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东
- 作品数:30 被引量:90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门市科技局立项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术前短期化疗联合前路单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结核被引量:4
- 2013年
- 背景:多数学者认为脊柱结核术前化疗至少需要4周,且大多选用接骨板或双钉棒系统作为前路手术的内固定材料。有关缩短术前化疗时间和选择更为简单内固定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术前短期化疗联合前路单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16例脊柱结核患者行HRES四联化疗1周后行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1年。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的一般情况及疼痛症状,记录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通过X线片了解植骨融合及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术前抗结核治疗1周,患者一般状况无明显改善,自术后第3d起,患者一般状况开始改善。术后3例患者出现肋间神经痛,经治疗2周后2例缓解,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所有植骨均得到融合,融合时间为6~15个月,平均9个月;后凸畸形由15°~82°,平均42.0°±16.7°,矫正至3°~19°,平均9.7°±4.4°。术后2年随访后凸畸形为3°~23°,平均11.6°±5.3°。平均丢失1.9°。结论:术前短期化疗对手术疗效无明显影响,但能缩短患者术前承受痛苦的时间。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充分减压,同时矫正畸形、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以防止神经损害进一步加重,可尝试应用于临床。
- 薛忠林陈忠羡付朝华雷洪俊范全赵振东原向伟秦英
- 关键词:脊柱结核短期化疗
- 应用SSE系统内固定治疗痛性腰椎峡部裂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评价SSE系统后路同节段内固定治疗痛性腰椎弓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SSE系统内固定加峡部植骨治疗痛性单纯性腰椎峡部裂15例,探讨此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腰痛症状全部缓解,术后3个月均全面恢复术前工作,无不良并发症发生,腰椎X线片均提示峡部已骨性融合,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椎板钩松动或断裂。结论应用SSE系统同节段内固定加峡部植骨治疗痛性腰椎弓峡部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保存了腰椎的节段活动功能。
- 陈忠羡谢清华梁胜根赵振东雷洪俊
- 关键词:腰椎椎弓峡部裂内固定
- Aline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伤病25例
- 2003年
- 目的 报道Aline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系统在颈椎伤病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Aline颈椎前路钢板治疗颈椎伤病 2 5例的效果。结果 2 5例全部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6个月~ 2年 ,植骨均于术后 3个月内融合 ,钢板及螺钉位置良好 ,无不良并发症发生 ,神经功能恢复好。结论 Aline钢板固定系统操作简单 ,术后能提供即刻稳定性 ,不影响影像效果 ,但价格较昂贵。
- 陈忠羡梁胜根陈元庄赵振东
- 关键词:颈椎病颈椎损伤
- 不同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 方法 1994年1月~2005年1月对236例(319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分别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法136例(184条患肢)、高位结扎抽剥联合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法63例(86条患肢)、腔内激光照射法7例(9条患肢)、关节镜下微创刨削法30例(40条患肢)进行治疗,其中关节镜刨削法通过小腿2个小切口分别放置关节镜与刨削系统,对曲张成团的浅静脉刨削抽吸清除. 结果术后出现皮下血肿、局部轻度硬肿等不良反应,经处理后3~5周内消失.207例(87.7%)275条患肢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10.6月,其中激光组7例与关节镜组30例全部随访.术后患肢酸胀坠痛感消失,疼痛及跛行消失,137条肢体慢性溃疡有125条在术后3~6周愈合. 结论 4种方法有其各自的适应证,关节镜下微创刨削清除下肢浅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一种新方法.
- 黄远翘郑若曾荣洽李玄张敏陈忠羡赵振东
-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关节镜
- 腰椎融合术治疗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0年6月~2005年11月共收治17例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取椎板扩大开窗、椎间颗粒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5年(平均19.7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间植骨融合率为94.1%;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2%。结论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是髓核组织摘除不彻底,神经根粘连,并伴随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认真细致地进行手术操作,可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取得优良的疗效。
- 范全梁胜根陈忠羡卢永开赵振东雷洪俊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原位复发腰椎融合
- 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37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段减压术的连续性资料,其中21例3节段患者采用单间隙减压+单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16例4节段段患者采用保留C5椎体的切除C4、C6椎体的分节段减压。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JOA评分改善率,节段性前突角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2个月。手术时间110~230min,平均155min。术中失血约150~650mL,平均325.5mL。术后颈椎X线照片提示均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6个月植骨融合率91.8%。无植骨块脱出、钢板螺钉折断、脑脊液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6个月JOA评分为(13.6±1.9)、(14.0±1.6)分,术后3、6个月平均改善率为53.4%、58.9%。节段性前突角度术前(9.68±3.2)°,术后(16.52±2.2)°。结论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值得提倡。
- 陈忠羡付朝华梁胜根范全薛忠林谢清华赵振东原向伟雷洪俊秦英
-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病分节段减压植骨
- 小切口与传统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比较外侧小切口和传统Gibson切口在THR中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2005年9月,采用小切口(n=47)和传统Gibson切口(n=50)行THR97例。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术后的出血总量,髋臼外展角度,髋臼前倾角,术后第1、3、6个月及最后次Harris评分。结果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为84.0±17.4min,传统切口组为90.0±19.8min(P<0.05);小切口组出血量为365.5±73.5ml,传统切口组485.8±114.6ml(P<0.05);小切口组术后X线片髋臼前倾角为23.5±3.3°,传统切口组为22.8±3.2°小切口组外展角为;46.5±6.2°,传统切口组为46.8±6.6°P<0.05)。所有病人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9个月(12~30)。术后第1、3个月(随访时,小切口组的Harris评分为69.7±7.6、84.8±7.4分,传统切口组为57.4±7.3、70.6±7.3分(P<0.05);术后第6个月、末次随访时,小切口组的平均Harris评分分别为86.8±5.2、93.7±4.0分,传统切口组为84.0±4.8、92.2±4.0分(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小切口手术较传统切口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梁胜根付朝华陈忠羡张敏范全雷洪俊赵振东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小切口微创术
- 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寰枢椎脱位病人12例,接受后路枢椎椎弓根螺钉联合寰椎椎板钩固定术。术后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评估疼痛症状,CT检查评估融合情况。结果:术后病人颈部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1),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显著提高(P<0.01)。所有病人均未出现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内,固定节段融合良好。结论:寰枢椎钉钩系统治疗寰枢椎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付兆宗陈忠羡梁胜根赵振东付朝华雷洪俊刘一涛
-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椎板钩齿状突骨折
- 脊柱植入物的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随着现代医学及组织工程学的不断发展,脊椎植入物的临床应用已成为现代脊柱病治疗的一大主流方向。脊柱植入物按其置入后的功能特点又分为静力固定系统(如椎弓根钉、钢板、椎间融合物等)及动力固定系统(如人工椎间盘、人工髓核等),其中技术性能主要包括生物相容性、机械力学性能,术后出现置入物松动及断裂是主要并发症。根据多年来开展的各种脊柱植入物治疗的经验,参考脊柱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作者认为脊柱植入物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工作者需要进行置入前细致的综合考虑,综合评价其生物力学的因素,以及与患者的工作性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关系。
- 赵振东
- 关键词:生物力学
-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并发症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确诊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新鲜压缩骨折患者182例共267椎进行PVP(102例)和PKP(80例)治疗,随访12~4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Barthel指数等疗效指标,观察并处理手术并发症。结果 PVP组和PKP组术后胸腰背痛均获良好缓解,术后3天、术后1年VAS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2例发生并发症80例,发生率43.96%。其中PVP组和PKP组发生穿刺并发症各1、2例;骨水泥渗漏各40例(53椎)、13例(15椎),发生率各为36.05%和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因骨水泥渗漏导致截瘫、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截至术后1年随访发生临近椎体骨折21例(11.54%),其中PVP组和PKP组各10例(9.80%)、11例(1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一过性呼吸困难、呛咳3例,予加强吸氧、安抚患者后好转。结论 PVP和PKP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骨水泥渗漏率上PKP相对于PVP具有优越性,在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二者无明显差别,完善术前检查评估、良好的手术操作以及规范的抗骨松治疗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原向伟陈忠羡范全梁胜根赵振东秦英谢清华付朝华雷洪俊薛忠林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并发症