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军
- 作品数:33 被引量:165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卫生厅普通科技计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64层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黄小宁李晓邓军左敏静刘贯清
-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4层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ARTERY
-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3D MRI诊断价值被引量:17
- 2008年
- 目的评价3DMRI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膝关节损伤拟行关节镜检查的病人行术前MRI扫描,46只患膝在常规MRI序列完成后加扫3DMRI序列。在不知道病人信息和病史的情况下先评估常规MR图像,然后评估3DMR图像,评估内容限于ACL完整或撕裂的表现。最后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准,分别计算常规MRI和3DMRI诊断A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常规MRI诊断A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0%、95.2%和93.5%;3DMRI诊断A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0%、100%和97.8%。结论3DMRI可以提高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 邓军梁碧玲陈健宇钟镜联宋玲玲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前交叉韧带
- 门静脉高压镰状韧带上组静脉分流的MSCT表现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MSCT增强扫描及门静脉血管成像评价门静脉高压镰状韧带上组静脉分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门静脉高压镰状韧带上组静脉扩张患者的CT资料,确定侧支血管的起源、走行及引流静脉情况。结果 本组镰状韧带上组静脉常穿行肝实质与门静脉左支囊部、内支和/或外支吻合,吻合静脉直径1.7-15.9mm,平均4.7 mm。镰状韧带上组侧支静脉沿镰状韧带腹侧向前腹壁走行,抵达前腹壁内缘后转向剑突方向走行。镰状韧带上组侧支静脉远侧主要引流至胸廓内静脉及胸腹壁静脉,少数静脉支引流至脐周静脉网。结论 镰状韧带上组静脉与门静脉左支及前胸腹壁静脉存在吻合,在门静脉高压时可形成门-体静脉分流的通道,MSCT可用于评价镰状韧带上组静脉侧支循环开放情况。
- 邓军曾朝霞黄小宁李五根彭碧波刘颖李晓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侧支血管镰状韧带
- 奥沙利铂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CT及MRI研究进展
- 2021年
- 奥沙利铂(OXA)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是一类以肝窦内皮损伤为主的药物性肝损伤,早期症状隐匿,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临床确诊困难。监测OXA诱导HSOS的发生发展对预防和治疗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CT、MRI可用于无创评估药物性肝损伤。本文就CT、MRI评估OXA诱导HSOS的进展进行综述。
- 付雪林黄国中邓军
- 关键词:诊断显像奥沙利铂
- 血管成形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比较血管成形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与常规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3例,18例行常规介入治疗(常规组),15例行介入联合溶栓治疗(溶栓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血管开通率、临床疗效与并发症,随访其血管通畅情况。结果:常规组的血管开通率、临床有效率均为88.89%(16/18),溶栓组分别为93.33%(14/15)、100%(15/15)。两组的术后足背动脉搏动均增强,ABI值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其中溶栓组ABI提高幅度较常规组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发生血栓相关并发症2例,溶栓组无相关并发症出现。常规组术后3、6、12、24个月血管通畅率分别为83.33%(15/18)、83.33%(15/18)、72.22%(13/18)及62.50%(10/16),溶栓组分别为100%(15/15)、100%(15/15)、80.00%(12/15)及71.43%(10/14)。溶栓组血管通畅率数值高于常规组。结论:经皮血管成形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的血管成形术。
- 武兴杰黄树圭邓军李军方萍朱威
-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溶栓下肢缺血
- 类CT灌注成像监测奥沙利铂所致肝窦损伤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评价类CT灌注成像(CTPI)监测奥沙利铂(OXA)化疗致肿瘤患者肝窦损伤的价值。方法纳入128例接受OXA化疗的胃癌或结直肠癌患者,测量其肝脏门静脉灌注量(PVP)、动脉增强分数(AEF)及脾脏体积,比较化疗前、化疗中期(第2~4周期)及化疗末期(第6~8周期)各参数差异;记录化疗前后各时期血小板(PLT)、谷丙转氨酶(GPT)及谷草转氨酶(GOT),并计算GOT/PLT比值及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比较各时期临床指标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类CTPI参数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化疗各期PVP均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脾脏体积均较化疗前明显增大(P均<0.05),而A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比化疗前,化疗后PLT明显降低(P<0.05),GOT、GPT、GOT/PLT比值及FIB-4明显升高(P均<0.05)。PVP变化与GOT/PLT比值、FIB-4及脾脏体积均呈负相关(r=-0.18、-0.28、-0.34,P均<0.05)。结论OXA化疗后类CTPI参数PVP明显降低,且与反映肝窦损伤的实验室指标及脾脏体积变化相关,可作为评估肝窦损伤的敏感指标。
- 付雪林周建忠黄国中黄小宁邓军
- 关键词:奥沙利铂灌注成像
- 股骨髁间窝和前交叉韧带断面的3D TSE MRI测量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运用各向同性3D TSE MRI测量股骨髁间窝和前交叉韧带(ACL)断面的大小,分析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方法采集40名年轻健康志愿者40侧膝关节的3D TSE MRI容积数据,在工作站上重建并测量ACL和股骨髁间窝断面大小。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或偏相关分析,男女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男性ACL断面面积与髁间窝断面面积(r=0.733,P=0.000)、身高(r=0.564,P=0.028)相关,女性髁间窝形态指数与体重(r=-0.482,P=0.037)弱负相关,男(r=0.457,P=0.043)女(r=0.768,P=0.000)身高均与体重相关;男女髁间窝和ACL大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年轻人群中男性的髁间窝和ACL较女性的大;男性髁间窝愈大、身材愈高,则ACL愈粗;女性体重愈重,髁间窝形态有稍高而窄的倾向。各向同性3DTSEMRI可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对活体股骨髁间窝和ACL进行精确评价。
- 邓军梁碧玲陈建宇钟镜联黄穗乔宋玲玲
- 关键词: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磁共振成像
- 奥沙利铂致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脾脏体积和肝纤维化指数变化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前后脾脏体积及肝纤维化指数APRI、FIB-4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接受以奥沙利铂为基础化疗方案的胃癌、结直肠癌患者共63例。收集患者化疗前及化疗期间的上腹部CT图像、血小板计数、AST和ALT等数据,应用后处理软件测量患者的脾脏体积,根据公式计算出APRI和FIB-4值,对这些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奥沙利铂化疗前患者脾脏体积为(196.91±90.63)cm3,化疗结束时为(276.27±135.05)cm^(3),其中32(50.8%)例患者脾脏体积增大超过30%。化疗前患者APRI、FIB-4值分别为(0.28±0.15)、(1.28±0.60),第7个化疗周期末分别为(1.11±0.99)、(3.53±2.15)。APRI、FIB-4值在前3个化疗周期内迅速增长,随后增长缓慢;在各化疗周期,APRI与FIB-4间增长幅度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化疗期间末次CT脾脏体积较化疗前增大百分比与同一时间APRI、FIB-4增大百分比之间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62、0.582。结论脾脏体积及肝纤维化指数APRI、FIB-4值,随着奥沙利铂化疗周期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可作为监测奥沙利铂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无创性生物学指标。
- 付雪林邓军黄小宁李五根彭碧波李春来龚良庚
- 关键词:奥沙利铂肝窦阻塞综合征脾脏体积APRI
- 膝关节韧带、肌腱的MR成像
- 膝关节韧带、肌腱结构在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倒伤、运动医学中,膝关节外科医生需要了解膝关节韧带、肌腱损伤的详细情况,以便决定治疗方式或手术方案。外科医生在做膝关节矫形、置换手术前也常常需要了解膝关节周围韧带...
- 梁碧玲邓军
- 关键词:膝关节韧带关节稳定性MRI成像重建术
- 文献传递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病灶均为单发,3例位于胰尾部与左肾之间,1例位于右肾左前上方与十二指肠间。CT平扫表现为境界清晰的类圆形或类椭圆形不均质肿块,内见囊变坏死及钙化,2例病灶内可见分隔样结构,增强后肿瘤实质及分隔样结构明显强化。病理学检查肿瘤包膜完整,切面可见范围不等的片状坏死,镜下可见副神经节细胞的分化形态,瘤细胞呈"器官"样、"泡"状或"巢"状排列,1例病灶内部分区域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像。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突触运载蛋白(Syn)阳性4例,嗜铬粒素(CgA)阳性2例,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3例,S-100蛋白阳性1例。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其确切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石士奎邓军季立平谢宗玉俞岚
-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副神经节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