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明

作品数:50 被引量:280H指数:9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成像
  • 13篇磁共振
  • 6篇肿瘤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电针
  • 5篇加权成像
  • 5篇肠癌
  • 4篇电针治疗
  • 4篇神经麻痹
  • 4篇手术
  • 4篇弥散
  • 4篇弥散加权
  • 4篇眶内
  • 4篇复视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眼球运动
  • 3篇眼球运动障碍
  • 3篇细胞
  • 3篇腺炎

机构

  • 30篇哈尔滨医科大...
  • 23篇哈尔滨医科大...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哈尔滨市第一...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49篇赵明
  • 15篇付旷
  • 11篇张铁成
  • 10篇郭丽丽
  • 7篇李爱东
  • 6篇李晓夫
  • 6篇薛东波
  • 6篇周凌云
  • 6篇纪晓杰
  • 6篇张金玲
  • 6篇吕洪光
  • 5篇肖喜刚
  • 5篇周丽
  • 5篇刘淑德
  • 5篇高梅鷟
  • 5篇高颖
  • 4篇张肇慧
  • 4篇刘铁镌
  • 3篇王阿樱
  • 3篇赵荟

传媒

  • 7篇中国实验诊断...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黑龙江医学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5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5
  • 1篇1993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眶内电针治疗外伤性单侧外展神经麻痹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回顾眶内电针治疗外伤性单侧展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接受眶内电针治疗的外伤性单侧展神经麻痹患者,分析性别、年龄、病程、患眼、昏迷、眶壁骨折、颅内出血、眼位评分、完全性麻痹及治疗次数等对痊愈的影响。结果:共收集103例患者,男76例,女27例;左眼患病66例;右眼患病37例;平均年龄(37.17±15.23)岁;眶内电针治疗后痊愈38例(36.89%),有效47例(45.63%),无效18例(17.48%),总有效率82.52%。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痊愈与未痊愈患者在年龄、病程、眼位评分、昏迷及颅内出血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痊愈的因素包括病程、眼位评分及治疗次数,其中病程、眼位评分为痊愈的危险因素(β=-0.013,P=0.043;β=-1.124,P=0.002);治疗次数为痊愈的保护因素(β=0.029,P=0.002)。结论:眶内电针是治疗外伤性单侧外展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患者病程越短、眼位评分越低、治疗次数越多痊愈的可能性越大。
周凌云吴秀亭刘铁镌刘微郭晓雪苏畅栗雪梅赵明纪晓杰
关键词:颅脑外伤外展神经麻痹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电针
力尔凡对MDR-1基因高表达的大肠癌耐药逆转的观察
2002年
高梅鷟赵鸣雁薛东波赵明李爱东吕洪光
关键词:力尔凡大肠癌RT-PCR法耐药逆转
眼部电刺激对动眼神经麻痹所致眼球运动障碍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在电刺激眼外肌区对动眼神经麻痹所致眼球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眼球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针刺组,每组各30例.电针组选取眼外肌穴为主穴,采用眼部内刺法结合电针疗法;针刺组穴位及针刺手法同治疗组,...
周凌云纪晓杰栗雪梅滕金燕刘继超赵明
关键词:眼球运动障碍
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肝硬化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1 H-MRS)在肝硬化诊断与分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不同程度的肝硬化患者(child A 15例,child B 8例,child C 7例)作为病例组和正常人3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行磁共振单体素1 HMRS研究,测算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相关代谢物(Lip,Glx,Cho,Glyu)平均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的Glx和Cho峰值均高于对照组,Lip峰值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程度肝硬化病例组内对比,Glyu、Cho和Glx的峰值均随着肝硬化程度升高而增大,Lip峰值随着肝硬化程度升高而减小,且Lip和Cho峰值的差异在child A、child B和child C组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lyu和Glx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波谱成像(1 H-MRS)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评价手段,其所测代谢物峰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肝硬化的诊断与分期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为临床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及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周丽李晓陵付旷张铁成郭丽丽赵明
关键词:肝硬化磁共振磁共振波谱
节段性中重度基底动脉狭窄与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狭窄情况与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事件之间的关系,寻找与基底动脉狭窄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方法将入组的50例接受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评价的基底动脉节段性中重度狭窄患者按照后循环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情况及基底动脉狭窄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基底动脉狭窄的部位、长度、程度、管壁增厚模式以及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信号强度特征与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及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后循环供血区无梗死灶的病例狭窄位置全部位于中段且狭窄长度均不大于全长的三分之一。中上段为节段性中重度基底动脉狭窄的好发位置。基底动脉狭窄长度、管壁增厚模式及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信号强度与后循环供血区有无新发梗死灶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5)。基底动脉狭窄管壁增厚模式及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信号强度与后循环供血区梗死灶新旧情况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长范围及(或)同心性基底动脉狭窄及基底动脉高信号强度粥样硬化斑块是节段性中重度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后循环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吴琼赵明赵荟张晶付旷
关键词:基底动脉狭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脑转移瘤磁共振弥散加权像与原发肿瘤病理学相关性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及转移瘤DWI弥散受限与原发肿瘤组织病理间的相关性。方法 76例脑转移瘤患者根据原发肿瘤病理进行分组,分别测定肿瘤实质、坏死囊变区、瘤周水肿及正常脑实质表观弥散系数(ADC);计算肿瘤在DWI上呈现高信号(即弥散受限)病例的比值,并统计与原发肿瘤病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转移瘤病灶部位平均ADC:实质区(1.1364±0.310)×10-3mm2/s,囊变坏死区(2.167±0.472)×10-3mm2/s,周围水肿区(1.597±0.238)×10-3mm2/s,正常脑实质区(0.812±0.158)×10-3mm2/s(P<0.05)。有15例转移病灶出现弥散受限(19.7%),弥散受限病例原发肿瘤为肺癌的10例(66.6%),其中5例为小细胞肺癌,5例为非小细胞肺癌;3例原发肿瘤为乳腺癌;另2例原发肿瘤为结肠癌和睾丸畸胎癌(P>0.05)。弥散受限转移瘤实质部分最小ADC(0.72±0.16)×10-3mm2/s和无弥散受限转移瘤最小ADC(0.78±0.21)×10-3mm2/s也无显著性差异(P=0.325)。结论 DWI能反映脑转移瘤的组织病理变化;弥散受限的肿瘤与原发组织病理学无相关性。
李晓夫高颖赵明张铁成付旷
关键词:脑转移瘤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CT灌注成像观察兔VX2肝癌无水乙醇介入治疗后早期复发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兔VX2肝癌模型无水乙醇介入治疗后复发的早期CT灌注参数改变。方法将20只日本长耳大白兔分两组,每组10只,进行肝移植瘤种植。第1组接种VX2移植瘤后2周进行CT灌注成像后处死,进行组织学检查;第2组接种2周后进行无水乙醇介入治疗,且CT灌注扫描动态监测2个月。将采集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肝灌注指数(HAF)、肝动脉灌注量(HAP)]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对照。统计学处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HBF、PS、HAP、HAF与微血管密度(MVD)均呈正相关(P均<0.05),HBV、MTT与MVD无相关性。介入治疗后第3天,肿瘤边缘PS、HAP增高(P均<0.01),4周时HBF、HBV、PS、HAF、HAP较前及治疗后3天减低(P均<0.01),6周时HBF、HBV、PS、HAF、HAP较4周时增高(P均<0.01),8周较6周时HBF、HBV、PS、HAP增高(P均<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够在显示VX2肝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同时提供精细的解剖图像,对灌注过程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从而评价肝肿瘤生长及复发情况。
肖喜刚赵明张金玲
关键词:灌注成像
3.0T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及与脑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低级别15例,高级别17例)和单发转移瘤患者14例的MR灌注加权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测算肿瘤实质区与瘤周水肿区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肿瘤实质区,低级别胶质瘤的rCBV值为(1.982±0.436)低于高级别胶质瘤rCBV值(5.574±1.124),在瘤周水肿区,低级别胶质瘤的rCBV值为(0.796±0.215)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rCBV值(1.497±0.1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肿瘤实质区,单发转移瘤的rCBV值为(3.087±1.017)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rCBV值(5.574±1.124),在瘤周水肿区,单发转移瘤的rCBV值为(0.356±0.145)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rCBV值(1.497±0.1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注加权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评价手段,可以提高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准确性,并在与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临床价值。
周丽付旷郭丽丽赵明张铁成赵桂娇赵荟
关键词:胶质瘤转移瘤磁共振灌注成像
小肾癌4D THRIVE动态增强扫描参数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小肾癌4D THRIVE动态增强扫描参数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对30例临床疑似小肾癌患者进行4D THRIVE动态增强扫描,分别计算肿瘤感兴趣区(ROI)及瘤周正常肾组织的动态增强参数:最大增强斜率(Smax)、增强峰值(PH)及峰值时间(Tpeak)。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评价小肾癌各动态增强参数与MVD、VEGF的相关性。结果:小肾癌动态增强参数Smax(r=0.707,P<0.01)、PH(r=0.687,P<0.01)与MVD表达呈正相关,Tpeak(r=-0.413,P<0.05)与MVD表达呈负相关。小肾癌MVD计数(63.07±14.73)个/视野,高于瘤周正常肾组织(P=0.002);67%(20/30)的小肾癌VEGF表达阳性,高于瘤周正常肾组织(P=0.001)。结论:小肾癌4D THRIVE动态增强扫描部分参数与MVD、VEGF相关,在评价小肾癌血管生成方面有重要价值。
李晓夫高颖赵明张铁成付旷
关键词:肾肿瘤磁共振成像
螺旋CT曲面成像对比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对比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icography,ERCP)检查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curved plannar reformation,CPR)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胆道梗阻患者,均行ERCP检查,所有病例均由病理或活检证实,所有患者均经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16层螺旋CT扫描,原始数据经重建后传到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曲面重建。结果CPR与ERCP比较,两者对结石及肿瘤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别,对炎症的检出差别显著。CPR对胆道梗阻的定位准确率为100%。结论CPR能明确胆道梗阻的部位,对结石及肿瘤的定性诊断率较高,与ERCP相似,对炎症检出率较低,需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诊断仍需病理。
张金玲肖喜刚赵明
关键词: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胆道梗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