烧温度对BaO/γ-Al2O3表面酸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γ-Al2O3经1000℃焙烧转化为θ-Al2O3和α-Al2O3,BaOγ-Al2O3经高温焙烧后生成BaO·Al2O3和BaO·6Al2O3等物相。600℃焙烧后,BaO/γ-Al2O3的表面酸性比γ-Al2O3的稍有下降,而碱性却大为增强。经1000℃焙烧后,表面的酸碱性则均大为降低,只有少量较弱的酸碱性位。 葛欣 邹琥 沈俭一关键词:微量吸附量热 Γ-氧化铝 表面酸碱性 二氧化碳氧化丙烷制丙烯催化反应的研究 铬镁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表面微量吸附量热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17 1999年 以共沉 淀法合 成的铬镁 铝类水滑 石为前 体,制备 了一系 列不 同原 子比 的铬 镁铝 复合 氧化物,研 究了其对 二氧化 碳 氧 化 丙 烷制 丙 烯 反 应 的 催 化 性 能. 采用 微 量 吸 附 量 热 技 术, 以 C O2 和 N H3 为探 针分子 定量地表 征了样 品表面酸 碱中心的 强度 和数 量, 并与 其催 化性 能进 行了 关联. 结果表 明, Cr ∶ Mg ∶ Al 原 子 比 为 1 ∶1 ∶1 的 催 化 剂 具 有 较 大 的 比 表 面 积( 945 m 2/g) , 样 品 中 Mg( Al1 .5 Cr0 .5) O4 物相的含 量最多 . 样品 表面存在 数量 较 多强 度较 强 的酸 性中 心 和数 量最 少 强度较弱 的碱性中 心,对 N H3 吸附,它 的吸附热 为1 45 k J/ m ol , 吸 附覆盖度 为3 55 μm ol/ m 2 ; 对 C O2 吸附,它 的吸附热 为115 k J/ m ol , 吸附覆 盖度 为0063 μm ol/ m 2 . 该 样品 的 催化 活性 最 高,在 温 度为650 ℃ , C O2/ C3 H8 摩尔比为 36 , G H S V( C3 H8) 为3 00 0 h - 1 时, C3 H8 的 转 化率 为 228 % , C3 H6的选择 性为835 % , 收率为 上官荣昌 葛欣 邹琥 李康 张维光 沈俭一关键词:二氧化碳 丙烷 氧化脱氢 丙烯 乙苯脱氢与二氧化碳转化氧化铝催化剂吸附量热的研究 被引量:6 1999年 研究了负载Na2O、K2O的γ-Al2O3催化剂在乙苯(EB)脱氢与二氧化碳转化耦合反应(EB+CO2STY+CO+H2O)的催化活性及生成苯乙烯(STY)的选择性,考察了各种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以NH3和CO2为吸附质运用微分吸附量热法表征了催化剂的表面酸碱性质。结果表明,γ-Al2O3具有较多的强酸位和较少的碱位,其对NH3的起始吸附热为135kJmol,吸附饱和覆盖度为25μmolm2;对CO2的吸附热为125kJmol,吸附饱和覆盖度为03μmolm2,γ-Al2O3对反应的催化活性较低。而K2O/γ-Al2O3具有较多的强碱位和较少的酸位,催化活性较好,其对NH3的起始吸附热为30kJmol,吸附饱和覆盖度为150μmolm2;对CO2的吸附热为145kJmol,吸附饱和覆盖度为27μmolm2。因此表明催化剂表面存在的酸、碱中心对反应具有协同作用,强碱中心对CO2的活化。 葛欣 王文月 邹琥 沈俭一关键词:乙苯 脱氢 二氧化碳转化 吸附量热 Mo/HZSM-5丙烷芳构化催化性能及其吸附量热的研究 2000年 采用等量浸渍法制得一系列不同担载量的Mo/HZSM - 5催化剂 ,运用XRD和FTIR方法考察了Mo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状态 ,首次采用微分吸附量热技术对Mo/HZSM - 5催化剂的表面酸性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催化剂对丙烷芳构化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 :对于担载Mo的HZSM - 5分子筛催化剂 ,Mo物种在HZSM - 5分子筛表面上的分散作用 ,覆盖了HZSM - 5分子筛本身表面的酸性位 ,导致Mo/HZSM - 5催化剂表面酸性的降低 ,酸性强度减少的顺序为HZSM - 5 >1 %Mo/HZSM - 5 >2 %Mo/HZSM - 5 >5 %Mo/HZSM - 5。在Mo/HZSM - 5催化剂中 ,定位在HZSM - 5分子筛孔道内处于高分散状态的钼物种 ,中等大小的HZSM - 5分子筛孔结构和适当强度数量的酸中心 ,有利于芳构化产物的生成。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大小顺序为 2 %Mo/HZSM - 5 >1 %Mo/HZSM - 5 >5 %Mo/HZSM - 5。即当酸性和Mo担载量均处于适当值的时候 。 邹琥 葛欣 韩毓旺 沈俭一关键词:催化剂 吸附量热 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